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鄧小平
鄧小平 1904-1997
鄧小平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名字
小平
生日
1904年08月22日
卒日
1997年02月19日
籍貫
四川省廣安縣
組織
中國共產黨(二野系)
學歷
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
相關事件
鄧小平,原名先聖、希賢,別名文斌、斌,四川廣安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曾任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央委員會主席等,其任內推動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

鄧小平幼年入私塾,在鄉就讀初級、高級小學,1918年畢業後至重慶入一所留法預備學校,並於1920年赴法國。鄧小平在法國半工半讀,曾擔任餐館侍者、鞋廠工人、電車司機等,期間接觸社會主義,並於1922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獲選為幹部,192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並結識周恩來。1926年,鄧小平在中共指示下前往蘇聯,入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山大學,並取俄文姓氏多佐羅夫(Dozorov, Дозоров),曾與蔣經國為同學。1926年底鄧小平回國,入馮玉祥部中山軍政學校,任政治處處長兼教官;次年國共合作破裂,鄧小平轉往武漢工作,並正式改用「鄧小平」之名,後轉往上海活動。1929年,鄧小平在廣西組織百色、龍州等起事,建立紅軍並在廣西、湖南一帶發展,1930年底抵達江西瑞金與中共中央會合,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秘書,並被視為毛澤東的支持者。1933年,鄧小平在黨內鬥爭中失敗,短暫被捕後又復職,並參與了中共長征,在遵義會議時出任中共中央秘書長、紅軍政治部副主任等,重新回到權力核心。

抗戰爆發後,鄧小平出任八路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第一二九師政委等,在華北一帶活動,建立大量游擊隊根據地,1942年底回到延安任職。戰後,鄧小平出任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後改稱中原野戰軍、第二野戰軍)政治委員,在1947年6月突然渡過黃河,進入大別山區,有效擾亂國軍的布置,並參與了徐蚌會戰與渡江戰役。

中共建政後,鄧小平歷任人民政府委員、西南局第一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西南軍區政治委員等。1952年調回北京,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後改為國務院)副總理、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獲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次年又獲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在毛澤東退居二線後,與劉少奇共同主政,並推動了大鳴大放、反右、大躍進等政策。當大躍進等政策出現危機時,鄧小平與劉少奇一派主張重新調整,而被毛澤東視為挑戰自己位置的潛在威脅。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鄧小平持反對意見而遭到攻擊,1967年起遭到迫害,並被免職,1970年被下放至江西勞改。1973年,在周恩來的協助下,鄧小平回到北京出任國務院副總理、總參謀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再次進入領導核心,與四人幫抗衡。1976年4月,鄧小平又遭撤職,第三次被迫下台,但同年毛澤東逝世,文化大革命隨四人幫垮台而結束,鄧小平於次年三度復職,並獲選為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主席等,開始重建文革後的中國。1978年,鄧小平一派逼退華國鋒,確立其政治地位並開始推動改革開放政策;1981年鄧小平獲選為中央軍委主席。1989年發生天安門事件,鄧小平的親信趙紫陽去職並遭軟禁,保守派的江澤民與李鵬掌政,同年9月鄧小平辭職,並逐漸淡出政治圈。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逝世於北京。出版有《鄧小平文選》、《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