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本溪保衛戰
本溪保衛戰
時間
1946年03月31日 ~ 1946年05月06日
地點
遼寧本溪
相關人物
蔣中正
、
劉翰東
、
林彪
、程世才、羅舜初、
毛澤東
、
熊式輝
、
杜聿明
、
彭真
、
陳明仁
、
鄭洞國
、
楊國夫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本溪保衛戰,亦稱本溪戰役,第三次國共內戰中四平保衛戰的一部分,是東北民主聯軍在遼寧省抗擊國民黨軍進攻的一次防禦戰役。
背景:
1946 年1月初,國共兩黨簽訂了停戰協定。然而,墨跡未乾,蔣中正就大舉向東北增兵,進攻東北民主聯軍。蔣中正同時電令原東北軍第107師師長劉翰東,要他趕快派兵進入四平,並任命他為遼北省主席,省府設在四平城。蔣中正還特別告訴劉翰東,東北很重要,國民黨的命運在東北;而要控制東北,就必須奪取戰略要地四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民主聯軍在吉林四平與蔣軍激戰30餘天,傷亡8000餘人,此戰在黨史、軍史上被稱為四平保衛戰。
Top
發生過程:
1946年,由秦皇島登陸進軍東北的國民黨軍,於3月13日從蘇聯紅軍手中接收了瀋陽防務後,依仗美式裝備和兵力數量上的優勢,妄圖在東北停戰協定簽訂前奪取中長路兩側地區並控制遼東半島。3月19日,國民黨新1軍、第71軍在進佔撫順、鐵嶺、遼陽等重要城鎮後,準備向本溪和四平發動進攻。
這時,中共遼東軍區林彪建議,為了保衛四平,成立四個機動的野戰縱隊(這四個縱隊,就是後來成為四野主力的第1、2、3、6縱隊),直屬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指揮。林彪還提議程世才為第3縱隊司令員,羅舜初為縱隊政委,毛澤東立即批准了林彪的建議。於是,程世才奉命率領第3縱隊從本溪出發北上,參加四平保衛戰。
24日,國民黨軍佔領鐵嶺後繼續向北推進;新四軍3師10旅在鐵嶺至昌圖間、7旅在昌圖至四平間,採取運動防禦、節節抵抗,先後消滅新1軍2,000餘人,但國軍進攻仍然猛烈。
3月下旬,國民黨軍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和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乘蘇軍撤退之機,公然破壞3月27日由國共雙方代表和美國馬歇爾組成“三人小組”簽訂的調處東北停戰的協定,提前於3月31日開始行動,集中5個軍11個師的兵力由瀋陽地區出發,沿中長路(自哈爾濱西至滿洲里,東至綏芬河,南至大連)和安沈路(安東至瀋陽)向南滿和北滿發動大規模進攻。
其部署是:以新編第1軍、第71軍向瀋陽以北進攻,預期在4月2 日奪取四平;以新編第6軍、第52軍及第94軍第5師,向瀋陽以南進攻,完成對鞍山、本溪等南滿工業區的佔領;然後準備集中新1軍、新6軍等部沿中長鐵路向四平以北發展進攻,企圖將民主聯軍主力壓迫於松花江南岸消滅之。
為阻止國民黨軍長驅直入,東北民主聯軍司令員林彪、政治委員彭真,遵照中共中央委員會的指示,決定以一部兵力保衛南滿本溪;一部兵力解放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置主力於四平地區阻止國民黨軍向北滿進攻。具體部署是:以新四軍第3師第10旅在鐵嶺以北、四平以南地區採取運動防禦,遲滯、殺傷北進之敵,掩護第1、第2師,第7縱隊(原濱海支隊擴建),新四軍第3師之第7旅、第8旅主力、獨立旅等向四平地區集中,乘北進之敵在運動中或立足未穩時,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之;以南滿第3、第4縱隊及保3旅等部擔任本溪地區作戰;以山東第7師主力等部奪取長春,以第359旅等部奪取哈爾濱,以新四軍第3師一部奪取齊齊哈爾。
1946年4月1日,國民黨軍第25、第14師分別從撫順、遼陽等地出發向本溪發起進攻。東北民主聯軍遼東軍區所屬第3縱隊第7、第9師採取陣地堅守、適時出擊的戰法,於石人廠、三人溝和大甸子地區將第25師擊退;第8師於鏵子溝地區經日夜激戰,將第14師擊退,共殲敵1000餘人。
4月4日,中共中央致電林彪、彭真並李富春、黃克誠:“10旅在開原作戰給了國軍以阻止和打擊,十分必要。7旅仍應盡力阻止國軍進入四平,給敵以打擊,因停戰小組有可能在數日內到達四平進行停戰保住四平,不論四平能否保住,對國軍進攻,均須給予打擊,比不戰而退要好。”
4月7日,國民黨軍第25、第14師和新增調的1個團,兵分3路向本溪發起第二次進攻。第3縱隊將其左路第25師阻截於小四家屯、石富屯地區。
8日晚,東北民主聯軍山東1、2師,第7縱隊、新四軍3師10旅、8旅主力,獨立旅1團等共12個團的兵力向興隆泉、柳條溝、興隆嶺的國軍新38師攻擊。激戰一夜,殲滅4個連,第7旅17團和20團一部在朝陽堡殲敵第50師一部,兩次戰鬥共殲國軍新1軍1,200人,使號稱“天下第一軍”的新1軍首次受到重創。
與此同時,新四軍3師自4月5日起在四平以南泉頭車站頑強阻擊國軍50師7天7夜。
4月9日,當第25師後撤時,第3縱隊立即追擊,殲其2個營。國民黨軍中路第182師第545團於8日進至荒山子、班家寨地區後,見左鄰第25師進攻受阻,也停滯不前。第4縱隊第10師將國民黨軍右路第14師阻隔於金鐘山地區,並於9日黃昏實施反擊,戰至10日,追殲國軍1300餘人於長嶺地區,國民黨軍第二次進攻遂告失敗。
11日,國民黨新6軍50師兵分3路再次猛攻泉頭車站。新四軍3師7旅20團經頑強阻擊給敵以嚴重消耗後,於當晚主動撤出泉頭車站北移。
4月15日中午,位於四平西南金家屯的國軍71軍87師進至大窪以南一帶,正好進入共軍包圍圈裡。山東1師、新四軍3師10旅、8旅、第7縱隊3個團、獨立旅以及遼西工人教導團等計14個團的兵力,乘國軍立足未穩,於黃昏向敵展開進攻,迅速將國軍分割壓縮於大窪以南的十幾個村子裡。激戰至次日7時,將87師大部殲滅,共斃800餘人,傷2,000餘人,俘1,669人,繳汽車30餘輛,各種炮30餘門,機槍36挺,步槍1,214支。前來增援的第71軍91師進至寶力屯,被獨立旅3團等擊潰。
蔣中正得知大窪失利後大怒,發電讓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查辦71軍軍長陳明仁。杜聿明與陳明仁為黃埔一期同學,覆電蔣中正為陳開脫,說戰鬥發生時陳回瀋陽了,不在部隊指揮。陳明仁聽說後,趕緊趕回前線指揮作戰。
17日,新編第1軍進至四平以東、以南地區,形成對四平街的弧形包圍。與此同時,南滿共軍在保衛本溪作戰中,兩度擊退敵人的進攻,殲敵4000餘人。國軍的最精良部隊新1軍,在裝備低劣的解放軍前一再受挫,使鄭洞國又氣又惱又不服氣,他急忙向坐鎮瀋陽的杜聿明請求增加四平兵力。但杜聿明說:目前打本溪是主要矛盾,四平處在解放軍堅城之下,國軍師勞無功,不如集中力量先打下本溪,這既可保障瀋陽安全,又可下一步調整兵力參加四平作戰。
4月18日,在飛機和炮火掩護下,新1軍新30師由南面,新38師由西面和西北面,向四平輪番進攻,持續達3日之久。
4月20日,第3縱隊主力奉命北上參加保衛四平作戰,國民黨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為集中兵力進攻本溪,於4月27日停止對四平街的進攻,雙方形成對峙。
國民黨軍為了集中更多的兵力攻佔四平,乘民主聯軍第3縱隊主力北調的時機,於4月28日起在南滿以5個師共5萬餘人分3路第三次進攻本溪。
遼東軍區以第4縱隊阻擊其右路第71軍第88師和中路新編第6軍新編第22師、第14師;以第3縱隊第9師和保安第3旅第7團及軍區警衛團阻擊其左路第52軍主力。
此時,國民黨第71軍推進至八面城和四平間,向民主聯軍陣地右側實施迂回,同時,新1軍一部亦展開於四平東南。民主聯軍為加強四平左右兩翼的防禦,以第 1、第2師和第3師第8旅、第10旅向四平西北方向延伸佈防;第3師第7旅由城北三道林子轉至四平以東哈福、火石嶺一帶,增強第7縱隊防禦;以第7師楊國夫部接替第7旅之三道林子北山陣地。
5月1日,遼東軍區因防禦正面過寬,兵力不足,陷入被動。
2日,國民黨軍第52軍在空軍火力支援下突破第9師塔山陣地,於3日下午攻佔本溪。
此役歷時1個月,遼東軍區部隊共斃傷俘國民黨軍4000餘人,牽制其近2個軍的兵力於南滿,配合了東北民主聯軍主力保衛四平的作戰。
歷史影響:
東北民主聯軍在撤退中大量出現逃兵(新兵居多),又放棄了工事甚好的大城市長春,國軍把東北民主聯軍趕過松花江。但東北國軍“戰略受政略影響,專注重城市及交通線之佔領,忽略殲滅共軍主力”。
林彪撤退到舒蘭後舊患病復發病倒,但蔣中正極有爭議的下了六月停戰令停止追擊,6月7日-10月下旬,東北雙方一直無戰事。
(資料來源,參考:百度百科、維基百科、人民網)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