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秋收起義
秋收起義
時間
1927年09月09日 ~ 1927年10月27日
地點
長沙、萍鄉、醴陵、安源、平江、瀏陽、井岡山
相關人物
毛澤東
、
陳獨秀
、
瞿秋白
、
蔣中正
、汪精衛、盧德銘、余灑度、袁文才、王佐
資料來源:南方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秋收起義,亦稱秋收起事、秋收暴動,是1927年9月按中共中央《關於湘鄂粵贛四省農民秋收暴動大綱》所規劃的一連串的暴動,是一個涉及四省的全盤暴動計畫,毛澤東並未參與決策,且參與領導的僅僅是湖南、江西邊界的湘南一路,此外湖南還有兩路:湘東(中)、湘西。至於湖北,則計畫有七處暴動。
暴動的部隊在湖南萍鄉、醴陵、白沙、東門市等地取得勝利,但由於缺乏作戰經驗,遭受嚴重挫折。毛澤東決定放棄進攻長沙的計畫,轉向國民政府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10月,部隊在毛澤東率領下到達井岡山,創建中共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始中共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計畫。
背景:
1927年在蔣中正的南京國民政府和汪精衛的武漢國民政府先後清黨之後,中共中央制定了《關於湘、鄂、粵、贛四省農民暴動大綱》,傳達發動農民秋收暴動、開展群眾武裝鬥爭、進行土地革命和建立革命政權等指示。8月7日,史達林派來的羅明納茲(Beso Lominadze)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結束陳獨秀的領導,改由瞿秋白主持中共中央領導工作。這次會議並確定中共路線的總方針: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
八七會議後,毛澤東以中共中央特派員和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的身份,於1928年8月18日攜夫人楊開慧及其兒子抵達長沙,參加了改組湖南省委會議。湖南省委書記彭公達和毛澤東前往湖南組織秋收暴動。8月30日湖南省委開會決定縮小暴動區域,以長沙為中心,決定成立以毛澤東為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發動湘贛邊界秋收暴動。
Top
發生過程:
1927年9月初,毛澤東抵達安源,部署暴動。9月9日,湖南、江西邊界秋收起義爆發,駐修水縣的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團長盧德銘是中共黨員),安源路礦工人,平江、瀏陽農民軍紛紛起事。各路軍隊先攻克平江、瀏陽,然後包抄長沙,但平江、瀏陽又先後失守。因收編部隊叛亂及臨時組成的農民軍經驗不足,「竟致潰不成軍」。
隨後,參加秋收暴動的各支隊伍,集中整編為中共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一共三個團,共5000多人,余灑度任師長,毛澤東任師黨代表,盧德銘擔任秋收起義總指揮。9月19日,毛澤東說服大家放棄師長余灑度進攻長沙計劃,主張「向江西萍鄉退卻」。在毛澤東的堅持下,最後部隊被帶往一百七十公里以南的井岡山。
9月29日,部隊抵達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於此召開中共前敵委員會擴大會議,原本5000多人的隊伍,這時已不足千人。三灣改編確立「黨指揮槍」、「黨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嶄新的治軍方略。部隊由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稱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下轄兩個營,毛澤東決定,在各級部隊分別建立黨的組織:班、排建立黨小組,連隊建立黨支部,營、團建立黨的委員會;連以上各級設黨代表,由同級黨組織的書記擔任;全軍由黨的前敵委員會統一領導。黃埔一期畢業的陳浩擔任了團長,徐庶(恕)為副團長,韓昌劍為參謀長,黃子吉任第一營營長。3個月後,這4個人因叛變投敵被毛澤東處死。
10月27日,中共工農革命軍到達羅霄山脈中段井岡山的茨坪,得到當地土匪袁文才和王佐的幫助,開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歷史影響:
秋收起義是中國共產黨首次打出自己旗號的武裝暴動,雖然遭受失敗,但同時也促成中共在發展戰略上重大的轉向。首先,參與暴動的部隊被組建為工農革命軍,亮出自己的軍旗,不再沿用原國民革命軍的番號;其次,因為進攻城市損失慘重,毛澤東提出保存力量,轉向農村,再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新戰略,成為日後共產黨奪權的重要依據;最後,中共在撤往井岡山路上進行的三灣改編,確立了由中國共產黨指揮軍隊,即「黨指揮槍」的原則,也是中共迄今奉行不悖的原則。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