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張學良
張學良,字漢卿,號毅安,堂號張仁堂、張禮堂,乳名雙喜、小六子,奉天海城人,民國時期軍事人物,東北軍領袖,張作霖之長子,西安事變的發動者,也因此遭軟禁超過半個世紀。

張學良出生時,其父張作霖仍是馬賊,次年才接受清廷招撫。1918年,18歲的張學良出任張作霖的衛隊旅營長,次年入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第一期炮兵科,結識郭松齡;畢業後留在奉軍中擔任衛隊營營長。1920年直皖戰爭中任第三混成旅旅長,戰後晉升少將。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奉軍全線潰敗,唯張學良與郭松齡率領的第二梯隊有勝績,因此獲得出任東北陸軍整理處第二旅旅長兼整理處參謀長、東北航空處總辦、訓練副總監等,負責重建奉軍;於第二次直奉戰爭時任第三軍軍長,攻入北平,因功任奉軍駐京榆軍司令,次年晉升陸軍中將,出任第三軍團長。1925年11月,郭松齡在馮玉祥促使下突然叛變,企圖擁張學良為主,迫使張作霖下台;然張學良親自率軍對抗,郭松齡最終戰敗被殺。

1926年奉直聯軍驅逐國民軍,張學良部參加了南口之戰,並授將軍府良威將軍,擔任安國軍第三軍團長,晉升上將。1928年張作霖死後,張學良出任奉天代理督辦、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兼東三省巡閱使,宣布東北易幟,與國民政府合作,擔任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公署司令長官。並於次年初處決了奉軍舊部楊宇霆等,在東北軍中樹立威信。1929年,張學良在蔣中正支持下發動中東路事變,試圖收回中東鐵路,但為蘇聯擊潰,而蔣中正在其他軍閥掣肘下,取消對張學良的支援,使兩人之間開始出現嫌隙,而中東路的失敗也讓日本看穿了東北軍的弱點。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雙方皆試圖爭取東北軍的支持,而張學良最後站在蔣中正一方,戰後收編了西北軍一部,並將勢力重新伸入華北,並出任國民政府委員、北平綏靖主任公署主任。

九一八事變發生時,張學良正在北平養病,下令東北軍不抵抗(傳統說法為蔣中正下令),事後轉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1933年日軍佔領熱河,張學良引咎辭職,出國考察;次年回國後出任鄂豫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武昌行營主任。1935年任西北剿匪代總司令,並晉升陸軍上將;然而東北軍在陝北作戰失利,又受中共宣傳影響,普遍對政府不滿,張學良也曾私下與周恩來接觸,希望說服蔣中正抗日。1936年12月,在楊虎城慫恿下,張學良突然扣押正在西安的蔣中正,要求暫緩剿共,一致抗日,是為「西安事變」。國共雙方談判後西安事變和平落幕,張學良與蔣中正至南京,遭判刑十年,隨即獲得特赦並軟禁於浙江奉化,抗戰時期又曾移往湖南、貴州,戰後則到重慶,1946年到臺灣新竹的清泉溫泉,後又轉到西子灣、北投,1964年與情婦趙一荻結婚,但直到1990年才恢復自由。1995年張學良遷居夏威夷,於2001年10月15日在當地病逝。編著有《張學良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