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清帝退位
清帝退位
時間
1912年02月12日
地點
北京
相關人物
溥儀袁世凱、隆裕皇太后、張謇
清帝退位
資料來源:中國廣播網
簡介:

1912年辛亥革命之後,中華民國在南京宣布成立臨時政府,但北京清廷政府仍在。南京臨時政府與當時掌握北京清廷政府大權的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達成協議,以臨時大總統職位,交換袁世凱促成清帝退位。在袁世凱分析大局加上威逼利誘之下,代行政事的隆裕太后全權委由袁世凱,與南京臨時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條件。2月12日, 隆裕太后發布《遜位詔書》,宣佈清宣統皇帝退位,並授權袁世凱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至此,國祚268年的大清帝國正式終結。

背景:

武昌事變後,清廷分為兩派:一派主張用親貴督師,嚴征力討;一派則主張起用袁世凱,談判解決。最後隆裕太后決定採用後者。袁世凱權衡利弊,上台後採取了剿撫兼施的策略,進而準備和南方開始談判。1911年11月26日,袁世凱通過英國公使朱邇典爵士(Sir John Newell Jordan)及英國駐漢口總領事葛福(Herbert Goffe)向南京軍政府和各省代表提出議和三條件:停戰,清帝退位,選袁世凱為大總統。此後雙方在12月18日、20日、29日召開了三次南北議和會議,決定召開國民會議,以多數決定國體問題,並選舉袁世凱為首任總統。。

然而同盟會方面對此決議並不滿意,12月27日,黃興、宋教仁等赴南京,連夜召集各省代表會議,提出成立政府、採用總統制、改行中華民國紀年並用陽曆等事宜,並籌備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經張謇、趙鳳昌斡旋,南北雙方繼續議和,主要討論清室優待條件和南方履行承諾問題。孫中山保證清帝退位,宣布共和之後,舉袁為大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