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貴卿早年因貧困失學,19歲時投淮軍葉志超部,由士兵逐步升為哨官,並派至開平武備學堂學習;曾參與甲午戰爭,兵敗後被解職回鄉。1895年,鮑貴卿改投袁世凱新建陸軍,任武衛右軍右翼工程營隊官、步兵營管帶;1904年時升任北洋第一鎮第二協第四標標統,1911年時再升為第四協協統。辛亥革命期間,鮑貴卿響應段祺瑞發起的要求共和電,迫使清帝退位。
民國成立後,鮑貴卿留任旅長、陸軍少將,後隨北軍南下鎮壓二次革命,後調為蕪湖鎮守使、第三混成旅旅長。1915年,在安徽督軍倪嗣冲的排擠下,鮑貴卿被調回北京,任陸軍講武堂堂長,並晉升中將。袁世凱逝世後,鮑貴卿透過與張作霖的親家關係加入奉系,於1917年出任黑龍江督軍兼省長,後代理第十九混成旅旅長、濱黑鐵路督辦等。
1918年,張作霖出任東三省巡閱使,聯合鮑貴卿壓制了親皖系的吉林督軍孟恩遠,鮑貴卿於次年調任吉林督軍,兼督辦東省鐵路、東省護路軍總司令、吉林省長等,於1920年接收了原屬俄國的中東鐵路。1921年,鮑貴卿因身體因素及對日借款的醜聞案而辭職,改授霆威將軍;同年又在張作霖支持下出任陸軍總長。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奉軍兵敗後,鮑貴卿回到東北,1924年時回任督辦東省鐵路公司(中東路督辦),1928年時曾為張作霖派任審計院長。張作霖逝世後,鮑貴卿退休定居天津。1934年3月1日,鮑貴卿病逝於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