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天津法租界
天津法租界
時間
1861年06月02日 ~ 1945年09月
地點
天津
相關人物
汪兆銘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天津法租界,是法國設在天津的專管租界。它是近代中國四個在華法租界之一,同時也是天津的九國租界中第二個劃定和發展最繁榮的租界之一,同時法租界也是天津租界中大型公共建築最為聚集的地方,著名的勸業場、西開教堂等重點文物坐落於此。因與天津英租界毗鄰位於天津紫竹林附近,亦有「紫竹林租界」之稱。歷史上,法租界內曾發生過如「天津教案」「老西開事件」等中國民眾衝擊法國教會的事件。法租界在天津自1861年起共存在了八十餘年。
事件背景:
1861年6月2日,法國政府和清政府簽定《天津紫竹林法國租界地條款》,劃定法國租界,在英租界北鄰確定了位置,但比天津英租界更加靠近天津城,面積為439畝。不過,在初期的中國對外貿易並不興盛,來到這裡的少數外商主要居住在天津城東門外三岔河口的宮北大街,僅有天津英租界內建造了少數房屋;天津法租界內甚至沒有任何法國機構,只有1個供英美僑民使用的宗教建築合眾會堂,法國在天津的主要活動就是位於三岔河口的望海樓天主堂,連法國領事館都設在臨近的宮北大街。
1870年6月發生了天津教案,外國僑民紛紛移居租界,天津英租界首先得到開發經營。由於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國力不振,天津法租界一段時間內仍不見起色。直到1880年代才開始著手進行市政建設。
Top
發生過程:
天津租界的較大發展始於1870年。這一年6月,天津教案發生。憤怒的天津民眾打死法國領事豐大業等人,並燒毀位於天津城東的外國教堂及法國領事館。事後心有餘悸的外國僑民們認為,入居租界要比在華界雜居安全得多,因而紛紛遷入租界,客觀上促進了法租界的發展。天津法租界在歷史上共有兩次擴展。1900年,天津法租界向西擴展到牆子河(今南京路一帶),使該租界面積擴展了4倍,達到2360畝。1916年,法租界向老西開擴張的行動引發天津市民的強烈抗議,發生了老西開事件。
1900年以後,由於海河航道得到疏浚,同時挖出的泥沙又填平了各國租界中的大片沼澤,使得天津的投資環境得到很大改善。天津法租界的商務活動也趨於繁盛,民國初年,天津法租界內興建了眾多精美的歐式建築。1912年,壬子兵變,華界的北門外大街、宮南大街和宮北大街遭到士兵搶劫、毀壞,華人商業大批轉移到法、日租界,在法租界內主要集中在杜總領事路(梨棧大街,今和平路)。在中國北方傳教的天主教會各大修會的帳房—遣使會的首善堂、耶穌會的崇德堂、比利時聖母聖心會的普愛堂以及法國立興洋行、英國先農公司、比利時儀品公司等各國企業紛紛在這一帶進行房地產投資,買地蓋房出租。1920年代,在法租界內的杜總領事路與福煦將軍路(今濱江道的大沽北路至南京路段)十字路口陸續建成天津勸業場、天祥商場、泰康商場等商業設施,以及國民、惠中、交通三大飯店和渤海大樓、浙江興業銀行天津分行大樓等眾多整齊美觀的西式建築,形成天津最繁盛的商業中心。當時,天津的中外上流社會人士主要聚居在天津英租界今五大道區域,而勸業場一帶則成為他們進行消費、娛樂的區域。
1943年2月23日,法國維希政府宣布,同意放棄在華租界。6月5日,汪精衛政權收回天津法租界、漢口法租界和廣州法租界等。1945年,國民政府在對日戰爭中取得勝利後,宣布正式收回天津英、法租界。至此,天津的九國租界全部收回。
歷史影響:
1861年6月2日,法國政府和清政府簽定《天津紫竹林法國租界地條款》,劃定法國租界,在英租界北鄰確定了位置,面積爲439畝。開辟初期的天津法租界並不興盛,租界内甚至沒有任何法國機構,隻有1個供英美僑民使用的宗教建築合眾會堂,法國在天津的主要活動就是位於三岔河口的望海樓天主堂,連法國領事館都設在臨近的宮北大街。
1870年6月發生了天津教案,外國僑民紛紛移居租界,天津英租界首先得到開發經營。由於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國力不振,致使天津法租界在早期的一段時間内不見起色,直到1880年代才開始着手進行市政建設。
到20世紀初,由於海河航道得到疏浚,挖出的泥沙用於填平租界西部新拓展區的沼澤,在中國北方傳教的天主教會各大修會的賬房以及英、法和比利時等國房地產公司紛紛在此區域造房出租,同時,由於天津老城遭到兵變的破壞,大批商戶遷入,使法租界迅速繁華起來。不久,這一區域就取代了天津老城,形成天津最繁盛的商業中心,杜總領事路(今和平路)與福煦將軍路(今濱江道的大沽北路至南京路段)十字路口陸續建成天津勸業場等眾多商業設施。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