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中國青年黨成立
中國青年黨成立
時間
1923年12月02日
地點
巴黎、北京、重慶
相關人物
曾琦
、
左舜生
、
周恩來
、
孫傳芳
資料來源:多維新聞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中國青年黨,初名「中國國家主義青年團」,簡稱青年黨,是中華民國的一個政黨,由一群國家主義派留學生在1923年12月2日成立於法國巴黎。主要發起人有曾琦、李璜、李魯之、李不韙、張子柱、胡國偉、何魯之等人。建黨宗旨為「外抗強權,內除國賊」,同時反對國民黨與共產黨,並創辦《醒獅》作為其宣傳刊物。1929年8月20日在瀋陽舉行第4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定名為「中國青年黨」。中國青年黨曾是中國現代史上僅次於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的第三大政黨,1949年後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灣。
背景:
中國青年黨的前身為少年中國學會,始於五四事件前在北京的高校四大思想團體(親蔡元培與胡適自由主義的北大新潮社、親李大釗的北大國民社、信奉國家主義的清華大學少年中國學會、無政府主義的北京大學「奮鬥社」)之一。1920年代初,國家主義派主要人物留學法國。中國青年黨於於1923年12月2日於法國巴黎成立,參與者為留法的留學生如劉泗英、曾琦、李璜、左舜生、陳啓天等人,原為留學生組織。1924年,因周恩來等旅法共產黨人紛紛回國,旅法的國家主義派「預料國內的共產活動必日益加強,認為非跟蹤追擊不可」,欲「抱勇士赴難以決心,準備回國與國際共產黨奮鬥到底」,曾琦、李璜等人返回中國,於上海發展組織,初名為「中國國家主義青年團」,後定名為中國青年黨。
Top
發生過程:
1926年,青年黨召開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選舉曾琦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此時自我定位為一「革命政黨」,以「國家主義之精神、全民革命的方式外抗強權,力爭中華民國之獨立與自由,內除國賊,建設全民福利的國家」為宗旨。以國家主義為中心,並且反對共產主義,本身本來是一個秘密組織。組黨前後,即與共產黨展開武力對抗。青年黨積極致力於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的金陵軍官學校的辦學。1928年夏,隨著北伐軍推翻孫傳芳勢力,青年黨在金陵軍官學校的勢力撤併入張學良東北軍的東北陸軍講武堂。青年黨直到1929年召開第四次黨員代表大會後,才公開活動。
青年黨曾對實行聯俄容共、一黨專政的國民黨進行抨擊,但抗日戰爭爆發後,信奉國家主義的青年黨還是選擇了與中國國民黨合作。1937年中國青年黨並參與重慶國民政府的國民參政會並取得合法地位。1938年再度選舉曾琦為委員長,1945年第十次黨員代表大會決議定位由革命政黨改為普通政黨,改委員長制為主席制,並由曾琦擔任黨主席。1949年,中國青年黨亦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並逐漸喪失其影響力。
歷史影響:
中國青年黨秉持「外抗強權,內除國賊」的主張,反映了民國時期別樣的建國理想。這個脫源於少年中國學會的政黨,試圖在國民黨「訓政建國」與共產黨「階級專政」之間,另闢第三條路,結果同時不受兩邊的歡迎。國家主義信仰表明了青年黨不可能與標榜工人無祖國的共產黨合作,抗日戰爭的爆發,雖然讓青年黨與國民黨暫時走到一起,但對於民主政治的堅持也不甚見容於當時的國民黨。隨著1949年國軍失利,黨員人數一度達到三十餘萬的民國第三大黨─中國青年黨,也從此走向式微。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