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豫東會戰
豫東會戰
時間
1948年06月17日 ~ 1948年07月06日
地點
河南
相關人物
顧祝同
、
邱清泉
、
劉汝明
、
劉茂恩
、
區壽年
、
孫元良
、
黃百韜
、
粟裕
、
劉伯承
、
鄧小平
、
許世友
、
韋國清
資料來源:互動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豫東會戰是中國第二次國共內戰在中原地區進行的第一次大規模兵團作戰。
1948年6月至7月,華東野戰軍西線部隊在中原野戰軍配合下,出其不意地攻占河南省會開封,並在睢縣杞縣地區殲滅區壽年兵團。
華東野戰軍在戰役第一階段全殲開封守軍整編第66師等,在戰役第二階段殲滅區壽年兵團部及整編75師等,活捉兵團司令區壽年和師長沈澄年,在戰役第三階段給予黃百韜兵團以打擊後成功撤退,並在之後不久發動濟南戰役,攻占濟南,全殲第二綏靖區。
豫東戰役削弱了中原國軍的有生力量,動搖了其據守戰略要地和遠程機動增援的信心,同時也使得人民解放軍進行城市攻堅戰、運動戰和平原地區阻擊戰獲得了許多經驗,為進一步開展中原、華東戰局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豫東戰役的勝利也標誌著徹底結束了國軍在南線的戰役級別的進攻態勢。
事件背景:
1948年5月,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接受粟裕建議,改變最初決定,讓華野暫不渡江南下,留在中原打大仗。中共中央為打開中原戰局,要求華東野戰軍尋機殲滅國軍在中原的主力-邱清泉的整編第5軍。
華東野戰軍遵照命令,將消滅國民革命軍第五軍(當時番號為整編第5軍,轄整編第5師、整編第70師、第一快速縱隊和騎兵旅,共步兵5個旅、騎兵1個旅;豫東會戰中另暫時指揮整編第83師和整編第75師,稱「邱清泉兵團」)和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十八軍(當時番號為整編第18軍,轄整編第11師、整編第3師,稱「胡璉兵團」)作為自己「夏季作戰之中心目標」。
粟裕計劃先消滅第5軍,之後再消滅18軍。粟裕原計劃在運動中,在魯西南南北夾擊圍殲第5軍,並已開始調動部隊,陳士榘、唐亮率2個縱隊從5月24日起由許昌向淮陽方向運動,粟裕親自指揮華野5個縱隊也在5月底南渡黃河,進至魯西南地區,準備實施南北夾擊第5軍的計劃。
而國軍此時從蘇北地區增調重兵應對粟裕的南下行動,第5軍回師魯西南,另外4個整編師連同18軍一同北上增援,使得魯西南地區集中了10個整編師的國軍兵力,以尋求與華東野戰軍主力決戰。
粟裕鑒於國軍兵力集中,又地形不利,不易殲滅整編第5軍;而華東野戰軍陳士榘、唐亮兵團第3、第8縱隊距中原戰略要地、河南省會開封僅1日行程,且守軍僅1個66師及一些保安部隊3萬餘人,雖然開封城築有較為完善的防禦工事體系,但由於地區平原地區,城內外缺乏制高點,不利於防守,華野攻占開封比較有把握。粟裕因此立即改變計劃,奇襲開封。
Top
發生過程:
1948年6月17日解放軍華東野戰軍2個縱隊發起對開封城的全面進攻,18日攻占城外國軍所有據點,19日凌晨解放軍攻破國軍城防,攻入開封城內。至20日晚,攻占了除核心陣地古龍亭、華北運動場以外的全部市區。
21日晚,解放軍發起最後攻擊,至22日早晨,解放軍攻占國軍龍亭核心陣地,結束開封戰鬥,全殲國軍守軍3萬餘人,國軍整編66師師長李仲辛陣亡,河南省政府主席劉茂恩逃脫。圍攻開封期間,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多路阻擊附近的邱清泉、孫元良、胡璉等兵團。並讓許世友的山東兵團圍攻兗州,韋國清的蘇北兵團攻克海州以西阿湖等地,後發動漣水戰役,配合豫東會戰。
開封失守,震動南京,蔣中正立即調集重兵以求奪回開封。蔣中正除了嚴令邱清泉率國民革命軍第五軍繼續西進外,還命令第六綏靖區副司令區壽年率整編第72和75師,向北攻擊,尋求與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在開封決戰。
粟裕得到消息後,決定放棄開封,尋求消滅國軍援軍。6月26日晨,華東野戰軍撤離開封,一部隱蔽集結於睢縣、杞縣地區,準備消滅區壽年兵團。當區壽年兵團和邱清泉兵團拉開距離後,粟裕抓住時機對準實力較弱的區壽年兵團實施夾擊,同時組成阻援集團,在杞縣以西地區阻擊邱清泉兵團東援。29日完,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突擊集團向區壽年兵團兵團部及整編第75師發起攻擊。激戰至7月2日,全殲整編第75師,俘區壽年和75師師長沈澄年。
黃百韜的整25師原本要北上解救被許世友華野山東兵團圍困的兗州。區壽年兵團陷入重圍後,國軍於6月29日臨時在滕縣以整25師,第三快速縱隊,交警第二總隊組成黃百韜兵團改援豫東。
7月1日黃兵團出人意料的到達了戰場腹地,重創中野11縱。粟裕於是抽調主力華野1縱(葉飛)、4縱(陶勇)、6縱(王必成)、8縱(王建安)及兩廣縱隊,轉兵商丘猛攻黃兵團,此時華野部隊經過連續作戰,部隊疲乏,減員不少,亟待休整補充。粟裕此時也要求部隊「咬緊牙關,堅持下去,不怕傷亡,克服困難」,給予黃百韜兵團以打擊後再撤退。同時,粟裕命令2個縱隊阻擊邱清泉兵團,1個縱隊監視整編第72師,整編第72師因此得以解圍。
黃百韜在商丘地區以兵團司令官的身份親自率2營部隊在4輛坦克掩護下,反守為攻,發動逆襲,黃本人負傷,仍死戰不退,創造了國軍戰史上兵團司令帶隊衝鋒唯一戰例。他的參謀長死勸也未攔住他,面對絕對優勢華野部隊,黃百韜的部隊傷亡重大,團長李景春也重傷倒地,黃本人也受傷,仍大呼口號,死戰不退,部隊受兵團司令官激勵鼓舞,拚死猛衝猛打,一舉奪回4、5個村莊,遏制了華野進攻勢頭,初步穩定了陣地。
戰鬥至7月3日至4日,華野部隊將黃百韜兵團壓縮在以商丘為中心的狹窄地區,並消滅了其整編第72師第16旅,黃百韜命令燒毀文件,殺死俘虜,準備最後一戰。此時國軍邱清泉兵團繞到華野包圍圈背後,繞到包圍黃兵團華野部隊背後,出其不意地猛烈進攻,華野全線後撤,邱清泉乘勝追擊,一直追到黃河邊上,俘虜了幾千名傷員,據粟向中央軍委報告,被俘虜傷員幾百人,但據戰果統計,被俘3598人。
此時,負責南線阻擊的中原野戰軍劉伯承、鄧小平匯報中央軍委並粟裕,胡璉兵團(整編第11師、整編第3師共5萬8千人)、吳紹周兵團(整編第85師、整編第10師、整編第28師共6萬餘人)已突破中原野戰軍防禦陣地,7月5日已抵達周家口、商水一帶,逼進豫東戰場。在此情況下,粟裕決定主動撤退,華野各部隊於7月6日最後一次佯攻黃百韜兵團後趁夜悄然撤出戰鬥。
歷史影響:
豫東會戰對國共內戰華東戰場態勢造成了深遠影響。粟裕事後回憶豫東會戰時說:「這次戰役,是一次包括攻堅戰和運動戰在內的規模較大、持續時間較長的大兵團作戰,也是我親身經歷的最複雜、最劇烈、最艱苦的戰役之一」,「這是華東野戰軍主力轉入外線作戰後進行的第一個大殲滅戰,也是第二次國共內戰開始以後的整整兩年中華東野戰軍進行的第一次最大的殲滅戰」。並評價豫東會戰的勝利,改變了中原和華東戰場的戰略態勢。從此,在中原戰場,國軍已經完全失去了對解放軍發起戰役性進攻的能力,並更加動搖了國軍據守戰略要點的信心。
原計劃救援兗州的黃百韜兵團改援豫東,使國軍在山東戰場付出了沉重代價。在救援不至的情形下,華野山東兵團於7月12日攻破兗州,俘虜2.4萬人,自此津浦路濟南到徐州段所有城鎮陷落共軍之手,駐守濟南的王耀武第二綏靖區被完全孤立,兩個月後的濟南戰役中被華野全殲。
由於解圍有功,國防部頒給黃百韜青天白日勳章。但同樣勞苦功高的邱清泉卻被認為「行動遲緩,應另行議處」,未受褒獎,由此和黃百韜有隙。四個月後的徐蚌會戰,黃百韜率第7兵團在碾莊被圍,有傳言負責救援的邱清泉兵團應付消極。
中華民國國防部在其《中原會戰經過及檢討》中說,此次豫東會戰,「共軍表現特異的有三敢:敢集中主力作大規模之會戰決戰;敢攻我大據點;敢對戰場要點作頑強固守,反覆爭奪。」
以傘兵為骨幹的快速縱隊在此戰中,傷亡慘重。戰地視察官周鑑針對快速縱隊的缺失檢討報告指出,黃百韜不明瞭快速縱隊的特性,不僅把傘兵當步兵使用,還把2個團未滿編又未配屬戰車連的快速縱隊,當成3個團的步兵旅使用。事後,黃仍獲頒勳章。復歷經多次戰役後,引發「傘兵三團叛變」事件,以低流血帶過,段伯宇策反劉農畯整團投向解放軍,成為當時軍方內部大醜聞。
Top
中外雜誌 65
‧
邱清泉汗馬黃沙(續完)
Top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二集
‧
邱清泉汗馬黃沙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