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籌安會
籌安會
時間
1915年08月14日 ~ 1915年10月15日
地點
北京
相關人物
袁世凱
、
楊度
、
嚴復
、
劉師培
、
胡瑛
、
梁士詒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籌安會,是1915年8月由楊度發起,召集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共六人成立的一個政治團體,號稱六君子。籌安會名義上為學術團體,宣稱其宗旨在「籌一國之治安」,研究君主、民主國體,何者更適合中國,實際上是支持當時的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公開支持恢復帝制,實行君主立憲。其辦法是以發動各種公民團體,向參議院請願變更國體。後因袁世凱的祕書長梁士詒另立「變更國體請願聯合會」推動帝制,籌安會角色不再重要,乃於
籌安會成立之初,吸引不少趨炎附勢之徒簇擁,但袁世凱的祕書長梁士詒認為此方法太過迂緩,乃另立「變更國體請願聯合會」,使籌安會的聲勢大減,乃於當年10月改名為憲政協進會,宣告籌安會結束。1916年,袁世凱過世後,繼任大總統的黎元洪明令懲辦帝制禍首及籌安會六君子等人,楊度等人逃往外國租界,只有顧鰲在乘車離京時在車站被捕。
背景: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交涉期間,「共和不適於中國國情」之類的言論在社會上大為盛行,一時北京參政院參政及各省將軍多被袁世凱召見,審計改變國體。
3月,揣摩了袁世凱的想法後,楊度撰寫長文〈君憲救國論〉,闡述他對當時中國政治形勢的全盤思考。他以當下現狀批評「共和之禍」,提出民國實行共和制的各項缺失,最後立論於「非君主立憲不足以救中國」。袁世凱讀到此篇文章後大為讚賞,交付段芝貴祕密付印,廣為散發,作為輿論宣傳之用。袁世凱並寫下「曠代逸才」四字製成匾額,贈予楊度。
Top
發生過程:
1915年8月14日,楊度召集孫毓筠、李燮和、嚴復、劉師培、胡英等六人,是為「籌安六君子」,在報上聯名發起成立「籌安會」,以討論國體問題為由,宣稱共和國甚為危險,特地組織該會研究國勢前途及共和之利害,以籌一國之治安,並訂於8月21日開成立大會。
後楊度等經商議,以成立大會恐遭人擾亂,於19日再登啟事,稱該會因對外接洽事忙,不及召開大會,逕行宣告成立,推楊度為理事長,孫毓筠為副理事長,其餘四人為理事。並即通由各省文武首長,徵求會員,請派代表至北京開會討論,同時將古德諾〈君憲與共和〉一文及入會志願書、投票紙等寄交各省,請各省投票表明是否贊成君主制。一時各省官員均復電贊成君主立憲,並答應派代表入會。
9月1日,代行立法院權限的參政院舉行開幕典禮,支持帝制的人組成請願團紛紛向參政院投遞請願書,掀起了請願實行君主立憲風潮。袁世凱在9月6日作勢婉拒。9月19日梁士詒成立「變更國體全國請願聯合會」,向參政院呈上第二次請願書,建議以「國民代表大會」來解決國體,參政院遂指派梁士詒等人起草召開「國民代表大會」的辦法。梁士詒取代楊度成為帝制的主要推手,「全國請願聯合會」也取代「籌安會」的聲勢,楊度失望之餘,在10月15日宣告籌安會結束,改組為「憲政協進會」。
Top
中外雜誌 54
‧
蔡松坡鳳仙戀(二)
中外雜誌 57
‧
護國軍苦戰川南記(一)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