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南團戰鬥
南團戰鬥
時間
1930年12月31日 ~ 1931年01月03日
地點
江西
相關人物
蔣中正
、
閻錫山
、
魯滌平
、
張輝瓚
、
朱德
、
劉和鼎
、毛炳文、
許克祥
、
譚道源
、
公秉藩
、羅炳輝、朱耀華、
戴岳
、王捷俊、
黃克誠
、周翰、
毛澤東
、謝慕韓
資料來源:必應搜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國共內戰前期,國民革命軍與中國工農紅軍發生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史稱第一次圍剿,南團戰鬥屬於其中一部分。
背景:
自1927年國民黨分共開始,中共在各省迅速地發展武裝勢力和根據地,蔣中正雖然一直視中共武裝為心腹大患,然而在這一期間的他將重點指向北伐以及對付國民黨內的反蔣勢力和與馮、閻、李等新軍閥勢力,並不認為中共能成多大氣候,把此事交由湘、贛地方當局負責,並以地方軍進行‘進剿’和‘會剿’的小規模軍事掃蕩。
1930年7月,中國工農紅軍第3軍團一度襲佔湖南嶽州及省會長沙,其他各路紅軍則威脅著江西省會南昌及湖北省會武昌,一時造成國民政府朝野忷忷,閻錫山等人借此在北平發表‘滅共驅蔣’的宣言,企圖在輿論上攻倒蔣中正。因為此次的攻擊,引起了蔣中正對於中共武裝力量的重視。10月3日,中原大戰戰局已定,蔣中正立即決定以‘肅清共匪’作為今後施政重要方針之一。10月6日,中原大戰結束,以蔣中正一方的勝利而告終,蔣中正得以將主要兵力集中,部署於江西,用以對逐漸坐大的中國共產黨武裝發動軍事圍剿。
1930年10月,江西省政府主席兼國民革命軍第9路軍總指揮魯滌平出任圍剿軍總司令,張輝瓚任總指揮,總計共有12個師、3個旅,總兵力約14萬人。作戰方針制定為‘長驅直入,外線作戰,分進合擊,猛進猛打’,具體戰略為:三路部隊,由北向南,從吉安、建寧之線向贛南中央蘇區發起進攻,在吉安、泰和和贛縣以東,永豐、樂安、南豐以南,形成一個半圓形的包圍網,以圖將紅軍主力壓制清江至分宜的袁水流域兩岸地區,企圖使紅軍背水而戰,達到殲滅紅軍主力於吉安、安福一帶。
中國工農紅軍(以下簡稱紅軍)由紅一方面軍應戰,總司令朱德兼任紅一軍團總指揮,下轄兩個軍團和政衛團,總計共有7個軍,總兵力約4萬餘人,部署於靖江至分宜的袁水兩岸。作戰方針制定為‘誘敵深入’,俱體實行‘求心退卻’計畫,向根據地內部退卻,將國軍引誘到根據地內,憑藉複雜地形,嚴密組織地方民眾,配合既有工事,等待有利時機將國軍予以各個擊滅。
12月上旬,蔣中正親自到南昌舉行‘剿共軍事會議’,策劃新的圍剿計畫,力圖將紅軍主力一舉掃平。蔣除一面急電催促第19路軍及第6路軍趕赴江西參戰,一面於12月7日親自下達了第一號作戰命令,計畫將紅軍主力包圍在贛西南的東固並一舉殲滅。魯滌平按照蔣中正的命令,制定了圍殲紅軍主力於東固地區的作戰計畫。作戰方針為國軍主力由永豐、樂安方面推進,並各以一部從廣昌、石城及興國方面協助,將紅軍包圍在寧都以北及東韶、東固之間並加以消滅。該計畫雖然比較嚴密,但國軍各部來自不同派系,難以協調指揮,如第6路軍和第19路軍,雖全部開進江西境內,除一部分軍隊歸魯滌平指揮,其餘只是各守地界,以圖保存實力。加之計畫雖對中央蘇區形成包圍態勢,同時也分散了自身兵力。
Top
發生過程:
至1930年12月25日為止,國軍從北面及東面向南推進,前進到萬安、泰和、東固、源頭、廣昌、建寧一線,東西相距八百里,其中18師和50師形成了突出部,先後攻下蘇區中心的一些重要地點。由於國軍深入中央蘇區後,在紅軍實行堅壁清野,動員民眾刺探情報、封鎖消息,及地方武裝衛隊擾敵、阻敵下,行動極為困難。第19路軍遠在贛州、泰和之間,福建劉和鼎第56師尚在福建的建寧,實際僅有三分之一的兵力到達前沿。魯滌平認為此時不易實現合圍的計畫,但認為憑藉手中的5、6萬兵力仍足夠打敗紅軍,於是決定不待後續部隊到達,將第6路軍毛炳文第8師、許克祥第24師以及第9路軍的譚道源第50師、公秉藩第28師、張輝瓚第18師三師先行集結,準備向紅軍發動進攻。
12月29日,魯滌平下達進攻令,以殲滅紅軍及收復寧都為目的,命令毛炳文第8師以兩個團向胡嶺嘴,兩個團向東關寨夾擊羅炳輝紅12軍;許克祥第24師除了以一部聯絡向東關寨的攻擊部隊外,其餘由洛口前進,攻擊麻田的紅軍;譚道源第50師以主力協同張輝瓚師向小布、黄陂的紅軍攻擊;張輝瓚第18師由君埠、五門嶺以1師經上陽齋協同譚道源向黃陂前進,1部協同公秉藩師攻擊小布的紅軍;公秉藩第28師以主力由南境向黃陂、麻田前進,一部協同張輝瓚師進攻小布的紅軍,並派飛機進行轟炸和偵察。紅一方面軍集中四萬兵力,在國軍部署尚未來得及完全實施之前,開始展開反圍剿戰略反攻。
魯滌平下達進攻令後,張輝瓚為了邀功,不顧其他國軍位置,與公秉藩約定公秉藩28師向約溪,張輝瓚18師向龍崗移動,以期與左翼部隊會同,尋求殲滅紅軍主力。
12月29日,公秉藩28師先頭一旅向約溪前進,其餘由富田繼續前進;張輝瓚18師則以其下第54旅(旅長朱耀華)留守東固,第52旅(旅長戴岳)、第53旅(旅長王捷俊)和師部進佔龍崗、表湖地區,準備對紅軍實行三面包圍。當日,張輝瓚收到譚道源求救電報後,否決了戴岳18師在龍崗停留一天,等待會合第28師和第54旅再馳援譚師的建議,判定紅軍尚在百里之外,不足為慮,決定次日清晨向君埠前進。此時,紅一方面軍獲悉張輝瓚率18師師部和兩個旅離開了東固,向龍崗前進,立即決定轉而攻擊18師。
12月30日清晨4點,紅三軍第7軍在小别村的小拱橋遭遇張18師52旅先鋒團黃團,在擊退先鋒團後,乘勝向龍崗方向前進。52旅的黃團和李團在小别村之西阻止紅7師的前進,雙方激戰2個小時多。紅三軍團下令跟前的紅8師、紅8師向兩翼迂迴,52旅兩個團兵力亦完全展開,向左右伸延,前紅軍猛攻,戰鬥呈現膠著狀態。中午12點,紅12軍突然從52旅左側後方向旅展開攻擊,52旅旅長戴岳急電向張輝瓚求援,由於張輝瓚所率的53旅及師部均在龍崗,與戴旅相隔約4公里,於是急電命53旅陳團馳援,但僅推進2公里,未加入第一線。張又電令東固的54旅經南龍馳援,第28師向龍崗迂迴,但此二部在途中即被紅軍地方部隊阻擊,無法前進。此時,紅四軍和紅三軍團趕到,向龍崗斜插過去,越過紅十二軍陣地,切斷了張18師師部和東固第54旅的聯略,完成了對張18師的包圍。張輝瓚一面下令抵抗,一面急電催援。下午3點,紅軍總部發出總攻令,將張18師壓制在毛家坪、萬功山一帶,張輝瓚企圖分路突圍,但均被紅軍截擊無法成功。紅三軍從正面攻擊直搗張18師部,張18師警衛營見大勢已去,集合全營繳械投降。紅軍經過激烈戰鬥,在當晚全殲張輝瓚師部和2個旅計9000餘人,師長張輝瓚、旅長王捷俊等人全被俘獲,僅52旅旅長戴岳逃出龍崗,潛回南昌。
第18師被殲,國軍全線震動,公秉藩增援中途聽到敗訊後,趕緊回頭撤回東固,第18師的朱耀華第54旅也慌忙從途中轉頭北撤富田。國軍因電訊中斷,各軍情況不明,更不明紅軍的動向。
龍崗戰鬥一結束,紅三軍團第4師政委黃克誠即轉頭直取敵譚道源的第50師。紅三軍團派出2000人抄近路,翻過一座高山,直插南團。這時,國軍第50師恰進南團,當即被紅軍殲滅一個多營,餘部掉頭向東韶方向潰逃。此時,魯滌平判斷紅軍可能乘勢轉攻公秉藩第28師或譚道源第50師,為避免遭紅軍各個擊破,於是迅速調整部署。12月31日發佈命令,令公秉藩第28師由約溪撤回東固、因富一線,第18師的朱耀華第54旅移往富田,嚴密佈防,阻止紅軍前進,令譚道源第50師臨時歸屬第6路軍,退向洛口,向許克祥第24師靠攏;第19路軍速向興國集結。
譚道源奉令後即於12月31日當夜下令第50師從捷徑撤往東韶,向廣昌靠撤。行至南團牛頭灣(注:應為中村牛角灣),後衛周翰團即被紅軍追及,接觸之初,又錯誤地判斷不是紅軍正規軍,可以完成掩護任務,不料愈戰愈激,不到兩小時,即被解決三分之二。
紅軍在龍崗戰役之後,休整一天,在12月31日移駐小布,次年元旦舉行軍事會議。在偵探敵情中得知譚道源師撤退東移,毛澤東等人判斷國軍可能要全線退走,決定追擊譚道源師,計畫將譚道源師殲滅於東韶一帶,然後遂一消滅許克祥24師和毛炳文第8師。
1931年1月1日深夜,紅軍令所部各取捷徑開赴東韶,相機向廣昌靠攏。紅12軍擔任正面追擊,經南團、林池向東韶前進;紅3軍團任左路,經陂頭向東韶前進;紅3軍任右路,限於2日正午12時到達田營,以主力鉗制洛口許克祥師,阻其增援,以一部迂迴到東韶東瑞、山下坪北瑞的高地,向東韶攻擊,紅四軍為總預備隊。
2日,譚道源50師前軍出發不久,殿后之一團即被紅軍追蹤,且戰且退。在紅軍尾隨、一路挨打下,於1月2日午後陸續到達東韶,便急忙構築陣地,想憑藉高山地形抵抗,但工事尚未完成,紅軍主力已經陸續到達,相繼合圍。
3日早晨,紅軍從西、南、北三面向東韶展開攻擊;50師居高臨下,以密集火力阻止紅軍衝擊。下午,紅軍攻佔了黃泥這個制高點,50師已處於紅軍的火網之下,下午4時,紅軍全線發起猛攻,迅速突破50師各處陣地,50師陷於混亂,官兵四散逃竄,譚道源率領殘部向東北方向逃到撫州。
此役國軍被殲數千人,繳槍6千多枝。毛炳文、許克祥2師得知譚道源師已經被紅軍擊潰,急忙向北撤離,其餘各部隨之撤退。
歷史影響:
紅軍有個“二路軍”,它是龍崗戰鬥的第二梯隊——紅三軍團派出由黃克誠率領的2000餘人,為阻擊敵主力譚道源師北逃樂安,沿途虛張聲勢以迷惑敵人的秘密部隊。這期間,蘇區有個鮮為人知的“南團一仗”,它是發生在江西永豐縣中村牛角灣至寧都縣南團之線的遭遇追擊戰,因在南團附近打得激烈,黃克誠在回憶錄中把它稱作南團戰鬥。
南團戰鬥的單獨戰果是:打了近兩小時,斃敵80餘人,傷敵近200人,俘敵近400人(其中連長4人),繳槍600餘枝。因周翰團只有近1100人,國民黨第9路軍參謀長謝慕韓後來在訪談中說:“不到兩小時,即被解決三分之二。”基本符合這個數字。
紅軍在半個月的時間裡,經龍崗、南團和東韶三次戰役,殲滅國軍一個師部三個旅,斃俘1.5萬餘人,繳獲各種槍枝1.2萬多件,取得了第一次中央蘇區戰役的勝利。紅一方面軍在勝利後,即轉入戰略進攻,向廣昌、寧都、永豐、樂安、南豐等縣境展開攻勢,擴大了中央蘇區的範圍。
國民政府經此一戰後認識到了紅軍已成氣候,無法單憑一省之力消滅,遂在此後的4年多又組織了四次圍剿戰爭,終於在1935年底將紅軍擊敗,迫使其長征,收復了紅軍佔領的贛南、閩西等地。
而共產黨方面經此一役士氣大振,樹立起了與國民政府武裝對抗的信心。毛澤東也由於此一勝利,鞏固了因富田事變而遭到動搖的聲望,更加確立了對紅一方面軍的絕對領導。
(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人民網、《福建黨史月刊》)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