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林彪
林彪 1907-1971
林彪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名字
生日
1907年12月05日
卒日
1971年09月13日
籍貫
湖北省黃岡縣
組織
中國共產黨(四野系)
學歷
黃埔陸軍軍官學校
相關事件
林彪,原名毓容,又名育蓉,改名彪,字陽春,一字祚大,號育容、育榮、尤勇,乳名春兒;湖北黃岡人,中華人名共和國將領、政治人物、「十大元帥」之一,曾被毛澤東視為接班人。

林彪幼年時在私塾讀書,1919年入黃岡濬新學校,1921年入武昌共進中學,此學校的創辦人為後來的中共元老董必武,林彪於此時已開始接觸共產主義。1923年林彪因經濟因素休學半年,到武昌一所工人子弟學校任代課教員,並成為當地學運領袖;1925年代表武漢學生至上海出席全國學聯會議,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國共產黨,並正式改名林彪。1926年林彪考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四期步兵科;同年10月畢業,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二師葉挺獨立團排長,參與北伐,期間升為連長。1927年南昌暴動,林彪加入共軍,並在數次反圍剿戰役中表現突出,由基層軍官一陸提升到軍長、軍團長,逐步接近中共權力核心。1934年中共開始長征,林彪部擔任前鋒,指揮了中共戰史上著名的瀘定橋之戰。抵達延安後,林彪年兼任中國抗日紅軍大學校長(後更名為抗日軍政大學)、政委等。

抗戰爆發後,林彪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師長,在山西、河北活動,指揮了平型關戰役;1938年,林彪在晉西作戰負傷,赴蘇聯就醫,傳說他曾預言了德國進攻蘇聯的計畫。1942年林彪回到延安,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直至抗戰結束。戰後,林彪先任中共山東軍區司令員,後轉任東北民主聯軍司令員,負責前往東北發展;但1946年的戰事不利,共軍在四平戰役大敗,險遭覆滅,但由於美國介入調停,林彪得以重整旗鼓,在後兩年的長春之戰、遼瀋會戰中消滅東北國軍主力,並南下平津,在1948年11月的平津戰役中大獲全勝。1949年,林彪部改稱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由北平出發,攻佔兩湖、江西、兩廣直到海南。中共建政後,林彪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南軍區司令員等,專注於軍隊活動。

1951年林彪重回政界,兼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54年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委員會委員,次年獲補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並升為元帥,在「十大元帥」中名列第三。1956年林彪在毛澤東支持下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次年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1959年廬山會議後取代彭德懷出任國防部長兼中央軍委會副主席。60年代初期,當毛澤東受到中共內部孤立時,林彪是少數支持毛的高層人物,使他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躍升為中共的第二把交椅、毛澤東的接班人。由於功高震主,林彪與毛澤東逐漸決裂,1971年9月13日,林彪與妻子葉群、長子林立果等人突乘飛機外逃,在蒙古溫都爾汗墜機身亡,中共方面宣稱林彪為政變失敗,在逃亡途中意外身亡,其中細節至今尚未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