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八路軍改編
八路軍改編
時間
1937年08月22日 ~ 1947
地點
中國
相關人物
朱德
、
彭德懷
、
左權
、
鄧小平
、
賀龍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八路軍,全稱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根據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有關協議,中國共產黨的武裝力量中國工農紅軍處於陝北的主力部隊由國民政府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9月12日,八路軍的番號已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
實際控制者中國共產黨將這支部隊稱為「八路軍」,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的《華北治安戰》和《支那事變陸軍作戰》中描述該部隊為共產軍、八路軍、紅軍。
據中共資料,八路軍創造面積達9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億的抗日根據地。至1945年8月,八路軍發展到90多萬人。八路軍以敵後游擊戰為主要作戰方式打擊日軍和與日本人合作的偽軍;同時也和一些對日抗戰的國民政府軍及其他地方武裝發生衝突,這部分軍隊被中共稱為「頑軍」。
事件背景:
八路軍的主要構成實際上來自中國工農紅軍。1925年,中國共產黨武裝工會、農會,分別組織成「工團軍」、「農民赤衛隊」。1927年中共將參與秋收起義等武裝暴動的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之後經過長征,紅軍的主力雖然損失大半,但依然在陝西等地站穩腳跟。
1936年中共於陝北蘇區成立中國人民抗日先鋒軍,2月17日發表「東征抗日宣言」,一舉擊潰閻錫山七個師。
西安事變發生後,在蘇聯的強力介入下事變發起人張學良及楊虎城釋放蔣中正。
1936年7月22日,中國共產黨發出共赴國難宣言,聲稱:「取消紅軍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統轄,並待命出發,擔任抗日前線職責」。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爆發,中日之間開始全面交戰,國共之間也醞釀著合作抗日。
Top
發生過程:
1937年8月22日,根據國共合作相關規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改編陝北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4.6萬人),以「第八路軍」為番號。南京政府提供軍費軍需支援比照正規國軍。
1937年9月11日,國民政府按中國陸海空軍戰鬥序列改編需要,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編入第二戰區序列(戰區長官閻錫山),並進入晉北擔任游擊。改名後中國共產黨內部習慣上仍稱其為八路軍。
八路軍總部及115師、120師、129師進入山西後,即參加與日軍的正面交戰。雖然在平型關戰役獲得勝利,然而此後仍與第二戰區的國民革命軍友軍接連在忻口戰役失利。於此同時,八路軍決定在日軍戰略區創建抗日根據地,並劃分出晉察冀軍區(平綏路以南、同蒲路以東、正太路以北、平漢路以西),由聶榮臻為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晉綏察軍區(在晉西、察西、綏東成立);晉冀豫軍區(正太路以南、同蒲路以東、平漢路以西、黃河以北)以及晉西南軍區。
太原會戰前期,八路軍已經率主力115師、129師南調,到和順縣石拐鎮,並建立晉察冀軍區。11月,太原失守。115師除聶榮臻一部留晉察冀創建根據地外,主力轉移至汾河流域和晉南,並留一部在太行山,配合129師在晉東南創建根據地。120師仍在晉西北同蒲路北段活動,並化整為零改為游擊戰。
自1938年秋,侵華日軍開始與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觸求和;而國共軍隊在山西、河北、江南的摩擦一直不停。迫於壓力下,1939年,羅榮桓與陳光率八路軍115師師部和主力一部進入山東魯西地區,重組山東縱隊並在山東建立牢固的抗日敵後根據地。
120師與129師則繼續在山西、河北一帶進行擴編。國民政府冬季攻勢期間,晉系閻錫山爆發十二月事變,薄一波領導的山西新軍宣布脫離晉系,事後五萬餘山西新軍編入八路軍120師、129師編制。1940年3月,八路軍與國軍鹿鍾麟等三個軍共6萬多人發生衝突。1940年3月,日軍扶植汪精衛的「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抗日局勢日趨惡化下,1940年8月,八路軍晉察冀軍區、120師、129師發動20萬人參加的百團大戰。此後,日軍展開長達數年的掃蕩與「三光政策」。皖南事變後,八路軍的第4縱隊、第5縱隊亦補充事變中被國軍圍剿的新四軍兵力。八路軍自1941、42年開始遭受物質睏乏以及兵源減少的威脅。1942年八路軍前方軍部被日軍偷襲,前總參謀長左權殉國;此後中共中央軍委決定仍然把集團軍部設置在山西前線。
據中共資料,八路軍創造面積達9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億的抗日根據地。至1945年8月,八路軍發展到90多萬人。八路軍以敵後游擊戰為主要作戰方式打擊日軍和與日本人合作的偽軍;同時也和一些對日抗戰的國民政府軍及其他地方武裝發生衝突,這部分軍隊被中共稱為「頑軍」。據中共方面出版的《八路軍·表冊》宣稱,自1939年9月至1945年10月,八路軍共對日、偽作戰99847次,消滅日軍407454人,消滅偽軍851249人。
其中,斃傷日軍401648人,俘虜日軍5096人,獲日軍投誠710人;斃傷偽軍312282人,俘虜偽軍402112人,獲偽軍反正136855人。
歷史影響:
1945年日本投降後,直至1947年八路軍改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後,一直有大量偽軍、國軍隨著投降改編浪潮湧入八路軍,由於國軍整編和金圓券改革中國軍高級軍官大量以權謀私、剋扣軍餉,招致兵士和下級軍官軍心渙散,當時有順口溜「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老子找八路」。
1947年國共和談破裂後,八路軍和其他共產黨的部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於在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獲得機會擴張地盤及補充人員,勢力越發強大,也因此,當戰後國共間發生摩擦,導致全面決裂後,由八路軍改制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其實已具有極強的戰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官方一般不提「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稱謂,民間仍以長期習慣稱謂「八路軍」稱呼該部隊,得到中共的默認。在宣傳資料及影視作品中,多以八路軍、新四軍等部隊代表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的形象。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