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八一九大逮捕
八一九大逮捕
時間
1948年08月19日
地點
北京
相關人物
蔣中正
、張伯謹、
陳誠
、湯永咸、馬漢三、
何思源
、
李宗仁
、
傅作義
資料來源:必應搜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20世紀40年代後半期,國民黨當局在北平全市進行過一次瘋狂的大逮捕,各高等院校100多名莘莘學子被投入監獄中。
背景: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成立北平行轅,作為國民政府最高行政長官駐北平代表機關。1946年改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北平行轅,下設保定和張垣綏靖公署,負責華北五省及三個特別市的黨政軍一切要務。
由於多年的日偽統治,國民黨政權接管後,需重建自己的統治,北平自然成為國民黨各種勢力極力滲透的地區。CC系、陳誠系、政學系、軍統、憲兵等中央各派勢力紛紛湧入。
以北平市政府為例,副市長張伯謹是三青團中央委員,與陳誠關係密切;警察局局長湯永咸原是憲兵團長,出自蔣中正侍從室;民政局局長馬漢三是軍統特務,秘密身份是保密局北平站站長。除了中央系的勢力以外,這一時期主政北平的還有一些地方實力派或文職官員等非中央系的勢力,如文職的北平市市長何思源,任北平行轅主任的新桂系的李宗仁,1948年5月後任華北“剿總”的晉綏系的傅作義等。這樣在北平就出現了中央系與非中央系雜處,各種勢力交織共存在各級黨政軍組織機構中,這樣在處理很多事務的過程中,相應的就會出現各種歧異甚至衝突。
Top
發生過程:
1946年7月,內戰全面爆發以來,到了1947年1月,國民黨損兵七十萬;到1948年6月,國軍被殲滅達一百五十二萬人。1948年7月,國民黨高級將領在南京舉行戡亂軍事檢討會議,報告內戰兩年來,國軍損耗數字:「死傷、被俘、失蹤總數為三百多萬人,損失步槍一百萬枝,機槍七萬挺,山野重砲一千多門……」
北平一直是愛國學生民主運動的中心,風起雲湧的學潮使國民黨政府不安,必欲鎮壓下去而後快。
1948年5月,北平行轅裁撤,其職權歸入華北“剿總”,另外,常設的北平市黨政軍機構主要有市黨部、市政府、警備司令部以及憲兵和中統、軍統在北平地區的下屬組織。
1948年7月31日,國民黨教育部給各大專院校發出密令:務望各校當局鑒於局勢嚴重,將校內共產黨嫌疑分子或接近共產黨別有企圖分子,不論員生,均應視為危害分子,在此暑期內,分別處理,務望肅清。
緊鑼密鼓地佈置停當後,北平市於8月19日開始了大逮捕。
這天清晨,國民黨的軍(陸軍)、警(警察)、憲(憲兵)、特(特務)大舉出動,將北大、清華、師大、燕京、中法、輔仁、鐵道學院、朝陽學院、華北學院、北平藝專、中國大學等11所大專院校所有的校門統統包圍封鎖,並在各個街道張貼佈告,以殺氣騰騰的語言告示逮捕共產黨學生,還在各個城門設卡,由軍警逐個盤查過往行人,一時間,白色恐怖籠罩著全城。
當天,北平國民黨的報紙《華北日報》以《傳訊匪諜今開始》的大字標題,刊登了‘中央社’訊:“北平高等特種刑事法庭奉行政院命令清除潛伏後方匪諜後,特依職權,檢舉各院校之職業學生,依法傳訊,其情節重大且有逃亡之虞者,依法簽發拘票,徑予拘捕。”下面列舉了各院校拘傳名單,共250人﹔8月20日,又公佈了第二批名單,共75人。
因為政府當局瘋狂逮捕學生,促使解放戰爭的浪潮迅速席捲全國。
歷史影響:
1946~1948年,北平先後發生了多起學生運動,波及整個社會階層,影響極其廣泛。當時,處理學潮成為北平各級黨政軍警憲特機構必須面對的棘手問題,但是,在如何對待學生運動,具體的學潮處置這個問題上,有不同的處理意見及行為,秉承中央意志的警備司令部、憲兵、黨部、軍統、中統等系統基本上主張嚴懲,處理過程中措置強硬,往往刺激學潮擴大升級;而非中央系的北平行轅主任李宗仁、北平市長何思源與華北“剿總”傅作義等則出於現實的考慮,採取緩治和疏導的辦法,避免了一些流血衝突。
任何的政治事件都包含著所涉及的各類政治勢力的爭奪博弈,學潮也不例外。北平學潮處置上,中央政府以及北平當局之間存在分歧,而北平政府內部也有不同的聲音。各種歧異,其實就包含著權勢爭奪,特別是在爭取對包括學生、知識份子等社會力量的支持,甚至還有美國方面的關注,這些無形的社會資本,在學潮處置中得到凸現。
(資料來源,參考:人民網、Yahoo奇摩、《民國檔案》)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