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廢除中醫運動
廢除中醫運動
時間
1913年09月11日 ~ 2015
地點
中國
相關人物
汪大燮
、
胡適
、
傅斯年
、
汪兆銘
、
嚴復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廢除中醫是指試圖將中醫學的理論或實踐徹底廢除的努力,主要多進行於中國大陸。有時這些主張並不是要立法禁止中醫師行醫,而是試圖通過在學校體制、國家醫療體制等領域驅除中醫學的影響和作用來達到讓中醫逐漸流入民間甚至消亡,所以一些人又將這種訴求以較為緩和的「取消中醫」、「限制中醫」、「中醫中藥退出國家醫療體制」等名稱來表述。其主要依據是他們認為中醫學和現代醫學相比較糟粕太多,缺乏科學依據,不是科學或甚至是偽科學。
1913年的9月11日,汪大燮做了北洋政府的教育總長,決定廢止中醫,不用中藥。1920年代一些有海外遊歷經驗的人士,如余雲岫、魯迅、孫中山、胡適、梁啓超、嚴復、丁文江、陳獨秀等倡導廢除中醫。
事件背景:
中醫學是一種起源於中國,以古代中國漢民族的醫學實踐為主體的傳統醫學,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在診斷治療疾病時,採取辨證論治的方法,即將望、聞、問、切四診收集到的資料、症狀和體徵,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係,概括、判定為某種性質的「證」,以探求疾病的本質,從而得出結論,並在此基礎上確定治療原則與具體治法。這種方法既不同於簡單的局部對症治療,又有別於不分主次、不分階段、不分性質、一方一藥治一病的辨病治療方法。
在中國,對於中醫學的是否屬於科學的問題,始終一直爭論不休。學術界的爭論可追溯到19世紀末,現代醫學傳到中國之後,一些主張醫學現代化的人士,主張廢除中醫,中醫學連帶受到巨大的挑戰。直到今天,中醫學是否歸屬於科學、及中醫藥是否有效等,仍倍受主流科學界的質疑。
自歐洲醫學東傳以降,中醫為科學與否,爭議極大,兩派各執一詞,1879年,清末樸學大師俞樾發表《廢醫論》,明確地提出了廢除中醫的主張。俞樾的主張是「中醫可廢,而藥不可盡廢」。
日本的源自中醫學的漢醫在日本本來占據了醫學的主流,但自從明治維新之後現代醫學的引入,日本醫學界廣泛要求廢除漢醫。與此同時,日本對漢醫藥「廢醫存藥」,基於對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和鑑定開發了很多「漢藥」。
Top
發生過程:
1913年的9月11日,汪大燮做了北洋政府的教育總長,決定廢止中醫,不用中藥。
1920年代一些有海外遊歷經驗的人士,如余雲岫、魯迅、孫中山、胡適、梁啓超、嚴復、丁文江、陳獨秀等倡導廢除中醫。其中魯迅在《吶喊》自序中的「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一句最為著名。主張廢除中醫者(以嚴復為代表)多半認為中醫確切地應該屬於方術範疇。
1925年中醫界謀求將中醫納入學校體制,卻因受醫界抵制而流產。
1929年余雲岫以委員身份出席中央衛生委員會會議,提出建議要求全面廢止中醫,並由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會議通過了《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因遭到全中國中醫界強烈反對而未能付諸實施。上海中醫藥界人士為了慶祝此事,把每年3月17日定為「中國國醫節」。
1933年在討論《中醫條例》(草案)時,行政院長汪精衛說「中醫言陰陽五行,不懂解剖,在科學上實無根據;至國藥全無分析,治病效能渺茫」,主張「凡屬中醫應一律不許開業,全國中藥店也應限令歇業。以現在提倡國醫,等於用刀劍去擋坦克車。」
1934年傅斯年(當時尚未任北京大學校長)在8月5日和8月26日、9月16日分別在《大公報》和《獨立評論》發表文章,建議取消「所謂國醫」
1950年5月,余雲岫參加第一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衛生工作會議,再度提出廢止中醫方案,遭到與會者一致反對。
19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副部長王斌提出,中醫是封建醫,應隨封建社會的消滅而消滅。還開設了中醫進修學校,讓中醫學習西醫,學習解剖學。
1953年這些做法受到毛澤東批評,副部長兼黨組書記賀誠與副部長王斌被撤職。1954年,毛澤東說「今後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西醫學習中醫,而不是中醫學西醫。」
歷史影響:
每次廢除中醫的運動,都有人強烈反對。雙方爭論焦點通常包括是否有科學方法和哲學思想等等。20世紀上半葉,主張廢除中醫者往往出自民族改造主義,而反對廢除中醫的人,則焦灼於藥理醫理方面。
20世紀下半葉以降,支持廢除中醫者往往焦灼於藥理藥效,而反對廢除中醫者則愛舉民粹民族主義大旗(支持廢除中醫者也用動保主義大旗反制)。至今為止在中國及海外這兩派的爭論還在繼續。
網路時代開始後,從1998年開始,開始有網友在網上批判中醫,方舟子(方是民)就在他管理的「新語絲」網站專門為此辟有專欄,收錄了數百篇文章。他的觀點是「廢醫驗藥」,即廢除基於陰陽五行、經脈氣血的中醫理論,將本來用於證實中醫的經絡、氣血等理論的研究經費,轉而用科學的方法檢驗中藥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
2006年4月《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第27卷第4期刊登了中南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張功耀教授《告別中醫中藥》的論文。文中提出從文化進步、尊重科學、維護生物多樣性、人道主義等角度看,應告別中醫中藥。
2006年自6月1日起,張功耀在其博客上發表系列文章建議廢除中醫,和住在美國紐約的王澄醫師發起了「徵集促使中醫中藥退出國家醫療體制籤名公告」,得到上萬人響應。張功耀博客公布的簽名名單中多為醫學工作者或是醫學博士。他們認為中醫還可以存在,但不應該被國家支持,也不應再試圖將中醫與現代醫學結合。他們指出,中醫理論本身並非科學,和以科學為準繩的現代醫學格格不入。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