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錦州戰役
錦州戰役
時間
1948年10月07日 ~ 1948年10月15日
地點
遼寧錦州
相關人物
范漢傑
、
林彪
、
羅榮桓
、
劉亞樓
、
衛立煌
、
侯鏡如
、
廖耀湘
、
闕漢騫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錦州之戰是第二次國共內戰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革命軍之間的一場戰役,它是發生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場決定性戰役,是遼瀋戰役的一個組成部份。
錦州戰役是遼沈戰役的第一階段,也是全戰役的關鍵一著,因為共軍只有攻克錦州,切斷東北與華北聯繫,才能將東北國軍全部封閉,就地殲滅。
錦州守軍是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范漢傑指揮的第93軍、新 8軍 2個師、新6軍1個師等6個師以及特種兵、後勤部隊共10萬人,依託城外四周高地構成支撐點式堅守據點,沿城垣構築主陣地。
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9月中下旬攻占了錦州南北鐵路上的諸要點,孤立並包圍了錦州。10月9日開始外圍作戰,至13日全部掃清外圍據點,控制了有利地帶。14日10時向錦州城發起總攻,500門大炮向城墻和主要工事集中轟擊,打開缺口,11時步兵開始衝擊,迅速突破城垣,進入市區,展開巷戰,指戰員們以爆破筒、炸藥包摧毀守軍碉堡和街壘。15日拂曉在白雲公園和中央銀行會師,摧毀守軍指揮部,攻占新城,繼續向老城進攻,l8時結束戰鬥。
最終共軍全殲守軍,俘東北“剿總”副總司令范漢傑、第 6兵團司令盧浚泉、副司令楊宏光、第93軍軍長盛家興等,為全戰役的勝利發展奠定了基礎。
事件背景:
錦州是山海關前一個重要據點,它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一個主要的戰略據點,控制錦州將使中國人民解放軍可進軍華北平原,毛澤東在一份給在東北的解放軍指揮官們的電報中強調攻佔錦州的重要性,認為勝利完成整個遼瀋戰役的關鍵是「在一個星期內攻佔錦州」。
中華民國國軍在冬季攻勢中戰事陷入不利,國軍總司令蔣中正用衛立煌替代陳誠指揮東北地區國軍戰事。東北剿匪總司令部轄有4個兵團14個軍44個師,加上地方保安團隊共約55萬人,但被分割壓縮在瀋陽、長春、錦州三個互不相連的地區內。
剿總總司令衛立煌駐瀋陽,有周福成第8兵團、廖耀湘第9兵團等共8個軍;剿總副總司令鄭洞國駐長春指揮第1兵團;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范漢傑駐錦州,有盧浚泉第6兵團等共4個軍,防守義縣至秦皇島一線,防守重點為錦州、錦西。由於部分北寧鐵路為東北人民解放軍所控制,長春、瀋陽通向山海關內的陸上交通已被切斷,補給全靠空運,物資糧秣捉襟見肘。
衛立煌接任東北剿總總司令後,專注於國軍部隊整訓,充實兵員,補充裝備,構築工事,把主力集中於瀋陽,任解放軍打到什麼地方守軍部隊長如何告急都不為所動,衛立煌認為可以長期固守瀋陽,亦認為長春是個包袱「是著死棋」。
由於錦瀋間交通被解放軍截斷,為減輕運輸壓力,部隊缺額多的師重建以及新建接受兵員的需運到山海關、錦州等地就近關內與港口整補。而國軍總司令蔣中正因為對東北國軍僅靠空運補給不能負擔,力主留第8兵團守瀋陽,打通錦瀋線交通,將國軍主力調往錦州,必要時放棄補給不易的長春,防止東北共軍進入山海關,安定關內局勢,伺機轉攻收復關外。衛立煌認為瀋陽主力單獨出遼西背水側敵行動會被消滅,與蔣中正意見相左,焦點在於是否「將主力撤至錦州的問題」。
1948年8月3日,蔣在南京國防部召集軍事檢討會議,參加者80餘人,由何應欽主持;會議檢討兩年來作戰方針、作戰指揮、編制裝備、新兵補充、後勤供應、士氣、情報等方面問題,並作出如下軍事決策:「東北力求穩定,華北力求鞏固、西北阻匪擴張,華東、華中則加強進剿,一面阻匪南進,一面攻打匪之主力。」同日,行政院會議通通委任馬占山、羅卓英、萬福麟、鄭洞國為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副司令。8月20日,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范漢傑由南京飛返錦州。
Top
發生過程:
1948年9月12日,中共東北野戰軍南下,向北寧鐵路錦州至昌黎段進攻,遼瀋戰役開始。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司令員程子華指揮部隊包圍綏中、興城等地國軍,國軍54軍緊急向南增援,在興城以北遭到解放軍獨立第6師阻擊。隨後,各獨立師主動撤興城之圍,集中力量進攻綏中。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也於此時出擊山海關至昌黎各點,於14日攻占昌黎縣城;緊接著又攻占北戴河等地,並擊退國軍62軍對昌黎的反撲。28日,解放軍攻占綏中,切斷錦州至秦皇島間北寧線,關閉國軍由關內至關外的陸上通道。
9月15日,錦西國軍再次增援興城,被解放軍頑強擊退。與此同時,東北野戰軍第四、第九縱隊在9月16日突然包圍義縣,使駐防國軍無法向錦州收縮。20日前後,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第二縱隊5師、炮兵縱隊到達義縣,接替執行包圍。此後,第四縱隊繞過錦州南下,第九縱隊繼續向錦州進攻,與第八縱隊向國軍攻擊。
9月23日,錦州第九十三軍第二十二師北援義縣,進至七里河附近,遭解放軍阻擊,被消滅一部,其餘退回葛文碑、薛家屯一帶防守。9月24日,蔣電召衛立煌到南京,命令衛組織西進兵團,由瀋陽馳援錦州;衛則主張應由關內出兵解錦州之圍後,瀋陽主力方可西進;蔣允由關內增兵3個軍,由錦西東進,並以海空軍增援之,惟瀋陽主力必須立即西進。
衛決定空運第四十九軍增援錦州。經過激烈交戰,至25日,解放軍攻占葛文碑、薛家屯、帽兒山等地,封閉義縣、錦州間國軍聯繫。東北野戰軍第九縱隊殲敵5000餘人,占領錦州東北和北部外圍陣地,並封鎖錦州機場,完全切斷錦州至義縣交通。國軍增援錦州的陸上通道被切斷。
9月28日,東北野戰軍第九縱隊附炮兵縱隊抵近錦州機場並發動炮擊,致使國軍僅運了第79師兩個團就因機場被炮火封鎖而停止。與此同時,9月27日,東北野戰軍第四、第七縱隊攻占高橋、塔山。
9月29日,第四縱隊攻占興城,殲滅國軍4000餘人。10月1日,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韓先楚統一指揮部隊攻克義縣,殲滅國軍暫20師,俘虜師長王世高。戰鬥結束之後,東北野戰軍炮兵司令員朱瑞入城時觸雷身亡,這是東北野戰軍在戰役中損失的官階最高者。至此,東北野戰軍經過20天連續作戰,殲滅國軍20000餘人,完成對錦州的包圍。
1948年10月14日,解放軍集中了900門火炮參加對錦州的最後進攻,短時間內守軍的防線被突破,國軍的抵抗在10月15日停止。此戰東北野戰軍傷亡24548人;殲滅守軍國軍第6兵團及所屬第93軍、新編第8軍共10萬餘人,其中死傷1.9萬人、被俘虜約8萬人,俘虜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范漢傑,封閉國軍從陸上撤回關內的唯一通道。
歷史影響:
共軍對錦州的攻克,使東北戰局發生了急劇的變化。10月15日,蔣中正又一次飛抵瀋陽,嚴令長春守軍向瀋陽突圍。然而,中共早已經做了大量工作的第六十軍軍長曾澤生卻於17日毅然率部投共。共軍兵不血刃而迅速控制長春東城。接著,新七軍官兵也紛紛投誠。19日,鄭洞國率餘部放下武器,長春也宣告淪陷。
錦州戰役共軍共殲國軍第六、第一兩個兵團,連同地方部隊等共20餘萬人,控制了戰略要點錦州,完全截斷了衛立煌集團向關內撤退的陸上道路,為爾後全殲東北國軍奠定了基礎。
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遼沈戰役紀念館,1988年10月31日在錦州的新館落成啟用。新館坐落在錦州火車站東側鐵路橋的北面。開館14年後,2002年底閉館開始改造,2004年11月2日改陳改造工程勝利竣工並重新開館。
遼沈戰役紀念館主體建築面積8600平方米。館內設有序廳、戰史館、支前館、英列館和全景畫館。其中館內的《攻克錦州》全景畫館為中國首創,被稱之為「中國第一館」。全景畫館採用繪畫、雕塑、燈光、音響等多種藝術形式,生動地再現了錦州戰役的宏大戰爭場景,是中國博物館和美術史上的開山之作。
Top
中外雜誌 292
‧
東北變色記讀後-對錦州瀋陽陷落作幾點補充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