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珞珈三傑
珞珈三傑
時間
1928 ~ 1949
地點
武漢
相關人物
蘇雪林、袁昌英、淩叔華、陳西瀅、聞一多李四光、葉雅各、開爾斯、繆恩釗、魯迅、李大釗胡適陳獨秀楊端六、朱利安•貝爾、楊靜遠、陳小瀅
珞珈三傑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武漢大學的文風盛極一時,珞珈三女傑是指中文系教授蘇雪林、外文系教授袁昌英和文學院院長陳源(西瀅)的妻子淩叔華,亦稱“珞珈三傑”、“珞珈林山三個文學朋友”(因武大坐落珞珈山)。三人在生活中是很好的朋友,同時也都是自“五四”以來的中國文壇上很有名氣的女作家。

背景:

珞珈山坐落在在湖北武昌東郊,原名羅家山,亦名落袈山。海拔93米,巍峨橫亙,岡巒連綿,花木蔥蘢,建築明麗,地處東湖之濱,山光水色,交相輝映,成爲一組勝景,遠近傳聞。武漢大學坐落在珞珈山之西部,依山構造,建築富麗。近山湖水中有浪淘石,累累羅列。珞珈山現在這個名字,是武漢大學首任文學院院長聞一多改的。珞,是石頭堅硬的意思;珈,是古代婦女戴的頭飾。“落駕”與“珞珈”二字諧音,寓意當年在落駕山篳路藍縷、闢山建校的艱難。

1928年8月,以地質學家李四光為委員長、以林學家葉雅各為秘書的國立武漢大學新校舍建築設備委員會決定在珞珈山修建武大新校舍,邀請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對中國建築藝術頗有研究的建築師開爾斯(F. H. Kales)從上海來武漢設計校園總體佈局和規劃,聘請同樣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繆恩釗任新校舍監造工程師。1929年,開始修築武昌街道口至珞珈山的公路。武漢大學新校舍一期工程於1930年3月開工,1932年1月完工;二期工程於1932年2月開工,1937年7月完工。

1938年3、4月間,武漢被日軍三面包圍,武大被迫西遷至四川樂山,武大珞珈山校園成為國民政府領導武漢會戰的軍事指揮中樞。1938年期間,每次日機的航路都經過珞珈山上空卻從未進行過轟炸。同年10月武漢淪陷後,日軍將珞珈山校園闢為其中原司令部,「本親善之旨」「以資保全原貌」。因此,珞珈山校舍極為難得的整體保存至今。

武漢大學的櫻花道,位於前理學院和老圖書館的下方,道兩旁的櫻花樹枝幹壯實、排列整齊。每年的3月至4月初,繁花滿枝,櫻花花期僅爲一周,每到落花時節,落英繽紛的櫻花又爲大地鋪上了一層淺淺的“花毯”。每年開花時節,賞花的遊人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