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陳誠
陳誠 1898-1965
陳誠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名字
生日
1898年01月04日
卒日
1965年03月05日
籍貫
浙江省青田縣
組織
中國國民黨(土木系)
學歷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砲兵科
相關事件
陳誠,字辭修,號石叟,浙江青田人,中華民國政治、軍事人物,陸軍一級上將,也是國軍中「土木系」的首領,曾任副總統、行政院長、臺灣省主席、參謀總長等。

陳誠出身農家,早年在家中讀書,後入青田縣立高市小學,再考入處州蓮城書院、省立第十一中學就讀。陳誠畢業後計畫赴日本留學,失敗後透過親友協助而於1919年入保定軍校第八期砲兵科就讀;直皖戰爭期間一度因學校停辦而南下廣州,參加護法軍政府,但不久又返校完成學業。1922年,陳誠畢業後被分發至浙軍第二師,不久即脫離浙軍,隨鄧演達赴廣州,於粵軍第一師第三團(團長鄧演達)擔任副官、連長,後又被調至大元帥府擔任衛士,於1924年結識蔣中正。

同年,陳誠在鄧演達推薦下進入黃埔軍校擔任教官,負責訓練砲兵,後又擔任砲兵營第一連連長,在第一次東征時親自上陣操砲,以射擊精確而博得「三砲起家」之名。第二次東征後,陳誠升任砲兵第二營營長,北伐前又出任第一補充師第三團團長,深得蔣中正器重。北伐期間,陳誠所部改稱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師第六十三團,投入閩浙地區作戰,以戰功升任師長;但因與何應欽不和而暫時去職,調任軍事委員會軍政廳副廳長、代廳長。1928年,陳誠出任第十一師副師長,在蔣中正支持下架空了師長曹萬順並取而代之,第十一師往後也成為陳誠「土木系」的核心。

中原大戰期間,陳誠所部擴編為第十八軍,陳誠以軍長身分兼任師長,後亦投入數次剿共戰役,並兼任廬山軍官訓練團副團長、陸軍整理處處長、軍政部常務次長等,在西安事變期間也與蔣中正一同被扣留。抗戰開始後,陳誠任第十五集團軍司令兼第三戰區前敵總司令,將主力投入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等。1938年,陳誠調任武漢衛戍總司令,主持武漢的防禦,在武漢會戰後又退往鄂西,繼續拱衛重慶,後亦兼任湖北省主席、第六戰區司令長官等。1943年,陳誠就任中國遠征軍司令,但因健康狀況不佳及部屬不滿而辭退,回到第六戰區指揮,曾取得鄂西大捷;後又擔任軍政部長、後勤部長等。

戰後,陳誠於1946年就任參謀總長,兼任海軍總司令,1947年時晉升陸軍一級上將;同年9月,陳誠出任東北行轅主任兼東北政務委員會主委,負責在東北對抗中共,但戰局毫無起色,後以健康惡化為名辭職,回到南京療養。1948年底,陳誠在蔣中正安排下赴臺,不久即出任臺灣省主席,再兼任臺灣警備總司令、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負責整編撤至臺灣的各路軍隊,並推行土地改革、地方自治、經濟改革等政策,但也在臺灣頒布戒嚴。

1950年,陳誠就任行政院長,1954年時又獲選為副總統,1958年時以副總統身分兼任行政院長,直到1963年卸任,專任副總統及國民黨副總裁。陳誠晚年因健康狀況不佳,在國民黨內又成為蔣經國接班的障礙而逐漸遭到冷落,不再具有實權。1965年3月5日,陳誠病逝於臺北。著有《臺灣土地改革紀要》、《八年抗戰經過概要》、《從政回憶》等;其子陳履安亦曾擔任國防部長、監察院長等要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