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郭松齡反奉
郭松齡反奉
時間
1925年11月22日 ~ 1925年12月24日
地點
灤州、瀋陽、新民、天津
相關人物
郭松齡
、
張作霖
、
張學良
、
楊宇霆
、
馮玉祥
、
鄒作華
、韓淑秀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郭松齡反奉,是指1925年11至12月間,奉系將領郭松齡利用軍閥大混戰的契機,倒戈反對張作霖,結果郭松齡兵敗身死。郭松齡早年為同盟會成員,是有學養、見識的新派人物,極富愛國理想。郭松齡雖然投身奉系,但對於張作霖屢屢興兵關內,無視民生窮困的政策作為很不滿,於是利用部隊移防天津的機會,密謀「造反」。在率領部隊前往灤州後,郭松齡通電要求張作霖下野,將大權交付張學良,接著回師攻打瀋陽。郭軍一路勝利,令瀋陽為之振動,張作霖也已做好撤守的準備。兩軍在巨流河兩岸布陣對峙,因日本關東軍介入,加上郭軍軍心動搖,郭松齡偕夫人率部突圍,最後兵敗被捕殺,事件落幕。
背景: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郭松齢任鎮威軍第3軍副軍長兼第6師師長。郭松齢為奉系的勝利作出貢獻。張學良和郭松齢分別被任命為京榆駐軍的正副司令。但是,當時鎮威軍總司令部參謀長(總司令為張作霖)楊宇霆將郭松齡視為最大的政敵,企圖加以排擠,兩者對立加深。而且郭松齡對張作霖繼續戰爭的方針不滿。因此,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郭松齡早就同馮玉祥聯絡,企圖打倒張作霖。
1925年10月,郭松齢作為奉軍代表訪問日本視察軍事。期間,郭松齡得知日本在背後為張作霖撐腰,提供軍事擴張;張作霖也為日本擴張各方面利益提供了方便。為此,郭松齢益發對張作霖和日本感到不信任與反感。同月,郭松齢回國,接受張學良的委託,在天津組織第3方面軍(由3個軍構成)。郭松齢被任命為第10軍軍長。
11月,奉軍同馮玉祥率領的國民軍發生衝突,張作霖命令郭松齢奉討伐國民軍,被郭松齡拒絕。郭松齢企圖擁立張學良,逼迫張作霖下野。張學良對郭松齡停止內戰的主張表示贊同,但對實行兵變表示反對。
Top
發生過程: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齢通電要求張作霖下野,並發動兵變,以打倒張作霖、楊宇霆為目標的軍事活動開始。郭松齡部隊共5萬人,是奉軍中最精銳的部隊。防備全無的張作霖派遣張學良收拾人心,11月26日,張學良專程乘鎮海號炮艦到達秦皇島,電邀昔日教官郭松齡面談,被郭松齡拒絕。11月26日,郭松齡甚至將趕赴灤州勸說他回心轉意的昔日同袍姜登選槍決。
11月28日郭松齡攻下山海關。11月30日,司令部移駐山海關,部隊更名「東北國民軍」。12月1日部隊進入東北,12月7日佔領錦州。在強大的攻勢下,張作霖一度考慮下野。
這時,日本方面一方面考慮到東北軍閥世代交替的可能性存在,另一方面也考慮到郭松齢同馮玉祥聯合,警惕其可能受中國國民黨的影響。關東軍判斷郭松齡的意圖為「驅逐張本人,明確實現國民黨的三民主義,將東三省捲入戰亂,將蘇聯的勢力招徠入滿洲,誘致發生日本的國防和滿蒙政策所不能原諒的事態」。
在郭松齡軍事上不斷勝利的情況下,日本方面藉機向張作霖索取更多在東北的利益。12月7日,日本方面和張作霖商定《日奉密約》。12月8日,關東軍對郭松齢發出警告,稱南滿鐵路附屬地20里以內禁止作戰。藉此,張作霖進行了反擊的動員。
12月20日郭軍攻佔新民,前鋒部隊抵達巨流河西岸,已經可以看見瀋陽的燈火,只等主力部隊到達,便將渡河攻擊。12月23日郭軍發動攻擊,側翼突然遭到日本關東軍襲擊,攻擊失利。24日清晨,郭軍總參謀長鄒作華倒戈,逼迫郭松齡投降,郭松齡率衛隊突圍,當晚逃至白旗堡附近被奉軍俘虜。同時被捕的還有夫人韓淑秀。郭松齡、韓淑秀在奉天省遼中縣老達房被槍決。郭、韓屍首被運回瀋陽,在小河沿廣場曝屍三日。郭松齡年42歲。韓淑秀年36歲。
歷史影響:
「郭松齡反奉」在近代東北是一個重大的事件,是辛亥革命以來,東北波及層面最廣、影響最大的一次戰亂。郭松齡亦是奉系歷史上唯一起兵反對張作霖的人,且這次「造反」幾乎動搖了張作霖的統治地位,社會各界普遍受到震動。在事件平息後,輿論出現兩種聲音,一部分人認為郭松齡順應民心,意欲終結軍閥混戰的局面,使百姓休養生息,實有大功於東北;另一部分人則認為郭松齡受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兩代恩惠,不知感恩圖報,反而興兵造反,實乃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