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袁世凱解散國會
袁世凱解散國會
時間
1913年11月04日 ~ 1914年01月10日
地點
北京
相關人物
袁世凱
、
湯化龍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1913年11月4日,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查封國民黨本部,並取消國民黨籍議員資格,收繳其議員證書。5日又包圍國會,收繳國民黨籍議員的證書、證章。2天之內被收繳證書、證章的議員達430余人,超過國會半數,致使國會因不足法定人數而停閉。
11月12日,袁世凱政府下令,取消各省議會中國民黨議員的資格。14日,參議院議長王家襄、會議院議長湯化龍聯合發表聲明,宣佈國會停會。26日,袁世凱組織御用的政治會議,以篡奪國會的職權。1914年1月10日,袁世凱宣佈解散國會,將議員資遣回籍。
背景:
一、袁世凱對國會與憲法的不滿
袁世凱雖身為大總統,但國民黨卻佔有國會大多數席次。即使袁世凱極力扶持進步黨以與之抗衡,仍未能掌握國會。
1913年7月,由眾參兩院各選出30名議員,組成憲法起草委員會,負責制定中華民國憲法。袁世凱為加強其專制統治,曾派人向起草委員會提出「大總統有任命國務員及駐外公使之權,無得議會同意之必要」,「大總統得參議院同意,有眾議院解散權」等要求,遭到占有人數優勢的國民黨堅決反對。10月14日,《天壇憲法草案》脫稿,對總統權力頗多限制,令袁世凱大為不滿,強令修改,又遭到國民黨議員駁回。30日,憲法完成3讀,並於11月3日提交憲法會議,準備公佈。
二、解散國民黨
1913年10月25日,袁通電各省都督、民政長,指責國民黨議員操縱把持憲法起草委員會,形同專制國會、專制憲法。11月4日,袁世凱查獲李烈鈞與國民黨議員數十封往來密電,藉口國民黨參與「二次革命」叛亂,下令解散國民黨,當日下午北洋軍警即查封國民黨本部。
Top
發生過程:
1913年11月4日,袁世凱以查獲二次革命首腦李烈鈞與國民黨往來的電函為由,下令解散國民黨,查封國民黨本部。11月5日包圍國會,收繳國民黨籍議員的證書、證章,總計被收繳證書、證章的議員達430餘人,超過國會半數,國會因不足法定人數而暫時停擺。
11月12日,袁世凱政府下令,取消各省議會中國民黨議員的資格。14日,參議院議長王家襄、會議院議長湯化龍聯合發表聲明,宣佈國會停會。26日,袁世凱組織政治會議,取代國會的職權。1914年1月10日,袁世凱正式宣佈解散國會,將議員資遣回籍。2月28日,袁世凱又下令解散各省議會。
歷史影響:
這是中華民國及國會成立以來第一次遭到解散,也是對共和民主政體的重大打擊。袁世凱終於剷除了牽制力量,得以實行集權,雖然名義上成立了政治會議取代國會功能,進行制定憲法(中華民國約法)等工作,事實上只是袁世凱直接操縱的傀儡,為袁世凱的權力擴張提供合理化與美化的藉口。
而國民黨遭到強行查抄解散之後,重要元老如孫文、黃興等人紛紛走避國外,孫文赴日創立中華革命黨,正式重回革命的道路。
雖然1916年袁世凱去世、黎元洪繼位之後,宣布恢復國會,然而經過此次打擊,國會淪為各路軍閥爭權的道具,甚至演變成由執政者自行組織國會,而非由國會選舉決定執政者的奇怪現象。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