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北平七五事件
北平七五事件
時間
1948年07月05日
地點
北平
相關人物
李宗仁何思源傅作義、吳鑄人、陳繼承、許惠東、王鴻韶、卜鴻勳、徐國昌、吳肇泰、韓德林、孫德馨、楊龍雲、賀守志、李福維、蔣中正陳雪屏彭真
北平七五事件
資料來源:必應搜索
簡介:

「北平七五行動」是一起東北籍學生隊伍遭中國青年軍隊員槍擊的事件。

背景:

1946年至1948年,北平市先後發生由中共發起的反美抗暴運動、反內戰反饑餓運動、反美扶日運動等運動,以學潮為核心,波及社會各階層。學潮成為北平市的各級黨政軍警憲特機構必須處理的棘手問題。秉承南京中央意志的北平警備司令部、憲兵、黨部、軍統、中統等系統大致主張實行嚴懲;而非中央系的國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轅主任李宗仁、北平市市長何思源、華北剿匪總司令部傅作義等則採取疏導辦法,以避免流血衝突。

國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轅裁撤後,李宗仁於1948年5月當選中華民國副總統;吳鑄人因競選監察委員也離開北平;何思源於1948年6月被免去北平市市長職務。此後,傅作義出任華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坐鎮北平,陳繼承任副司令兼北平警備司令。傅作義與陳繼承本有矛盾,在處理學潮的過程中開始出現兩人之間的爭鬥。

國共內戰期間,中國東北今遼寧省、吉林省的大、中學生約3000人為躲避戰火而逃往北平、天津兩地,政府宣稱要在北平、天津成立臨時大學、臨時中學。但因經費及校址等原因,政府未能兌現,東北學生入山海關「要讀書,要生存」的願望落空,一時間生活及就學問題均無法解決,他們便派出代表同北平市參議會交涉,但未獲答覆。

1948年7月3日,這些學生們聽說北平市參議會通過「徵招全部東北(流亡)學生當兵」議案,認為北平市參議會議長許惠東要將他們送去當兵,感到十分憤怒。

7月4日,東北16個院校的學生代表聯合決定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