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第五次江西剿共戰爭
第五次江西剿共戰爭
時間
1933年12月25日 ~ 1934年10月10日
地點
江西
相關人物
第五次江西剿共戰爭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鑒於江西四次剿共之失利,使國民政府改弦易轍,撤銷贛粵閩湘邊區剿匪總司令部,另設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由蔣中正親自策劃第五次剿共事宜,一改以往以軍事行動為主的剿共方式,以「三分軍事,七分政治」之方針,進行政治、經濟、心理、軍事等各方面之工作。

第五次剿共於1933年下半年展開,初期國民政府參戰軍隊區分為北路軍、西路軍、南路軍、第十九路軍、空軍航空隊等5支,總兵力約60萬人,以北路軍為剿共主力;共軍由朱德任總司令,下轄第一軍團、第三軍團、第五軍團、第七軍團、第八軍團、第九軍團等6個軍團及2個獨立師,兵力約8至12萬人。

1933年11月20日閩變爆發,駐福建第十九路軍叛變,國民政府自北路軍抽調11個師編為「入閩軍」平變。次年2月下旬閩變平定後,南昌行營以入閩軍為主體,編為東路軍,協同北路軍繼續進行剿共任務。

第五次剿共歷經廣昌、沙溪、龍昌、建寧、永安、連城、石城、古龍岡、興國、寧都等重要戰役,共軍戰事失利,1934年10月下旬,共軍主力自雩都西南地區往西突圍,國軍接管江西大部分地區,第五次剿共遂告結束。

背景:

第四次圍剿於1933年春失敗後,經過短暫休整,蔣中正調集50萬大軍開始準備第五次圍剿。國民革命軍總兵力最終達到100萬人,其中廣東陳濟棠部30萬人,占圍剿總兵力的30%,陳部用於攔截南部的紅軍。因前四次圍剿紅軍盡皆失利和保存實力的需要;大多數國民黨地方軍閥對第五次圍剿戰爭持觀望態度。到最後,軍閥部隊僅被用於攔截紅軍和占領蘇區根據地,主要的戰鬥大都由黃埔系中央軍執行。

1933年5月,蔣中正在南昌設立全權處理贛、粵、閩、湘、鄂五省軍政事宜的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親自組織和指揮對各蘇區進行更大規模的第五次圍剿併兼任剿匪軍總司令。在調集各路地方軍隊以後,蔣介石採用了柳維垣將軍的新戰略,柳維垣將軍反對圍剿,他提出改變圍剿為追剿。紅軍方面由博古、周恩來和李德組成的三人團指揮,提出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方針,企圖以陣地戰、正規戰在蘇區外禦敵;命令由紅三軍團、紅19師為主組成的東方軍和由紅一軍團、紅14師為主組成的中央紅軍,繼續在閩西北地區和撫河與贛江之間地區對國軍不停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