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井岡山會師(朱毛會師)
井岡山會師(朱毛會師)
時間
1928年04月28日 ~ 1928年04月28日
地點
江西井岡山
相關人物
毛澤東
、
朱德
、
陳毅
、
賀龍
、
彭德懷
資料來源:新浪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井岡山會師是指1928年4月28日,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與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和賀龍領導的南昌起義部分部隊在井岡山的會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史上的重要歷史事件。
當時根據中共湘南特委決定,兩軍會師後,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會師確保了中共的星星火種,乃至後來形成燎原之勢。中國工農紅軍在井岡山會師後,提出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開始是六項注意,後來增加了兩項)」。創建了第一塊革命根據地,確立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指導方針。
事件背景:
1927年秋收暴動失敗後,湖南省平江地區的工人、農民在中國共產黨的策動下舉行過幾次暴動,並組織了游擊隊開展游擊活動。1927年7月22日,獨立第5師第1團在彭德懷、滕代遠等領導下,在平江縣城舉行起義。起義成功後,中共平江縣委和起義部隊召開了慶祝勝利大會,成立了平江縣蘇維埃政府;1927年7月29日,國民黨湖南省當局調集8個團的兵力向平江城進攻,企圖消滅紅5軍。
由於湘、桂、粵軍的三路協剿,起義農軍難以在湘南立足。為保存革命力量,除留一部分武裝繼續堅持鬥爭外,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部隊和農軍向湘贛邊界的井岡山轉移。
Top
發生過程:
1927年9月9日,由毛澤東發動的秋收暴動隊伍在進攻長沙等地失利後,毛澤東說服起義隊伍前往國民政府軍事勢力薄弱的江西萍鄉,10月起義軍上井岡山。而此時南昌暴動的起義軍則決定南下進攻廣州,到達廣東三河壩時,周恩來決定用主力部隊進攻潮汕地區,遭到國民革命軍的夾擊,進攻失利。朱德率領殘部在得知南下部隊在三河壩失利後,轉戰湘南。
1928年4月28日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隊伍和湖南地方武裝,在寧岡縣的礱市同工農革命軍會師。兩軍會師後,稱「工農革命軍第四軍」。1928年5月2日,毛澤東就是以「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委書記」的名義給中央寫信。
5月2日前,毛澤東在連以上幹部會上決定四軍下轄第十師、第十一師、教導大隊,兩師下轄6個團。
5月4日,在龍江書院召開慶祝會師大會,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王爾琢任參謀長,陳毅任政治部主任。紅四軍共三個師八個團,後來又縮編為兩個師六個團,全軍共六千餘人。湘南各縣農軍編入第十師、十一師有困難,所以就補建了第十二師,十二師師長由陳毅兼任。
1928年5月25日,在中共中央發布的《中央通告第五十一號——軍事工作大綱》中提出:「在割據區所屬之軍隊,可正式定名為紅軍,以取消以前工農革命(軍)的名義。」1928年6月4日,黨中央給朱、毛並轉前敵委員會的信中說:「關於你們的軍隊,你們可以正式改稱紅軍。」此後,部隊才正式稱為「工農紅軍第四軍」。
工農紅軍從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在井岡山駐軍共歷時兩年零四個月。
歷史影響:
井岡山會師保存中共一大批堅定的紅軍政治幹部和軍事幹部,這些聚集到湘贛邊界武裝力量的精英,壯大了井岡山根據地的武裝力量,讓中共堅定發展羅霄山脈中段政權的信心和決心,在中共歷史上具有極其深遠的偉大意義。
井岡山會師後,紅軍的主要武裝力量包括: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隊伍;湘南起義農軍;井岡山袁文才、王佐領導的兩支地方武裝;根據地內各縣組織的暴動隊、赤衛隊等各種地方革命武裝等等。
1928年5月4日宣布成立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統轄3個師9個團計1萬餘人,是當時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規模最大、兵員最多、影響最深、戰鬥力最強的一支革命武裝部隊。
中國工農紅軍在井岡山會師後,提出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開始是六項注意,後來增加了兩項)」。創建了第一塊革命根據地,確立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指導方針。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