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龍潭戰役
龍潭戰役
時間
1927年08月06日 ~ 1927年08月28日
地點
南京
相關人物
李宗仁
、
白崇禧
、
何應欽
、
胡宗南
、
夏威
、
蔣中正
、
孫傳芳
資料來源:大紀元時報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龍潭戰役發生於1927年8月6日至28日,地點則是在中國南京東方一帶,是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的最大戰役以及最具決定性的一場戰役。
龍潭戰役的交戰雙方,一方為國民革命軍,另一方為北洋政府所轄軍隊,結果李宗仁、白崇禧、何應欽指揮得宜全殲孫傳芳渡江大軍,不及渡江北逃之殘敵約有四、五萬人,全部被俘。國民政府軍繳槍三萬餘支,炮數十門,俘孫軍高級軍官師、旅長數十人。
南京國民政府軍取得了震動一時的龍潭大捷,扭轉了自8月初反攻徐州失敗以來的戰場頹勢。1927年9月1日孫傳芳率殘部從長江北岸向北全線後撤,9月2日,南京國民政府軍乘勝渡過長江北進,佔領浦口、揚州等要隘。
事件背景:
1926年北洋軍閥孫傳芳,身居南京,割據東南地區。後北伐戰起,國民革命軍圍攻南京,孫傳芳率殘部北竄。
1927年,國民黨內部發生分裂,史稱「寧漢分裂」,形成汪精衛、唐生智、張發奎等人為首的武漢政府,蔣中正、李宗仁為首的南京政府。雙方為爭奪正統權發生激烈爭鬥,差點發生戰爭,後達成暫時妥協,繼續組織北伐。
1927年5月,南京國民政府繼續北伐,桂系第七軍北上攻入山東境內,驅逐張宗昌、孫傳芳等軍閥。同時,武漢國民政府也派兵北伐,攻入河南境內。7月,漢方派出唐生智、程潛、張發奎等部隊,東進進攻寧方。桂系將第七軍調回南京附近,防範漢方進攻。第七軍南調後,徐州失守。
8月,蔣中正親自指揮的徐州戰役失敗,孫傳芳軍兵臨長江。與此同時武漢方面的唐生智也正沿江東下,到達安慶。寧方腹背受敵,形勢危急。之後,桂系與何應欽以與漢方和談為藉口,迫使蔣中正通電下野。
寧方一面與孫傳芳軍隔江對峙,一面派李宗仁赴廬山與漢方會談。會談結果,掌握兵權的唐生智拒絕停止東進,但譚延闓、孫科兩人同意與李宗仁前往南京,以示和解。孫傳芳趁機率軍渡江,以搶在唐生智之前占領江南。
Top
發生過程:
1927年8月25日午夜,孫傳芳軍在南京以東登岸成功。當時恰逢蔣中正嫡系第一軍部隊換防,原防軍未等替換友軍到達,便先行離去,以致孫傳芳部隊兵不血刃就佔領了二十二師陣地。孫軍佔領二十二師陣地後,又向烏龍山第七軍陣地進攻。
第七軍事前未聽到槍砲聲,突然遭到右翼友軍陣地方向的襲擊,倉促應戰,烏龍山砲台七座,竟被孫軍攻占四座。天亮後,孫傳芳援軍大至,向第七軍陣地衝擊,勢極猛烈。 第七軍副軍長夏威親自督戰,向敵逆襲。激戰至午,將所失砲台全部奪回,並繼續向東掃蕩,經過拉鋸戰,克復棲霞山,交還第一軍防守,第七軍撤回原防。孫傳芳軍數度與第七軍肉搏,均被擊退。不料,第一軍二十二師棲霞山主陣地又被孫軍攻陷,第一軍向南京後撤,孫軍跟蹤追擊,繞出第七軍右側,有包圍第七軍之勢。
李宗仁見情況緊急,電令夏威自烏龍山陣地向東出擊,奪回棲霞山一部分陣地。孫傳芳軍遂停止深入,回據棲霞山,居高臨下,俯射仰攻的第七軍。26日,南北雙方在棲霞山麓一帶高地反覆衝殺一晝夜。孫傳芳軍據險死守。第七軍第一、三兩師更是有進無退。戰場上炮火瀰漫,雙方屍體狼藉,戰況之慘烈,為北伐史上所僅見。激戰至27日清晨,棲霞山麓一帶的高地悉為第七軍攻克。孫軍殘敵數千人退據山頂,死守待援。第七軍乃將棲霞山合圍,繼續仰攻。
孫軍據險死守,居高臨下,槍砲齊射,加以檑木滾石,一時俱來。第七軍在李明瑞師長親自率領之下,攀藤附木,奮勇衝鋒。當時有數艘英國軍艦停泊在長江中,見孫軍退到絕頂,情勢危殆,以十英寸的巨砲,向爬至半山的第七軍轟擊。一時炮聲隆隆,煙霧蔽天,山頂孫軍視界不清,俯射效力反而大減。李明瑞趁機率軍於菸幕中一鼓作氣,衝上山頂,將山頂上的數千敵軍俘虜。
棲霞山攻克之後,在烏龍、棲霞一帶渡江的孫軍被全殲,第七軍也傷亡慘重,急需休整。李宗仁命令夏威將第七軍撤回烏龍山原防,再次將棲霞山防地交還第一軍防守。28日,西線的棲霞山第三次被孫軍攻占。第一軍潰散部隊麇集南京城外麒麟門一帶,混亂不堪。孫軍便衣隊已在堯化門一帶出現,南京聞風震動。政府機關、黨部、報館紛紛將招牌取下,各人摒擋行李,準備逃難。南京城內一片混亂,人心惶惶。
當夜,李宗仁嚴令夏威督率所部,再度向棲霞山出擊,限期奪回。並讓桂系第七軍與第十九軍,除留少數部隊監視河面外,其餘一齊向東出擊。正好,白崇禧也從鎮江拍電報來,約南京方面迅速出擊,與東線部隊夾攻孫軍於龍潭。
當日,第七軍第三次將棲霞山奪回後,仍交第一軍防守。不久,棲霞山又被孫軍奪去,李宗仁遂令第七軍與第十九軍再度向棲霞山進攻,並佔領之,不必再交予第一軍。同時以軍委會名義致電白崇禧,約定30日東西兩方同時向龍潭之敵反攻。長江水戰情況戰鬥打響後,海軍總司令楊樹莊態度不明,孫軍能安然渡江與海軍之曖昧態度有很大關係。
白崇禧得知這一情況後,馬上從無錫打電話給楊樹莊,要他開出艦隊守住渡江口,切斷孫傳芳軍後援。白強調,孫之勢力終將被殲滅,海軍如不努力,將來一定要追究責任。楊說艦隊絕無不盡責之事,並派通濟艦至鎮江。白崇禧命令政治部主任潘宜之帶了一排憲兵到通濟艦督戰,砲擊渡江敵兵。其他軍艦見通濟艦已經表明態度,也紛紛向孫傳芳軍開砲。
孫部渡江後,海軍態度明朗,切斷孫軍補給,這是孫軍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路會攻龍潭 29日李宗仁、白崇禧、何應欽確定反攻計劃後,何應欽派員持軍委會命令到南京城郊,制止第一軍退卻的部隊,並通令第一軍即刻準備反攻。
30日拂曉,國民革命軍全線反攻,此時孫軍已渡江的部隊,和棲霞山等地潰敗之敵,約六萬餘人,被壓縮於龍潭一隅。依據龍潭以西的黃龍山,以南的青龍山、虎頭山,和東西的大石山、雷台山等險隘,憑險據守。孫傳芳駐節水泥廠,親自督戰。其悍將李寶章、上官雲相、梁鴻恩、崔錦桂、段承澤、鄭俊彥等都在龍潭前線指揮。孫軍官兵俱帶數日干糧,船隻在部隊渡河後,悉數開往北岸,以示全軍有進無退的決心。
在國民革命軍於30日晨發動拂曉反攻時,孫軍也全線逆襲。龍潭周圍數十里地,炮火蔽天,血肉模糊。孫軍據山頑抗,深得地形之利,國民革命軍因是仰攻,死傷極大,尤以陶鈞師進攻青龍、李明瑞師進攻黃龍的爭奪戰最為慘烈。
下午15時,李明瑞師攻占黃龍山,陶鈞師梁瀚嵩團攻占青龍山。桂軍乘勝追擊,李明瑞師第三團攻克龍潭車站,陶鈞師梁瀚嵩團攻占龍潭鎮。孫軍退至鐵路以北、長江以南的村落中固守。
31日清晨5時,國民革命軍正在部署進攻,孫傳芳軍忽然反攻,來勢極為猛烈,炮火幾乎摧毀了整個水泥工廠。桂軍與第一軍聯手出擊,重新控制了龍潭車站和龍潭鎮,孫軍被壓迫在龍潭以北不滿7、8裡的江邊,已無迴旋餘地,孫傳芳率少數將領坐小火輪撤到江北,剩餘士兵大部分被包圍繳械。
當時,李宗仁與坐鎮鎮江的白崇禧約定由白命令滬、杭線上第一軍的第一、第三、第二十一各師星夜西進與李宗仁指揮的第七、第十九各軍及何應欽指揮的第一軍第二、第二十二、第十四各師合攻龍潭。
8月30日拂曉,對龍潭總攻擊令下達後,李、白、何指揮部隊向孫傳芳部在龍潭周圍的10個師4個旅約6萬餘人進行反攻,戰鬥極為慘烈。至8月31日,北伐軍將孫軍壓縮到龍潭的長江邊後全部殲滅,俘敵四萬餘人、繳槍三萬枝。孫傳芳見大勢已去,登上事先預備的小汽艇渡長江北逃,僅以身免。
歷史影響:
龍潭戰役是北伐戰爭中最激烈、最具決定性的一場戰役,可以說龍潭戰役奠定了國民政府的基業,也決定了顯赫一時的五省聯帥孫傳芳從此一蹶不振,變成光桿司令的轉折點。
是役任第二路總指揮的白崇禧也曾在其回憶錄說過:「 龍潭之役在北伐大業中是最重要一仗,因為勝利了才能西征消滅唐生智之反動力量;遷都南京穩定國內之政治局面;促使徘徊觀望之友軍加入革命行列—如閻錫山之北方軍在龍潭戰役前便與革命軍有聯絡,但畏於奉軍遲遲不敢明白表示態度。龍潭戰役之勝利對奉軍是一大威脅,閻鑑於革命之趨勢,很快便附和了革命軍。如果龍潭之役失敗,不但江、浙、閩、贛、皖五省重歸孫傳芳,唐生智之勢力一定高漲,其他抱游離態度之友軍,更遠離革命軍。如此,革命軍能否再回廣東重整旗鼓,便是一大問題。所以說龍潭之役是北伐大業成敗極大之關鍵。」
1946年,國民政府在中國水泥廠廠區內的黃龍山麓建龍潭會師亭作為紀念,由國立中央大學徐中教授設計,1947年建成。現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在原南京第一公園內曾有「龍潭討孫陣亡將士紀念碑」及「國民革命軍討孫陣亡烈士紀念塔」,前者現藏南京市博物館,後者已毀。
Top
中外雜誌 104
‧
追懷孫哲生先生
中外雜誌 127
‧
抗日情報戰﹙九﹚-戴笠將軍和他的同志
中外雜誌 162
‧
通訊老兵憶往
中外雜誌 189
‧
從「秋蟬」憶共酋形象
中外雜誌 191
‧
梁鼎銘的惠州攻城史畫
中外雜誌 250
‧
我所認識的何敬公
中外雜誌 252
‧
汪精衛情史(三)-方君瑛生死戀
中外雜誌 258
‧
東征北伐到統一
中外雜誌 363
‧
中外名傳(二十六)顧祝同戴陽潘錦瑞葉光黃基蔡維屏戴笠
中外雜誌 469
‧
為胡宗南上將辯誣止謗(上)-斥張戎著書謬說兼紀念胡宗南將軍逝世四十四週年
Top
書名:
人物春秋 第三集
‧
陳大慶明達謙謹
書名:
戴笠和他的同志
‧
書生法官沈維翰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