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南京事件
南京事件
時間
1927年03月23日 ~ 1927年03月24日
地點
江蘇南京
相關人物
鮑羅廷
、
蔣中正
、
張宗昌
、
程潛
、
張輝瓚
、何海鳴
資料來源:南京事件真相調查會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南京事件」是發生於1927年北伐軍隊攻佔南京時的暴力排外事件。1927年3月23日,北伐軍進入南京,隔日開始大規模劫掠英美日領事署及外僑商店住家造成傷亡,英美軍艦因此炮轟南京。最後造成外僑十餘人傷亡,中國則有數十人甚至百人以上傷亡。
根據事後報告,國民政府與部分國家認為此事件是北伐軍裡潛伏的共產黨員所策動。中國共產黨則認為是北伐軍素質出問題與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暴行。
背景:
南京事件發生於國共分裂前夕。國民政府蘇聯顧問鮑羅廷和武漢國民政府左派與其他蘇聯顧問試圖借發動排英、排日運動,來發動群眾革命,壯大共產黨的影響,清除國民政府里的右派勢力。1927年1月4日,數十萬中國民眾衝入漢口英國租界,英國軍警被迫撤出租界。1月6日,英國九江租界發生同樣的衝突。英國最初將這兩起事件視為國民政府有預謀的對英國挑釁,因此號召其他各國出兵上海以表達維護租界的決心。1月6日、7日各國達成決議除原先租界兵力外英國增派3300名兵力,美國出兵1400名,日本增派300名。
鮑羅廷並在武漢成立了「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暨國民政府委員會臨時聯席會議」,憑藉掌握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左派進而取得政治主導權,以「提高黨權」、「反對軍事獨裁」、「打倒新軍閥」為理由,於1927年3月10日,通過了「統一革命勢力」、「統一黨的領導機關案」等反蔣方案,隨即在蔣中正北伐途中剝奪了蔣的主席職務,將其降為普通委員。面對親蘇勢力倒蔣,蔣中正決意和共產黨斷絕關係。
Top
發生過程:
1927年3月23日,參加北伐戰爭的國民革命軍中央軍所屬的江右軍部隊抵達南京,張宗昌指揮的直魯軍退入南京城內,隨即在下關渡江北逃。當晚,未過江的部分直魯軍潰兵在南京城內進行搶劫活動,但除兩名正在街上行走的外國人及兩座已撤空的外僑住宅外,直魯軍並未襲擊其他外國目標。
3月24日凌晨,江右軍先頭部隊開入南京城,沿途鳴槍搜索,並向駐南京的各國領事館詢問有無戰犯藏匿其中,雙方並未衝突。3月24日晨7時許,江右軍所屬的第2、第6、第40軍主力部隊未經抵抗即順利佔領南京城及下關。
從上午9時許起,進入南京之國民革命軍第二、第六軍(第二軍副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李富春,第六軍副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林祖涵,共產黨員),開始劫掠英美日領事館、教堂、學校、商社、醫院、外僑住宅等,金陵大學副校長文懷恩(Dr. J. E. Williams,美國人)和震旦大學預科校長(義大利人)遇害,此外英國僑民死亡2人,日本僑民死亡1人,法國僑民死亡1人。英國駐南京領事Herbert A. Giles被槍擊傷,正在生病臥床的日本領事森岡正平也遭到槍擊,但是沒有受傷。
下午3時,被圍在下關一座小山上的美國領事戴維斯向停泊在長江上的英國和美國軍艦發出開火援救的信號,英美軍艦開始炮轟南京。江右軍司令程潛一方面制止搶劫,一方面委託紅十字會代表同英美軍艦聯絡,請其停止炮擊。英美軍艦炮擊持續約1小時後結束,搶劫風潮於下午5時左右逐漸平息。
歷史影響:
一、 煽動者身分目的仍存疑
3月29日,日本駐上海總領事矢田七太郎發出電報指稱:此次南京搶劫事件為第2軍、第6軍、第40軍(魯滌平、程潛、賀耀組)中的黨代表、基層的共產黨派遣軍官及南京地區中國共產黨黨員合謀設計的組織行為。襲擊時有當地的共產黨黨員專為嚮導,執行對象與場所都有事先規劃。
江右軍首領程潛和張輝瓚在南京事件發生後次日發出的報告中稱,搶劫風潮是殘留城內的「逆軍餘孽」和「地方流氓」在「反動分子的煽動」下幹的,蔣介石抵達上海後也宣稱南京事件禍首是直魯軍宣傳隊的何海鳴等人「喬裝南軍」所為。
然而,南京事件大規模爆發是在江右軍全面佔領並控制南京之後,已潰敗的直魯軍應無力製造如此大規模動亂。受害外僑也指出,搶劫者是身穿國民革命軍制服、講湖南、廣東、江西等地方言的軍人。英、美、日領事的報告都有大量事例證明搶劫領事館的是江右軍士兵和下級軍官。程潛在報告中也承認「此次克復南京,不圖有反動分子,勾結地方流痞及逆軍潰兵,並煽動少數不肖士兵,有掠奪危害外僑生命財產之事」,承認有江右軍的「不肖士兵」參加了搶劫。
蔣介石得知南京事件的消息後,下令追查搶劫者的責任。3月25日下午2時,程潛攜第6軍第17師師長楊傑會見前來交涉的日本第24驅逐艦隊指揮官時,指責共產黨是煽動南京事件的幕後主使。第40軍軍長賀耀組也派人到日本領事館,通報江右軍各部的標誌。
日本外務大臣幣原喜重郎認為中國共產黨設計南京事件,目的在吸引列強介入北伐來打擊蔣中正,若蔣中正對列強妥協、道歉,親共勢力就可借題發揮整肅國民黨右派;若不妥協,更能讓蔣中正嫡系部隊與列強兵戎相見,達成消滅蔣中正的目的。對於南京政府所說的此事是中共煽動的說法,美國方面有人認可,有人不以為然。
二、善後賠償引發國內不滿
1927年4月14日,武漢政府就南京事件向英、美、日、法、意駐漢口領事遞交答覆照會,提出由國際調查委員會調查南京事件元兇,若出於國民革命軍之過失,則對侵害外國僑民的行為進行道歉。此外照會還允諾保護外人生命財產,並提議取消不平等條約。
1928年2月,黃郛出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開始和英美協商善後。南京政府首先答應美方提出的「懲凶」和「保障美人在華安全」的要求,並在3月26日,下令處決寧案「肇事士兵及流氓」33人。4月4日,南京、華盛頓同時發表《寧案中美協定》全文。由於美方在交涉中沒有讓步,美國國內認為此事是外交上的一項勝利,而中國國內輿論則對此表示了普遍的不滿。
之後,英、法、意紛紛效仿美方的「接受國民政府道歉和賠償」和「開炮係正當防衛」的立場。而日本則因隔年發生的濟南事件令情況趨於複雜,遲至29年5月才了結。
為了處理南京事件善後,國民政府付出了大筆賠款,遭受英美砲擊的死傷損害卻未獲補償,因此引發國內民怨並成為共黨借題發揮的題材。然而由於南京國民政府對列強的妥協,因此得到列強承認,國民政府得以與各國建立正常的外交往來。
三、國共分裂的前奏
南京事件中共黨份子究竟扮演何種角色,激化了國民黨內左右派之間的矛盾。「南京事件」後不到兩周,4月6日張作霖得到公使團的同意,派遣軍警突襲北京的蘇聯大使館、遠東銀行、中東鐵路辦公處,逮捕李大釗等共產黨人,搜出共產國際發來的大量指示、訓令、顛覆材料(與馮玉祥的合作顛覆文件、紅槍會及煽動農民的紀錄、中共文件等,「蘇聯陰謀文證彙編」)和武器彈藥。其中一份訓令內稱「必須設定一切辦法,激動國民群眾排斥外國人」,「不惜任何辦法,甚至搶劫及多數慘殺亦可實行」,成為蘇聯全面指揮暴力運動、排外運動,企圖顛覆中國政府的證據。4月12日,與張作霖早有默契的蔣介石在上海發動「清黨」。蘇聯與中國共產黨則強烈譴責,認為此事件乃帝國主義的挑撥,中國政府已淪為帝國主義者的工具。4月19日,蘇聯召回北京駐華代辦及大使館職員。6月5日,武漢政府辭退鮑羅廷、加倫等蘇聯顧問,7月15日召開國民黨中執會宣布分共,國共正式分裂。
Top
中外雜誌 41
‧
六十年來的中國(四)
中外雜誌 63
‧
艱難開濟十二年─中國現代史最重要之一章
中外雜誌 203
‧
日本侵華內幕(一)-田中內閣與關東軍
中外雜誌 322
‧
一段悲痛史事 五三慘案的真相
東方雜誌 512
‧
國民政府外交史的一頁-悼伍梯雲先生
Top
書名:
龍年一九七六
‧
第四章 四月「雪」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