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中華民國約法
中華民國約法
時間
1914年05月01日 ~ 1916年01月01日
地點
北京
相關人物
中華民國約法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中華民國約法》(中國國民黨也稱袁記約法),是指1914年(民國三年)5月1日由中華民國總統袁世凱公布的一個取代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臨時憲法,此約法在民國五年袁世凱創立中華帝國時被廢棄,後一直未再恢復。

背景:

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孫中山試圖壓制袁世凱野心、保護民主基礎的產物。袁世凱當選中華民國第一任正式大總統後,多次希望國會制定新憲制以代替原來的《臨時約法》,但是都被國會內的國民黨議員阻止。

1913年7月,眾參兩院各選出30名議員,組成憲法起草委員會,負責制定中華民國憲法。起草委員會內雖有挺袁的進步黨等成員,但國民黨仍佔有明顯優勢。因憲法起草委員會以天壇祈年殿為會所,故稱為「天壇憲法草案」。10月中旬憲法草案出爐,與《臨時約法》相比,明顯地擴大了總統的權力,但仍維持責任內閣的精神,因而遭到袁的反對。

1913年9月李烈鈞發動二次革命失敗,10月25日,袁通電各省都督、民政長,一方面攻擊憲法起草委員會由國民黨議員操縱把持,一方面以國民黨勾結李烈鈞製造內亂為由,於11月4日下令解散國民黨,取消國民黨議員資格,致使國民黨籍議員佔多數的國會因法定人數不足而無法運作,改由袁世凱臨時組建的政治會議替代。而憲法起草委員會也因法定人數不足而解散,天壇憲法草案隨之流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