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孫良誠
孫良誠 1893-1952
孫良誠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名字
良誠
生日
1893年06月22日
卒日
1951年05月10日
籍貫
直隸省靜海縣(今屬天津市)
組織
國民軍(國民一軍、西北軍)、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學歷
相關事件
孫良誠,字少雲,直隸靜海(今屬天津)人,民國初年軍事人物,西北軍將領,人稱馮玉祥「十三太保」之一,曾任山東省主席。

孫良誠早年在家務農,1912年時投馮玉祥部為兵,因表現突出而獲得馮玉祥提拔,1924年北京政變後,孫良誠出任國民軍第二師第三旅旅長,不久升任師長,駐防陝甘一帶,與鎮嵩軍交戰。馮玉祥響應北伐後,孫良誠出任第二集團軍第一方面軍指揮兼第六軍軍長,率部出擊山東,後因功升任山東省主席。中原大戰期間,孫良誠隨馮玉祥對抗中央,但因與西北軍宋哲元等部有所矛盾,最終兵敗下野。

1932年,孫良誠獲聘為軍事參議院參議,曾響應馮玉祥的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但在中央壓力下不告而別,與馮玉祥從此決裂,又在宋哲元的壓力下避居天津。1936年,孫良誠晉升中將,但手中毫無兵權。抗戰開始後,孫良誠為河北省主席鹿鍾麟起用為冀察戰區游擊總指揮、河北省政府委員,後調任魯西行署委員、第三十九團軍副總司令。

缺乏背景的孫良誠部在戰爭中難以為繼,遂於1942年藉兵敗而投降汪照明政權,出任其第二集團軍總司令、軍事委員會委員、開封綏靖公署主任、蘇北綏靖公署主任等。戰後,孫良誠重投國民政府,獲派任為先遣軍司令,進入山東、江蘇一帶活動。國共內戰期間,孫良誠出任第一○七軍軍長、第一綏靖區副司令等,在徐蚌會戰中兵敗投共,不久潛赴上海隱居。解放軍攻入上海後,孫良誠遭到逮捕,1951年5月10日,孫良誠於蘇州監獄中病逝(一說孫良誠在1952年3月病逝於山東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