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棗宜會戰
棗宜會戰
時間
1940年05月01日 ~ 1940年06月18日
地點
湖北棗陽、宜昌
相關人物
棗宜會戰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棗宜會戰為1940年5月至6月,中國第5戰區部隊在湖北省棗陽、宜昌地區對日軍華中派遣軍第11軍進行的防禦戰役,日軍方面則稱為宜昌作戰,目標是消滅宜昌周圍的第5戰區兵力。

為阻止日軍進犯,第五戰區分為左、中、右三個集團軍,採取分路挺進敵後襲擊,主力向兩翼外線轉移,相機與日軍決戰的方針,並調集6個集團軍,計21個軍56個師兵力參加作戰。會戰分為以棗陽和以宜昌為中心的兩個作戰階段。

此役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親率一部深赴敵後。而日軍為打開南退之路,集中兵力對前來堵擊的第33集團軍進行夾擊。張自忠將軍率第74師、第9師及總部特務營與敵人血戰,被迫退到南瓜店附近,在遭敵包圍,傷亡殆盡的情況下,身中六彈,壯烈殉國。

棗宜會戰歷時近兩月,以國軍戰敗告終,對抗日正面戰場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中國丟失了鄂北鄂西江漢平原富裕的產糧區,日軍亦得以在宜昌取得前進基地,修建飛機場對重慶等大後方地區狂轟濫炸,加上歐戰的不利形勢,棗宜會戰後,中國抗戰進入最危險的時期。

事件背景:

宜昌是武漢和重慶間最重要的內河港口,其西即三峽,為戰時陪都重慶的門戶,且是溝通大江南北各戰區的後勤補給樞紐,棗陽則隔漢水與宜昌相望。1939年底,國軍主動發動冬季攻勢,予日軍相當大的衝擊;日軍為了增強關東軍兵力已準備對蘇聯長期抗戰,因此開始設想如何將當時總兵力已膨脹到85萬人的中國派遣軍轉用至其他戰場。除了派遣今井武夫執行「桐工作」(與重慶幫局進行談判),並企劃實施一場大型攻勢來對重慶當局施壓,而宜昌除了是交通要道,也是飛機轟炸重慶的良好中繼站點。

於是日本大本營在4月10日遂決定對宜昌發動攻勢,企圖將國軍第五戰區主力圍殲於棗陽宜昌地區。不過因為日軍兵力有限,發動作戰的決定中並沒有將佔領宜昌納入作戰計畫當中,只打算在達成重大打擊目標後撤,這對後來作戰期間造成極大影響。

為阻止日軍進犯,第五戰區分為左、中、右三個集團軍,採取分路挺進敵後襲擊,主力向兩翼外線轉移,相機與日軍決戰的方針,並調集6個集團軍,計21個軍56個師兵力參加作戰。會戰分為以棗陽和以宜昌為中心的兩個作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