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鮑爾之死
鮑爾之死
時間
1928年11月 ~ 1929年05月06日
地點
南京、武漢、上海
相關人物
馬克斯•鮑爾、蔣中正朱家驊、魯登道夫、朱謙、戴季陶李濟深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白崇禧何應欽、傅克斯、克里拜爾、恩斯特•鮑爾
鮑爾之死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馬克斯•鮑爾是蔣中正的德國軍事顧問團首任總顧問,幫助當時的中國政府建立相關的軍事和國防力量,對中國的工業和軍事現代化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為提升中國抗戰前期的軍隊裝備水準發揮了作用。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勝國(協約國)對戰敗國(同盟國)簽訂了《凡爾賽條約》,戰敗國德國的軍工業生產由此被大規模削弱。但《凡爾賽條約》並未阻擋德國在軍事研發方面的領先地位,為了能夠繼續合法地生產和銷售武器並且繞開《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種種限制,德國企業試圖與多個國家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不少德國武器製造商開始嘗試恢復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希望在中國廣闊的武器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日本仍然是一個不小的外部威脅,蔣中正急切地尋求德國的支持,並委託曾經留學德國的朱家驊聯繫德方顧問人選,希望能夠對其軍工業進行現代化改造。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馬克斯•鮑爾任德軍參謀本部上校參謀,善於規劃組織,也是一位傑出的炮兵專家。1926年,經德國原參謀次長魯登道夫的推薦,鮑爾接受朱家驊邀請,來華就經濟和軍事方面的合作機會進行調查。

1927年8月,鮑爾通過留學柏林的朱謙(朱家驊侄)寄來了他的《現代軍隊組織建議書》,提出了整理中國軍隊的建議。朱家驊與中山大學校長戴季陶審閱該文後,覺得十分重要,便一同去找留守廣東的李濟深商量,建議立即聘請鮑爾來華任國民革命軍顧問,李表示同意,並提議鮑爾月薪為1000元。當時蔣中正已率領北伐軍打到南京,並成立了南京國民政府,戴季陶將有關鮑爾的情況轉告了蔣中正,蔣對鮑爾很滿意,命令朱家驊立即請他來華上任。

1927年10月8日,鮑爾登上「德紹」號貨輪離德赴華;11月16日踏上廣州碼頭;12月22日抵達上海,在李濟深、朱家驊的陪同下,前往蔣中正寓所拜會。蔣中正此時剛從日本訪問歸來,對鮑爾之來華,盼望已久,他熱烈地緊握鮑爾的手,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鮑爾與蔣中正就政治、軍事、文化及國際關係等多方內容進行了一周左右的會談,他還建議蔣中正對出版、廣播、電影等大眾傳播媒介實行統制,主張按公司模式調整經濟結構,對大企業實行國有化,特別對軍隊的復員與重組等。蔣中正十分信服鮑爾的才幹,認為鮑爾能使德國工業及軍事巨頭在鞏固南京國民政府的過程中起到很大作用。

1928年,經過中德雙方反覆協商,德國駐華顧問團組成,11月,鮑爾來華正式就任顧問團首任總顧問,其他成員隨後也都陸續到位。顧問團共有團員25人,其中10人是軍事訓練教官,6人是軍械與物資補給專家,4人是民政警事顧問,他們的任務是組織協助中國發展經濟和軍事等各項建設事業,因工作主要集中於軍事方面,所以被稱為「軍事顧問團」。

鮑爾擔任總顧問期間,就中國工業和軍事現代化提出了改革建議,宣導中國發展基礎設施。軍事方面,他邀請了20位德國軍官加入顧問團,擔任軍事訓練和軍事情報教官。鮑爾主張整編軍隊,認為應削減過剩部隊,建立訓練有素的精銳部隊。

每週五晚上,鮑爾都在蔣中正主持下,於南京三元巷總司令部內為中方高級軍官進行講演,這是他來華的重要工作之一。講課內容包括軍事工業、新式武器及化學戰等,共進行了20餘次,聽他講課的,除蔣中正外,還包括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李濟深等人以及各軍事機關院校和一些部隊的高級軍官。

1929年3月27日,蔣桂戰爭爆發,李宗仁、白崇禧率部反蔣,鮑爾也隨軍出征,親赴武漢,贊襄軍機,起到了重要的參謀作用,蔣中正對其忠心耿耿和樸實嚴謹的工作作風,予以了很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