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南京保衛戰
南京保衛戰
時間
1937年12月01日 ~ 1937年12月13日
地點
上海、南京、蘇州、嘉興、杭州
相關人物
唐生智
、
蔣中正
、
李宗仁
、
何應欽
、
白崇禧
、
松井石根
、
宋希濂
、
孫元良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南京保衛戰,是1937年11月國民革命軍在上海淞滬會戰中失利後展開的保衛首都南京作戰。該戰役由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指揮15萬國軍與20萬日軍抵抗作戰。當上海淪陷後,南京即已暴露在日軍的多面包圍之中,但以南京作為中華民國首都的意義,國民政府自不能輕易撤退。
由於在此前的淞滬會戰中消耗過大,參與南京保衛戰的各部隊戰鬥力均已下滑,保衛南京的戰況也因而迅速惡化。蔣中正曾致電唐生智,要其相機撤退,以圖日後反攻。唐生智於戰前曾主張固守南京,未先擬定周密的撤退計畫。因此在決定國軍突圍後,即發生各部隊自相踐踏,競相爭奪出路的事情,也使國軍的抵抗意志就此瓦解。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入城,隨後即發生令人震驚的南京大屠殺。
背景:
蘆溝橋事變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在上海開闢第二戰場,牽制日軍動向,同時讓中日戰爭獲得國際間的注目,並希望藉由國際壓力逼迫日本停止華北的進攻。1937年8月11日,軍事委員會下令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六師、第八十七師和第八十八師投入上海,向上海的日本租界發動進攻,後因作戰不利逐漸自各地加運部隊至上海;隨著戰局的僵持,中日雙方均調集大量軍隊投入這一戰場。國民政府前後共計投入70萬部隊,日本方面亦前後增援30萬兵員左右。日方從戰局僵持到後期登陸杭州灣取得戰場主動權,最終取得淞滬會戰全面優勢。國民革命軍面臨前後夾攻,因此全線撤退。國民政府於1937年10月末決定遷都,而軍事委員會仍留南京;然至1937年11月,軍事委員會便已移至武漢。
1937年11月7日,日本參謀本部規定華中方面軍的作戰區域為蘇州、嘉興連結之線以東,只掃蕩上海附近之敵,不准進取南京。11月9日,蔣中正令上海國軍全面向南京及杭州撤退。11月12日,上海全部陷落。11月13日,日軍艦15艘入長江。11月20日,國民政府正式宣告移都重慶。
對於是否保衛南京,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裡有不同的意見。李宗仁、何應欽、白崇禧等人建議棄守南京,不作無謂的抵抗。唐生智則力排眾議,認為南京係首都,又是孫中山的陵寢所在,不可不守,主動請纓。11月24日,蔣中正命令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長官。
Top
發生過程:
12月1日,日本裕仁天皇批准「大陸命第8號」,正式進攻南京。12月2日,江陰方面發生激烈陸海空激戰,丹陽與江陰同日失守。12月3日,上海派遣軍第9、16師團主力沿丹陽向句容推進。12月4日,國軍第88師孫元良部,與陸軍裝甲兵團第3連(一號戰車)在南京南方和日軍正面接觸。
12月6日,日軍發動全面進攻,第三飛行團以龍華、王濱機場為基地,廣德、常州為前進機場,猛烈轟炸國軍主要陣地。日軍第11師團第10旅(天谷支隊)佔領鎮江,並繼續沿揚州-仙女廟朝江北大運河前進。國軍以第74、83軍防衛主要陣地,第72、78軍及教導總隊部署於獅子山、雨花臺、紫金山等最後防禦陣地。
12月7日,蔣中正於凌晨離開南京,前往廬山。日軍第114師團佔領秣陵關,第6師團急行軍至114師側翼,聯合對雨花臺一線陣地進行攻擊,遭國軍頑強抵抗。12月8日,唐生智下令撤守外圍陣地,但沒有擬訂撤退計劃,造成守軍移動時遭到日軍尾隨,直逼南京城。
12月9日,日軍攻佔市郊後,派出軍機向南京上空投放松井石根對守軍之勸降文告,限國軍在隔日中午前投降,否則將要發動總攻擊。12月10日,上午11點要求投降遭拒後,日軍在朝香宮鳩彥王指揮下向南京發起大規模進攻,國軍士氣低落、部隊潰散。日軍第18師團推進至蕪湖。第16師團佔領蒼波門、下麒麟門,並朝附近之紫金山進擊。
12月12日,南京東南方紫金山、雨花臺淪陷,守軍全數殉國。唐生智召開撤退會議,出示蔣中正電告:「如情況不能久持時,可相繼撤退,以圖整理,而期反攻。」會議尚未結束,撤退的消息就已傳開。下午,第88師遭日軍重炮轟擊,俞濟時、孫元良想渡江撤退經唐生智與宋希濂勸阻返回;隨後唐生智正式下令撤守南京,各部隊突圍。唐生智、宋希濂、孫元良、徐源泉、邵百昌先後撤離。
由於司令部間很多互相矛盾的命令及簡單的命令被遺漏,少數部隊不知撤退命令,誤以為友軍擅自撤退而使用機槍掃射,這些混亂加上戰前欠缺心理準備,讓國軍很少有機會可以撤退,僅第66軍成功突圍。
12月13日早晨,日軍第6師團及第114師團首先入城,同時第9師團進入附近的光華門,日軍第16師團與第13師團其中一部則進入中山門及太平門,山田支隊佔領烏龜山,朝幕府山前進。同日下午,2支日本海軍小型艦隊到達長江兩岸。12月14日,根據中國大本營的指示,唐生智在臨淮關宣佈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撤銷,撤至江北的衛戍軍部隊改隸第三戰區。南京保衛戰基本結束。
歷史影響:
依南京城的防禦工事,多數人相信南京保衛戰應可堅持2至3個月,但因部隊才剛敗於上海,士氣低下,只十多天南京即告陷落。在南京撤守的過程中,由於唐生智命令不周延且模稜兩可,部隊長官也沒有完整傳達撤退部署即先行逃離,造成各部隊撤退時亂成一團,甚至失去原有編制,成為散兵游勇,得知此一消息,對於中國民心士氣俱是一大打擊。
日軍佔領南京後,為期儘早結束中日戰爭,打擊中國持續抵抗的意志,於1937年12月13日起展開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數十萬中國軍民死於日軍之手,三分之一的南京城被日軍縱火燒毀,不但是中國抗戰過程中最為傷痛的一幕,迄今仍是影響中日關係的陰影。
Top
中外雜誌 88
‧
戎馬生涯﹙十)
中外雜誌 163
‧
抗戰縱橫談(一)
中外雜誌 189
‧
南京大屠殺目擊記
中外雜誌 224
‧
國恥與血債-重提日本侵華舊債
中外雜誌 241
‧
孤城英烈一將軍(蕭山令南京殉國記)
中外雜誌 245
‧
誰得?誰失?平心論中日之戰
中外雜誌 267
‧
抗日南京棄守真相
中外雜誌 429
‧
南京大屠殺戰歷記
中外雜誌 430
‧
京滬血戰親歷記
中外雜誌 443
‧
湯山抗日血戰親歷記
Top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二集
‧
邱清泉汗馬黃沙
書名:
蔣復璁先生傳記
‧
第一輯 家世.足跡.貢獻 第一章 家史求學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