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海軍官校
海軍官校
時間
1866年10月17日
地點
高雄左營
相關人物
楊元忠、
汪兆銘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中華民國海軍軍官學校(R.O.C. Naval Academy),簡稱海軍官校,是一所專門培育中華民國海軍軍官的軍校,位於臺灣高雄市左營區海軍左營基地,以「培育第一等人才,建設第一等海軍」為宗旨。
事件背景:
前身為福州馬尾海軍學校(原福建船政學堂)、桐梓海軍學校、煙臺海軍學校、黃埔海軍學校、青島海軍學校、電雷學校。
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前,中華民國從清朝底下繼承幾所海軍訓練學校,但是因軍閥割據的因素彼此各擁戰艦、各自為政,到南京政府統一時派系與省籍問題互相內鬥的現象極為嚴重;不過抗戰的爆發某種程度上成為國民政府整肅契機,過去所有派系因主戰艦被日軍消滅,沿海領土喪失,因此海軍通通搬遷到四川,海軍訓練單位也只剩下由閩系把持的福州馬尾海軍學校。
同時,因租借法案的緣故,國民政府在二戰時便已得到美國首肯軍援船艦,這些武裝與接艦的人事裁定權成為中央重建海軍的重要籌碼。為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創設海軍總司令部以直接規避過去閩系把持的海軍部,並打算創立一所不屬於任何省籍的海軍訓練學校。
1945年抗戰勝利,同年冬季國民政府在青島創設中央海軍訓練團。
1946年2月25日,國民政府派楊元忠上校至上海高昌廟接收汪精衛政權建立的海軍軍官學校,同時招收第一屆(39年班)的海軍官校學生,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介石)同時下令將位於重慶的福州馬尾海軍學校併入海軍官校。
1947年,中央海軍訓練團併入海軍官校。
1949年4月,因國民政府在國共內戰中失敗,國民政府決定將海軍官校自上海南遷至廈門。9月,再度南遷至臺灣高雄市左營區。
Top
發生過程:
我國現代化海軍的建立,肇始於清末「同治中興」期間,同治5年間(西元1866年)福建馬尾設立船廠,船廠設學堂即為我國第一所海軍學校,名為福州海校,而海軍教育亦正式展開。之後,沿海各地分別設立不同的海軍學校。
民國成立之後,多數海校依然各自獨立,教育體系各異。即至抗戰之前,雖軍閥割據,戰事頻仍,海軍教育難以發展,但各校依然持續努力,培育人才、建設海軍、保衛國家。抗戰期間,各地海校相繼遷移,各校均經歷多次的變革與改制,或關閉、或合併。最後僅歷史最久的馬尾海校持續經營。戰後政府鑒於海防的重要,於民國35年6月16日在上海設立新的海軍軍官學校。先總統蔣公親兼首任校長。由於海軍軍官教育係建軍發展之根基,海軍官校的教育體系參照各先進國家海軍軍官教育,採四年航輪兼習方式訂定。因戰禍影響, 校址被迫數度遷移,然教學從未中斷。最後於民國38年月設址於左營遷台之後,海軍軍官教育持續精進,無論就教學設施、教育方法、教學師資,本校均朝向卓越、精進的目標穩步前進。歷屆畢業校友,無論於其服務海軍期間,亦或退伍返歸社會,均有傑出表現。
歷史影響:
海軍官校校徽圖案中嵌中華民國國徽一枚,象徵堅定中心思想。雙錨外護,最外層為黃色嘉禾擁繞,象徵保衛海疆、衛護永久和平的使命。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