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府院之爭
府院之爭
時間
1916年06月 ~ 1917年07月
地點
北京、湖南
相關人物
府院之爭
資料來源:互動百科
簡介:

「府院之爭」指1916年至1917年總統府與國務院之間的權力鬥爭,第一次為以黎元洪為首的總統府集團與以段祺瑞為首的國務院集團之間的鬥爭,第二次則是以繼任的馮國璋為首的總統府與依舊擔任國務總理的段祺瑞之間的鬥爭。

1916年6月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段祺瑞任國務總理。段以段以北洋正統派首領自居,掌握軍政大權,雙方時有衝突。1917年兩派為了是否對德宣戰再起紛爭,演變至段祺瑞策動八省獨立,黎元洪召張勳入北京調解,反而讓張勳趁機擁立溥儀復辟,段祺瑞派軍鎮壓,黎元洪辭職下台。

同年8月,繼任總統的馮國璋與續任國務總理的段祺瑞再起衝突,段派兵入湖南參與護法戰爭,藉機擴大皖系勢力,馮則希望和平統一以保直系利益。雙方各自結合各地軍閥,直到1918年新國會成立,馮段同時下野,府院之爭才告結束

背景:

國務總理段祺瑞掌握北洋軍,又依附日本勢力,對黎元洪並無服從之心,就連國務院秘書長徐樹錚也常對大總統黎元洪態度無禮,早使黎懷恨在心。

按照約法,國務院重大決定要經過總統蓋印方可發布。徐樹錚在國務院與內務總長孫洪伊不合,段祺瑞下令將孫撤職,派徐到總統府蓋印。不料黎元洪拒絕蓋章,使府院陷入僵局。最後由元老徐世昌出面調解,將徐樹錚與孫洪伊一同撤職,雖然暫時平息糾紛,卻無法挽回雙方對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