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呂碧城
呂碧城
呂碧城
姓氏
名字
碧城
生日
1883
卒日
1943
籍貫
安徽旌德
組織
學歷
哥倫比亞大學
相關事件
呂碧城(1883年-1943年),女,行名賢錫,後更名碧城,一名蘭清,字遁夫,號明因,後改號聖因,晚號寶蓮居士,法號曼智。安徽旌德人,中國作家、詞人、教育家、政治人物。她提倡女學,是素食主義者和動物保護主義者,佛教居士。她是20世紀在歐美提出禁止殺害動物的先驅者之一。

呂碧城出生於官宦之家,其父呂鳳岐是光緒三年丁丑科進士,曾出任國史館協修、玉牒館纂修、山西學政等官職,家中藏書頗豐,共計三萬卷。

12歲時,父親去世,其遺產均被族侄們強行瓜分,和母親相依為命。過了幾年,她的舅舅嚴朗軒在直隸塘沽做官,她母親嚴氏送她到塘沽投靠舅舅,並在塘沽念書。其間,呂碧城的母親被匪徒擄去,呂碧城遂以年家侄女的身分向江蘇布政使樊增祥求援,使母親脫險。但呂碧城的夫家汪氏以女性被擄不名譽為名,遂提出退婚。呂家無力反對。此後呂碧城終身未嫁。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春,呂碧城自塘沽到天津,天津《大公報》創辦人英斂之賞識其才華,聘她為該報編輯。此後英斂之在直隸總督袁世凱,天津道唐紹儀以及士紳嚴范孫、傅增湘、方藥雨等人支持下,於同年創設北洋女子公學,呂碧城任總教習,後任監督。

1907年1月,秋瑾在上海創辦《中國女報》,該刊僅出版過兩期,每期都刊登了呂碧城的文章。創刊號上刊登了她所撰的《發刊辭》,第二期上刊登了她寫的《女子宜急結團體論》。1907年7月,秋瑾被清政府處決。呂碧城聞訊後,派僕人偷偷將秋瑾的屍骨收斂起來,安葬在杭州西泠(後來徐自華、吳芝臻重新安葬了秋瑾),並且後來還曾經親自拜謁過秋瑾墓。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北洋女學曾一度停辦,後改為天津女子師範學校。呂碧城在學校停辦時離職,任袁世凱總統府秘書,1915年辭職。此後她和母親在上海安居。在上海期間,她繼續學習英文,同時兼任上海《時報》特約記者,並且因投資西商開辦的貿易公司而迅速致富。1918年秋,她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為旁聽生,主修美術,兼學歷史和文學。1920年春,她回國探親,住北京飯店。釋諦閒在北京講經說法,她拜見釋諦閒,遂信佛。

著有《歐美漫遊錄》(又名《鴻雪姻緣》)、《觀無量壽經釋論》、《曉珠詞》。

1928年,她在法國巴黎從事佛教活動。後來她在定居瑞士以後,弘揚佛法,編譯了《歐美之光》等書。1928年冬,她提出成立「中國保護動物會」的倡議,號召禁止殺害所有動物,提倡素食。1929年5月,她應國際保護動物會(德語:Internationale Tierschutz-Kongreß,英語:International Animal Protection Congress)的邀請,到維也納參加大會(又稱萬國保護動物大會)。在會上,她發表了題為「廢屠」的演說,在到會的二十五個國家的公使以及5000多名代表中反響強烈。維也納六大報紙均於頭版發表其講稿和個人照片,她還受到維也納市長接見。

1930年春,她在瑞士皈依佛門,成為在家居士,法號曼智。她曾編過中英文對照的《法華經普門品》,1933年由上海佛學書局出版。一些資料稱她曾英譯佛經若干種,此乃誤傳。

1943年1月24日,她在香港病逝。親友們遵照她的遺囑,將其全部財產布施佛事,遺體火化,骨灰和面成丸,投入大海以澤及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