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
時間
1940年08月20日 ~ 1941年01月24日
地點
河北、山西、山東
相關人物
百團大戰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由中國共產黨所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簡稱八路軍)在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間所發動,以破壞中國華北地區日軍佔領的交通線、礦山為目的的破襲作戰。參加作戰的中國軍隊包括八路軍120師、129師和晉察冀軍區與當地民兵。也是八路軍在平型關戰役之後參與較具規模的戰役。戰爭初期戰報統計(第一階段)共達一百零五個團,因此定名為百團大戰。

背景:

1939年,國民政府成立晉察冀敵後戰區,鹿鐘麟任戰區總司令。1940年春季,華北八路軍在山西省策反收編國民革命軍九七軍,將戰區總司令鹿鐘麟逐出省外。同一時間,山西的閻錫山亦和八路軍摩擦不斷。

1940年4月至6月間,日軍以第三十六、三十七、四十一師團為主力,在山西省南部進行春季晉南戰(國民革命軍約8萬)、鄉寧作戰(國民革命軍約3萬)、晉南反擊戰(國民革命軍約4萬),卻發現共產黨軍隊在作戰期間趁機擴大根據地勢力,引起日軍內部的關注與探討,寄望有效利用國共衝突。

在中共的抗日根據地,由於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在日本侵華的戰略要地華北的發展日漸壯大,日本軍隊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長城、華北、東北的部分軍隊,以鐵路、公路等交通線為依託,對華北地區的抗日力量連續發動大規模掃蕩,並在荒原挖溝築堡試圖阻礙抗日力量的進攻,實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據點為鎖」的「囚籠政策」,藉此控制並逐漸縮小抗日力量。但1939、1940夏季兩次掃蕩,將集中於華北地區30餘萬日軍、滿洲國軍隊的分布點不斷增加,力量分散。這對華北地區的八路軍集中優勢力量展開大規模進攻提供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