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發掘殷墟
發掘殷墟
時間
1928年10月 ~ 1937年06月
地點
河南安陽
相關人物
董作賓李濟梁思永、郭寶鈞、王湘、傅斯年
發掘殷墟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殷墟是中國商朝晚期都城遺址,年代約為公元前14世紀末至前11世紀中葉,位於河南安陽市西北殷都區小屯村周圍,殷墟王陵遺址與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共同組成了規模宏大、氣勢恢宏的殷墟遺址。

20世紀初,因盜掘甲骨而發現,1928年正式開始考古發掘。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

1928年10月,董作賓主持了試掘。同年12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考古組,負責殷墟的發掘工作,先後主持工作的有董作賓、李濟、梁思永、郭寶鈞等。

自1928年10月至1937年 6月,共發掘十五次。發掘大墓十一座、方坑一個、小型墓和祭祀坑一千二百多座,以及大量建築基址,出土刻字甲骨近兩萬片和大量陶器、銅器、玉器等。

事件背景:

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自奄(今山東曲阜)遷都至殷,並定居下來,直至帝辛(紂王)亡國。殷地古稱「北蒙」、「殷邑」,甲骨卜辭中又稱「大邑商」、「商邑」。至少在周初,這裡已淪為廢墟。南北朝時期,酈道元在其著名地理學著作《水經注》中對殷墟的位置進行了較為確切的描述。

宋、元時期,安陽一帶多有青銅器出土,引起關注,但被認為是商王「河亶甲」的「相」都。直到清末,殷墟才隨著甲骨文的發現逐漸為世人所知。

1899年,金石學家王懿榮在北京發現中藥店中所售龍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意識到這是很珍貴的文物,開始重金收購,進而考證出這些「甲骨文」是「殷人刀筆文字」。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王懿榮自盡,甲骨轉歸劉鶚所有。古董商販為謀利,封鎖甲骨來源消息。後羅振玉等學者多方探求,得知甲骨來自河南安陽小屯村,於是多次派人去那裡收購甲骨,並對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釋,認為小屯就是文獻上所說的殷墟。其後,王國維對這些甲骨文上的資料進行了考據,進一步證實這裡就是盤庚遷都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