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渡江戰役
渡江戰役
時間
1949年04月21日 ~ 1949年06月02日
地點
南京、上海、杭州
相關人物
渡江戰役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1949年4月20曰,由於南京國民政府拒絕與共產黨簽定國內和平協定,毛澤東和朱德立刻向人民解放軍發佈「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正式揭開了共軍渡江戰役的序列。共軍共分為東、中、西三個集團分別向長江的國軍發動猛烈的攻擊。

共軍強渡長江後向中華民國國軍發起大規模戰略進攻,最終,解放軍佔領中華民國首都南京,並朝全國經濟中心、當時世界四大都市之一的上海進軍。

解放軍在這一戰役中取得壓倒性勝利,國民政府原本希望通過守住長江防線,劃江而治的願望落空,此後為解放軍進軍福建及華南、西南地區創造了有利條件,加速了中國共產黨奪取全國政權的進程,渡江戰役後不到半年,中國共產黨即掌握中國大多數區域,並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背景:

1948年末至1949年初,第二次國共內戰經過了三大戰役,中華民國國軍的精銳重兵集團大部分被消滅,中國人民解放軍則空前強大,控制了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開始渡江作戰的軍事準備。

自1948年秋以來,軍事上失利加上經濟上幣制改革失敗。12月27日,南京公教人員眷屬連日緊急疏散。1949年1月21日上午10時許,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召集在南京黨政軍高級人員百餘人,在其官邸舉行緊急會議。蔣宣布下野文告,由副總統李宗仁任代總統,1月22日,提出與中共方面進行和平談判,但蔣仍以中國國民黨總裁身份掌握軍政大權,整頓軍隊、冀望依靠長江防線劃江而治。並籌劃將主要機關和重要物資撤至粵、閩、台等地,預備將國庫儲備運往台灣。

2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向所屬各部發布「京滬杭戰役預備命令」。2月25日,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電示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3月中旬或下旬,應準備占領浦口及炮擊南京。3月25日砲轟安慶。3月28日,桂系軍隊自動撤出安慶,集中九江,窺伺南昌;安慶國軍獨力撐持,「甚為危急」。至4月中,解放軍對長江北岸的國軍據點進行清除,除浦口、裕溪口、安慶還有國軍據守外,其他長江北岸據點都被肅清。

4月1日,國共雙方代表團在北平進行「北平和平談判」。4月13日,張治中由北平電李宗仁與何應欽,謂周恩來於今日面交「國內和平協定」一件,「內分八條,二十四款」。張治中又上蔣介石一電報,謂到北平後,中國共產黨言論態度,意在逼降,並勸蔣「毅然放下一切」。4月15日,國共談判代表擬定了《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商定於4月20日簽字。4月20日,行政院院長何應欽對中國共產黨所提八條二十四款,斷然予以拒絕。李宗仁、何應欽電告北平國民政府談判代表張治中拒絕簽字,和談破裂。隨即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向人民解放軍下達了渡江作戰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