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
時間
1915年09月15日 ~ 1919年05月04日
地點
上海、北京、天津以至全國
相關人物
新文化運動
資料來源:互動百科
簡介:

新文化運動,涵蓋了五四運動前後,由胡適、陳獨秀、魯迅、錢玄同等受過西方教育(當時稱為新式教育)的人所發起的各項「反傳統、反儒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及文學革命運動,中國知識分子顛覆傳統的中國中心思想,否認自身的文化價值,認同西方思想與文化制度。

1919年5月4日前夕,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德先生」與「賽先生」),批判傳統純正的中國文化,並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另一方面,以胡適為代表的溫和派,則反對馬克思主義,支持白話文運動,主張以實用主義代替儒家學說,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開端。

背景:

一、西方殖民帶來的歐化風潮

晚清時期,經過甲午戰爭、庚子事變後,民族危機空前緊迫,中國人對傳統文化和政治制度產生強烈懷疑。在晚清最後十年的新政中,中國派出很多青少年赴歐美和日本留學,例如蔡元培、陳獨秀、魯迅、胡適等。這批青少年接受了各類西方現代思想,日後成為五四運動的思想骨幹。因此也可以說,五四文化運動也是西學挑戰中國傳統文化的運動。

1912年民國建立之後,中國言論空前自由,各種國外思想湧入,國內也不乏尊孔守舊的傳統派人士。1915年時任總統的袁世凱頒布《教育綱要》,重新強調尊孔讀經,並醞釀恢復帝制,再次引發知識分子的批評,認為傳統文化正是使中國積弱不振的原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