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改組派
改組派
時間
1928年11月 ~ 1931年01月01日
地點
上海、南京、香港
相關人物
陳公博
、
汪兆銘
、
谷正綱
、
張發奎
、
薛岳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改組派是於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中國國民黨內部一個政治派別,該派別在汪兆銘本人未首肯的情況下,將其尊奉為精神領袖,參與當時國民黨內部的權力鬥爭。該派被視為當時國民黨內最大的文人派別。
改組派是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初期,政府內部的主要反對派。1928年下半年成立於上海。主要發起人為陳公博、顧孟余等。
1927年後,國民黨內各派之間的權利之爭更加激烈,其中以蔣中正與汪兆銘的矛盾最為尖銳。1928年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後,汪兆銘集團在爭奪南京國民政府最高統治權中遭到失敗。
同年5、6月,陳公博、顧孟余在上海創辦《革命評論》、《前進》雜誌,以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為號召,重新制訂綱領,改組國民黨。
事件背景:
1927年底,汪兆銘在寧漢合流後的國民黨內鬥爭中失勢,被迫暫時退出,前往法國修養。休養期間,他在所發表的文章中表示當時國民黨的方向已經錯誤,主張恢復「民國十三年(1924年)的國民黨改組精神」,成為了改組派名字的來源。
沒有一起出國的陳公博、顧孟余等也在國內活動,陳公博於1928年5月7日創立《革命評論》週刊,顧孟余於6月1日創辦《前進》雜誌,撰文抨擊當權的國民黨領導層,在年輕知識份子之間風靡一時,銷量居「當日發行量之冠」。
當權的蔣中正開始時出於打擊其他政敵的考慮,派宋子文對此予以暗中經費支持。但是由於雜誌抨擊太猛,國民黨大佬胡漢民又在此際從法國回國支持蔣中正,9月此類雜誌就紛紛停刊了。
8月,陳公博靠李福林的借款在上海創辦了大陸大學,實際使用共產黨的方法培養未來的改組派幹部。在此任教的如施存統、許德珩、劉侃元等多是原來《革命評論》等的撰稿人。這些措施都為改組派的建立創造了條件。
Top
發生過程:
1928年11月,陳公博、顧孟余等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國民黨改組同志會,發展各級組織。改組派吸引了被蔣中正排斥的下層黨員和青年知識份子,在全國和海外都建立了支部,成員約萬人左右。
其組織與國民黨本身結構類似,且長於宣傳工作,分部組織經常集會,發行了大量攻擊蔣中正的秘密出版物並傳閱一些國內外時事評論。
改組派尊汪兆銘為精神領袖。汪兆銘也曾公開表示過對改組派的同情,甚至對於其部份活動進行指示,但他自視為整個國民黨的領袖,始終沒有加入改組派,改組派的主要領導仍由陳公博等負責。
改組派主張「恢復十三年國民黨改組的精神」,認為此時的國民黨已經墮落而需改組。他們提出建設黨的權威和專政、實行黨的民主化、嚴密黨的紀律等主張。具體如:為了對抗中共而恢復群眾運動;經濟上建設民生主義;外交上同時反對帝國主義和共產國際等。這些主張吸引了很多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知識份子,一時間改組派得以迅速發展,總成員近萬人左右。
改組派早期曾受蔣中正容忍,後遭到打擊。於是改組派組織了各種其他派別無法相比擬的規模浩大的反蔣活動,如圍繞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資格等問題,改組派意圖從地方包圍中央,搶佔各地黨部領導權抗議蔣派主導三大,並於1929年3月14日,由谷正綱等控制了南京全市國民黨員會議,與蔣派人員發生激烈流血衝突,多人被捕。
3月15日國民黨三大仍然召開,改組派又在上海法租界組成「聯合辦事處」,領導全國分部否定三大的正當性。見識了其力量的蔣派在胡漢民等支持下,主導大會決意開除陳公博、甘乃光、顧孟余的黨籍,同時給予汪兆銘書面警告,還通過決議禁止黨內組織,給改組派造成重大打擊。
反對國民黨三大的活動失敗以後,改組派開始重視軍事,在上海建立了「軍事委員會」,因自身不具備武裝,而活動以策動各地軍閥為主。而各地實力派面對蔣中正此時進逼的趨勢,也開始考慮藉助改組派民主化的主張對抗。
1929年5月改組派王樂平在上海發起了「中國國民黨護黨革命大同盟」,主張擁汪倒蔣,各地實力派均與其建立了聯繫。在蔣馮戰爭之際,陳公博策動蔣中正的嫡系張發奎從湖北宜昌起兵呼應馮玉祥,張發奎初時拒絕,但為蔣介石所疑,準備以調任為名解除其兵權,張發奎終於在9月發難。此舉得到改組派大力支持,除輿論外,江蘇改組派還在溧陽等地準備予以軍事支持,但因勢單力薄而未成事。
改組派長於宣傳,雖然蔣派曾試圖從文宣上攻擊改組派的綱領,或指責其為中共同路人,始終難以成功,只能直接取締改組派發行的刊物。
因此蔣派更多採用針對改組派成員的做法,從而瓦解其組織。蔣派軟硬兼施,或收買,或直接逮捕甚至暗殺改組派成員,還取締了王樂平管理的大陸大學。同時除陳公博以外,蔣派佔據的國民黨中央於1929年11月28日開除了更多改組派的高層的黨籍並予以通緝。
12月19日,中常委乾脆永久開除了汪兆銘的黨籍。1930年2月18日,特務在上海法租界暗殺了王樂平。此類做法對於改組派基層活動造成的打擊尤大。
1930年初,蔣中正已經擊敗了大多數地方實力派,其目標轉向閻錫山。趁此機會改組派上層開始遊說閻錫山,而閻也一改之前對改組派的鎮壓,趨於寬容。蔣閻在2月起大打電報戰,改組派也為閻派打氣。
4月1日,閻錫山就任「中華民國海陸空總司令」,3日陳公博、王法勤等抵達太原開始進行進一步遊說,中原大戰終於在5月11日爆發。此間在經歷了與西山會議派的爭權後,汪精衛不顧陳公博的反對,主導了同西山派的折中方案。
7月13日,改組派主導了北平擴大會議,通過建立北平國民政府等決議,佔據了反蔣方政治的主要地位。但此次會議後改組派下層成員大多認為改組派已經墮落,多有憤而退出派別者。北平擴大會議後,改組派已經無形解體。
中原大戰以反蔣勢力失敗告終後,1931年1月1日汪兆銘在香港發表宣言解散改組同志會,陳公博發電附議,改組同志會正式解散。
歷史影響:
改組派解散後,國民黨內的反蔣勢力大為衰弱,汪精衛等人雖仍然活躍於中國政壇,但也不再以改組派名義自稱。
而改組派成員的下場也不盡相同,汪兆銘幾經沉浮後,抗戰開始後主張對日本親善,主張「和平運動」,1938年8、9月間,周佛海的代表梅思平與日本首相近衛文麿的代表松本重治在香港談判,日方提出「不要領土、不要賠款,兩年內撤軍」,支持汪兆銘的和平運動。
12月19日,汪兆銘向國民政府申請護照,借道雲南前往越南。汪主張與日軍媾和,自重慶叛逃至越南的河內。
1940年3月30日在金陵組建日本扶持的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汪兆銘政權,取消華北的王克敏和長江下游的梁鴻志政權。汪出任代理偽國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長、偽中央政治委員會最高國防會議主席,1944年病逝。
陳公博追隨汪兆銘,擔任南京汪政府的首任立法院長,後兼上海市長。1944年汪往日本治病,陳公博任代國民政府主席。汪死後,兼任行政院長、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等職。戰後1946年4月在蘇州獅子口的江蘇高等法院受審,以通謀敵國罪成立,處以死刑。
另一方面,原本同為改組派要角的薛岳、谷正綱、顧孟餘等人,並未繼續跟隨著汪兆銘,而是留在國民政府任職,並在1949年後,跟隨蔣中正與國民政府來台。
Top
中外雜誌 335
‧
政壇奇才賀衷寒(上)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