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平型關戰役
平型關戰役
時間
1937年09月20日 ~ 1937年09月30日
地點
北平、天津、察哈爾、平型關、靈丘
相關人物
林彪
、
閻錫山
、
毛澤東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平型關戰役,是中國對日抗戰期間太原會戰中的一場戰役,由國民政府第二戰區司令官閻錫山所領導,歷時一個月(從當年9月3日制定作戰計劃到10月2日全線撤退),戰場範圍達數百里,中國方面投入兵力十一個軍共計十餘萬,歷經大小戰鬥數十次,屬中等規模戰役。
在這次戰役中,第18集團軍第115師林彪部於9月24日在靈丘至平型關公路成功伏擊日軍輜重隊,獲得勝利。
背景: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大舉攻入中國內地。國軍雖然全力抵禦,但不敵日軍,屢屢後撤,士氣受到嚴重打擊。8月,日軍從北平、天津發兵三路,日本關東軍自察哈爾派遣兵團沿平綏鐵路、日軍華北方面軍第5師團沿平漢鐵路和津浦鐵路線展開進攻。9月中旬,察哈爾派遣兵團攻佔山西省大同後,主力沿同蒲鐵路南下,攻向雁門關。
平型關周圍地形如瓶,在山西平型嶺下,雁門關之東。明朝時是內長城重要關隘。平型關城樓據平型嶺之入口,城周長1公里餘。平型關北的恆山高峙如屏,關南矗立五台山,兩山都是陡峻的斷塊山,海拔在1500米以上,是山西北部的交通障礙。兩山之間是一條不太寬的地塹式低地,是河北北部平原與山西之間的最便捷通道。平型嶺位於這條帶狀低地中部隆起,形勢險要。這條古道穿平型關城而過,東接北京西的紫荊關,西接著名的雁門關,構成一條堅固的防線,自古就是北京西邊的重要藩屏。
Top
發生過程:
1937年9月,日軍第5師團被中國第17軍截留在平型關一帶,僅有一部分日軍經過淶源向保定迂迴。第17軍在蔚縣、廣靈、靈邱一帶抵抗日軍後,就和從石家莊調來的第13軍團第15軍會合,退守平型關和團城口。
9月14日,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從平型關前線致電八路軍總部彭德懷等,提出在平型關襲擊日軍。毛澤東接到八路軍總部轉電後,16日致電林彪,重申洛川會議的戰略決策,要求分散部隊發動群眾,用開展游擊戰的方式配合友軍。18日,林彪直接致電毛澤東,力主利用平型關的有利形勢集中兩個旅作戰殲敵,暫時不做群眾工作。21日,毛澤東做出讓步,發電彭德懷,同意林彪以1個旅暫時集中打正規戰,但仍要求適時轉向群眾工作。獲得毛澤東批准後,八路軍總部9月23日向林彪下達了側擊平型關日軍的作戰命令。9月24日,國軍第6集團軍給第115師送來「25日平型關出擊計劃」:以8個團兵力,西北出擊,並誘引日軍第5師團主力從當面來攻,國軍從兩翼包圍。第115師擔任從東南方出擊的任務。
9月25日,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偕同大批輜重車輛,沿靈丘至平型關公路西進。晨7時許,該部日軍全部進入115師主力預伏地域。115師師長林彪採取「避強擊弱」的戰法,放過要伏擊日軍的先頭部隊。平型關地區道路狹窄,雨後路面泥濘,日軍機動性大減。115師以槍械突擊,日軍雖屬於非戰鬥的輜重運輸兵,但仍派出一部企圖搶佔公路西側制高點「老爺廟」,掩護突圍。115師一部越過公路,佔領公路東側伏擊部隊兩面攻擊日軍,將日軍壓制於「老爺廟」至「小寨村」的狹谷之中。被圍日軍向老爺廟反覆「猛烈衝擊」,遭擊退。
歷史影響:
平型關戰役是中共軍隊第一次與日軍作戰,戰鬥結束後,毛澤東和林彪對八路軍作戰方針的觀點都有所變化。戰前,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的會議上提出八路軍的作戰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爭」,應分散部隊發動群眾,進行游擊戰爭,林彪在會議上則認為應集中部隊打運動戰為主的正規戰。平型關與日軍作戰後,林彪體認到日軍的強大遠非內戰時的軍隊所能比,因此不再堅持正面作戰,他認為以八路軍當時的條件,不適合經常與日軍作運動戰。此後整個抗日戰爭,中共軍隊僅發動過一次正面對抗的百團大戰,其餘均以敵後騷擾的游擊戰為主。
Top
書名:
共赴國難──國共合作抗戰紀實
‧
第五章 太原會戰─ 一、平型關戰役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