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朱家驊
朱家驊 1893-1963
朱家驊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名字
家驊
生日
1893年05月30日
卒日
1963年01月03日
籍貫
浙江省吳興縣
組織
中國國民黨(CC系)
學歷
德國柏林大學地質系,哲學博士
相關事件
朱家驊,字騮先,一字湘麐,浙江吳興(湖州)人,民國地質學家、政治人物,曾任教育部長、交通部長、代理中研院院長。朱家驊6歲入私塾,少年時入南潯正蒙學堂、入南潯公學;1908年考入上海同濟德文醫學校。辛亥革命時,在上海參加中國敢死團;次年,回校(改名為同濟醫工專門學校),轉入電機系。畢業後於1914年赴德國留學,入柏林礦科大學攻讀冶金。1917年初短暫歸國,於北京大學教授德文;次年赴瑞士研究地質學。先入瑞士伯恩大學,1920年,轉入德國柏林大學地質系,1922年,獲哲學博士學位。朱家驊於1924年歸國,任北京大學地質學系教授、兼德文系主任。

1926年三一八慘案後,朱家驊被指控發動學運而遭通緝,暫避浙江;不久隨戴季陶赴廣東,先後擔任石井兵工廠秘書、廣東大學地質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山大學委員會委員並代理委員長。11月,朱家驊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從此進入政界,後又任國立中山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校長、國立中央大學校長,及中央政治會議委員,期間創辦兩廣地質調查所,自兼所長。1931年12月,朱家驊出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長,次年任交通部部長。1936年應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之聘,兼任研究院總幹事。1938年,朱家驊任軍事委員會參事室主任,後改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秘書長,兼國民黨黨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又兼中央調查統計局局長;7月,再任三民主主義青年團幹事會常務幹事,兼代中央團部書記長,1939年朱家驊調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期間主持中德合作直到德國與日本同盟。1940年9月,代理國立中央研究院院長,後任中山大學、中央大學校長、考試院副院長;1944年回任教育部部長,抗戰結束後奉派為聯合國教育文化會議首席代表。

1947年4月,朱家驊兼任國防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免教育部部長職。1948年5月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兼教育部部長,1949年,撤往廣州任行政院副院長。未幾赴臺,任總統府資政。1963年1月3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