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傅斯年
傅斯年 1896-1950
傅斯年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名字
斯年
生日
1896年03月26日
卒日
1950年12月20日
籍貫
山東省聊城縣
組織
學歷
德國柏林大學哲學研究院
相關事件
傅斯年,字孟真,江西永豐人,民國時期政治人物、歷史學者,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之一,後創辦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曾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臺灣大學校長,也是《國語日報》的首任董事長。

傅斯年6歲入私塾,1905年入東昌府立小學堂,1909年考入天津府立中學堂;畢業後於1913年,考入國立北京大學預科,次年入本科國文門,就學期間嘗與羅家倫等組織新潮社,創辦《新潮》月刊,與北大國粹派論戰而成為學生意見領袖。1919年傅斯年畢業後考取山東省官費留學,赴英國留學,先後入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研究院;1923年轉入德國柏林大學哲學研究院。

傅斯年於1926年回國,次年任國立中山大學教授兼國文、歷史系主任,後又兼文學院院長,負責主編《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周刊》。1928年傅斯年籌畫並創立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任所長,亦兼任《中央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主編。1929年起,傅斯年擔任北京大學教授、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央博物館籌備主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中央研究院評議會評議員等職,同時獲選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

抗戰期間,傅斯年任國立西南聯大教務委員會委員,也在三民主義青年團任職,並公開指責宋子文、孔祥熙貪污舞弊,並使得宋子文下台。戰後傅斯年一度出任國立北京大學代理校長,開除了汪兆銘政權所任命的所有北大教職員,並拒絕承認當時畢業的學生學歷而造成反彈;後回中研院主持歷史語言研究所,亦參與政治協商會議與制憲國大。1948年傅斯年當選為國立中央研究院院士、立法委員,1949年1月赴臺出任臺灣大學校長,試圖在保守政治與學術自由間求取平衡,如1949年的四六事件。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因中風病逝於臺北。著有《東北史綱》初稿、《古代中國與民族》、《古代文學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