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譚延闓
譚延闓 1880-1930
譚延闓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名字
延闓
生日
1880年12月05日
卒日
1930年09月22日
籍貫
湖南省茶陵縣
組織
湘軍(譚延闓派)、中國國民黨
學歷
光緒三十年進士二甲
相關事件
譚延闓,初名寶璐,字組庵(又作祖庵、祖安、組安),別號慈畏,亦號無畏、切齋,又因擅長詩法、書法、槍法而獲外號「譚三法」。湖南茶陵人,民國初年政治人物,曾任湖南督軍、國民政府第一任行政院長。

譚延闓之父譚鍾麟身居高官,曾任陝甘、閩浙、兩廣總督;譚延闓出生於杭州,7歲入塾,少時能做詩文,曾被翁同龢譽為奇才,後應童子試、鄉試皆中,1904年中會元,同年殿試中進士二甲,授翰林院編修,不久後回鄉辦學,任湖南中路師範學堂、明德學堂總辦。1907年,譚延闓組織「湖南憲政公會」宣傳君主立憲,次年出任省諮議局會辦,1909年諮議局成立後,譚延闓擔任議長。

辛亥革命時,譚延闓支持革命黨人,獲立憲派與革命黨共舉為都督,民國成立後加入國民黨,並正式擔任湖南都督。二次革命期間,譚延闓保持中立,但後仍遭免職,轉至青島、上海避居,直到袁世凱逝世後才回任湖南督軍、省長。護法運動期間,譚延闓傾向南方,而遭段祺瑞免職,直到1920年張敬堯被驅逐後才得以回任。同年,醴陵守備司令李仲麟在程潛唆使下發動兵變,迫使譚延闓辭職赴上海。1922年,譚延闓至廣州投孫中山,加入國民黨,任大元帥府內政部長、湘軍總司令、湖南省長、大本營秘書長等。

1924年國民黨改組,譚延闓獲選為第一屆中執委,出任建國湘軍總司令、國民政府常務委員、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等。北伐期間,建國湘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譚延闓兼任軍長,署理國民政府軍事部長,汪兆銘出國後又代理國民政府主席、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等。寧漢分裂期間,譚延闓地位較為中立,主要扮演協調角色,於寧漢復合後重任國民政府主席。北伐結束後,譚延闓出任訓政時期首任行政院長。1930年9月22日,譚延闓於南京病逝。遺著有《慈衛室詩草》、《粵行集》、《訊庵詩稿》、《非庵詩草》、《組庵文存》等。有《譚組安先生年譜》、《譚故院長國葬典禮紀念册》等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