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泰戈爾訪華
泰戈爾訪華
時間
1924年04月12日 ~ 1924年05月30日
地點
上海、杭州、南京、濟南、北京
相關人物
泰戈爾、
梁啟超
、
林長民
、
林徽因
、
徐志摩
、
陳獨秀
、
辜鴻銘
資料來源:必應搜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1924年,印度文豪,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泰戈爾開始了第一次訪華的行程。
背景:
泰戈爾是東方文化系統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童年時起,他就非常敬仰中國文化。1920年,他對中國留美學生馮友蘭說,自己對沒有到過中國感到非常遺憾,“然而我終究必要到中國去一次的。”1923年春,他派秘書英國人恩厚之到北京,找到徐志摩,說只要中國方面能承擔旅費,他很願意來中國訪問。此時,由梁啟超主持的講學社也想邀請泰戈爾來華訪問,因此雙方一拍即合。
Top
發生過程:
1924年4月12日,泰戈爾一行抵達上海,此後近50天的時間裏,泰戈爾從南到北,遍遊上海、杭州、南京、濟南、北京等城市,先後在各種集會上發表演講三四十次,徐志摩全程陪伴。
23日,他們乘坐火車到北京,在前門火車站受到梁啟超、蔡元培、胡適、蔣夢麟、梁漱溟、辜鴻銘、熊希齡、林長民等一大批中國文化名流的歡迎。京華知識界在天壇為他舉行了盛況空前的歡迎會,泰戈爾在集會上演講。
5月8日是泰戈爾的六十四歲華誕,熱誠的中國主人為他熱烈慶生,最使他高興的是,梁啟超為他取了一個中國名字———竺震旦。
泰戈爾來華訪問及其所發表的講演,在中國知識界引起不同的反應。以梁啟超、張君勱為代表的“東方文化派”和“玄學派”對泰氏的訪問和講演持歡迎和認同的態度;以陳獨秀、瞿秋白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持反對和批評的態度,其中,陳獨秀的文章最多,言辭也最為激烈;一些被稱為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人如胡適、周作人則介於歡迎、認同和反對、批評之間。
於是,一場新思想文化領域的鬥爭,圍繞著泰戈爾訪華而展開。
1924年5月,泰戈爾離開中國去了日本。
歷史影響:
泰戈爾訪華本來是一次正常的中外文化交流,但由於發生在“五四”之後,五四風暴正在中國大地蕩滌著一切陳腐的觀念,因此,他的演講內容引起了中國知識界的不同反應,並由此引發了一場錯綜複雜的思想文化鬥爭。作為這場鬥爭中心人物的泰戈爾扮演的卻是一個道具的角色,他興冲冲而來,卻“精神大為懊傷”地離去。歷史是如此地有情又無情,確實值得回味和思考。
(資料來源,參考:人民網、國際線上)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