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第二次國共合作
第二次國共合作
時間
1937年09月22日 ~ 1945年08月
地點
延安;廬山;
相關人物
蔣中正
、
毛澤東
、
周恩來
、
朱德
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挾持蔣中正,國民政府被迫放棄對內統一的政策,準備與共產黨進行第二次國共合作。1937年9月22日,國民政府發表中國共產黨共赴國難宣言,共黨承諾停止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取消蘇維埃政府及紅軍名義番號,服從國民政府。9月23日,蔣中正發表《對中國共產黨宣言的談話》,宣布承認中國共產黨合法,第二次國共合作形式上完成。
1945年8月抗日戰爭結束,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為爭奪統治權隨即展開內戰,國共合作亦告結束。
背景:
1931年第一次國共分裂後,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中央政府進行五次圍剿與反圍剿戰爭,1935年10月,共軍佔據陝西北部,中國國民黨派張學良東北軍繼續圍攻。但此時日軍步步進逼,蘇聯對中共指示應聯蔣抗日;國民政府的安內攘外方針,也遭到地方軍閥和民間抗日情緒的反對。
1935年11月,中國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後,蔣中正對進行中之中日外交談判採取了強硬態度;調整了對蘇聯之政策,並提出「打通與共產黨的關係」。從1936年初開始,國共兩黨間打破長期對立僵局,通過多種渠道,雙方派出代表進行秘密接觸。
1936年12月,中國國民黨陝北「剿共」前線將領張學良、楊虎城劫持蔣中正,發動西安事變,逼其下令放棄對中國共產黨的剿滅戰。蔣最終在宋美齡、周恩來斡旋下獲得釋放。第一次國共內戰結束,國民政府與中國共產黨開始進行第二次國共合作的計畫。
Top
發生過程:
張學良、楊虎城二人發動西安事變之後,中國共產黨於1937年2月,接受西安行營主任顧祝同收編。2月9日至9月下旬,國共兩黨代表先後在西安、杭州、廬山和南京等地舉行6次談判。經過7個多月反覆商談,中國共產黨同意結束分離主義、暫緩階級鬥爭運動。
1937年9月6日,軍事委員會命令,將中國共產黨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共計4.5萬人,上設總指揮部。國民政府通過「根絕赤禍案」,承認陝甘寧邊區政府,停止軍事剿共,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撥發軍餉。
1937年9月22日,國民政府發表中國共產黨共赴國難宣言,共黨承諾願為徹底實現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而奮鬥;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一切以暴動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現在的蘇維埃政府,以期全國政權之統一;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中國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布《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蔣委員長發表談話,盼中國共產黨真誠一致,為禦侮救亡而努力。蔣發表《對中國共產黨宣言的談話》,宣布承認中國共產黨合法。至此,第二次國共合作形式上完成。
歷史影響:
對於國民黨而言,第二次國共合作乃是迫於國內抗日情勢的高漲,無法完成其剿滅共黨的心願。然而國人一片擁護之聲,將之視為國家民族復興的起點,加上共黨的宣傳,對民心士氣產生鼓舞效果。
在抗日期間雙方雖有合作,但事實上國共兩黨的心結難解,國民黨依舊懷抱消滅共黨的決心,而共黨也時刻不忘獨立發展的路線。因此彼此之猜忌、爭奪、內鬥事件不斷,共軍的紅軍、民兵組織和解放區勢力不斷擴張,引起國民黨不滿,矛盾日漸加深,衝突事件也更加嚴重。對日抗戰一結束,國共雙方隨即為了爭奪部隊控制權和受降區的權益而爆發內戰,合作關係亦告瓦解。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