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人物
-> 張學良
張學良
1901-2001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張
名字
學良
生日
1901年06月03日
卒日
2001年10月15日
籍貫
盛京將軍轄海城縣(今遼寧省海城市)
組織
奉系(東北軍)
學歷
奉天講武堂砲兵科
相關事件
九一八事變
、
中原大戰
、
東北易幟
、
柳條湖事件
、
安國軍政府
、
奉天事變(九一八事變)
、
滿州事變(九一八事變)
、
南口之戰
、
安內攘外政策
、
長城抗戰
、
江橋抗戰
、
長城戰役(長城抗戰)
、
中村事件
、
劉長春參加洛杉磯奧運
、
中東路事件
、
北伐
、
皇姑屯事件
、
軍閥割據
、
郭松齡反奉
、
蔣馮閻戰爭(中原大戰)
、
中日滿蒙鐵路懸案交涉
、
楊常事件
、
反奉戰爭
、
熱河事變
、
西安事變
、
青天白日勳章
、
嘎達梅林起義
、
五色旗
、
遞藏傳奇
、
青卞隱居圖
、
女匪首駝龍
、
雙槍駝龍
、
北平一枝筆
、
鐵肩辣手
、
新聞界頭號角鬥士
、
斬龍楊永泰
、
涿州戰役
、
莫理循的戰爭
、
槍殺劉和珍
、
風流才子
、
救國會七君子
、
民國七君子
、
七君子事件
、
夜襲戰
、
山城堡戰役
、
刺殺狗肉將軍
、
張北事件
、
喜峰口大捷
、
血戰喜峰口
生平
期刊
專書
照片
年表
其它
張學良,字漢卿,號毅安,堂號張仁堂、張禮堂,乳名雙喜、小六子,奉天海城人,民國時期軍事人物,東北軍領袖,張作霖之長子,西安事變的發動者,也因此遭軟禁超過半個世紀。
張學良出生時,其父張作霖仍是馬賊,次年才接受清廷招撫。1918年,18歲的張學良出任張作霖的衛隊旅營長,次年入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第一期炮兵科,結識郭松齡;畢業後留在奉軍中擔任衛隊營營長。1920年直皖戰爭中任第三混成旅旅長,戰後晉升少將。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奉軍全線潰敗,唯張學良與郭松齡率領的第二梯隊有勝績,因此獲得出任東北陸軍整理處第二旅旅長兼整理處參謀長、東北航空處總辦、訓練副總監等,負責重建奉軍;於第二次直奉戰爭時任第三軍軍長,攻入北平,因功任奉軍駐京榆軍司令,次年晉升陸軍中將,出任第三軍團長。1925年11月,郭松齡在馮玉祥促使下突然叛變,企圖擁張學良為主,迫使張作霖下台;然張學良親自率軍對抗,郭松齡最終戰敗被殺。
1926年奉直聯軍驅逐國民軍,張學良部參加了南口之戰,並授將軍府良威將軍,擔任安國軍第三軍團長,晉升上將。1928年張作霖死後,張學良出任奉天代理督辦、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兼東三省巡閱使,宣布東北易幟,與國民政府合作,擔任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公署司令長官。並於次年初處決了奉軍舊部楊宇霆等,在東北軍中樹立威信。1929年,張學良在蔣中正支持下發動中東路事變,試圖收回中東鐵路,但為蘇聯擊潰,而蔣中正在其他軍閥掣肘下,取消對張學良的支援,使兩人之間開始出現嫌隙,而中東路的失敗也讓日本看穿了東北軍的弱點。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雙方皆試圖爭取東北軍的支持,而張學良最後站在蔣中正一方,戰後收編了西北軍一部,並將勢力重新伸入華北,並出任國民政府委員、北平綏靖主任公署主任。
九一八事變發生時,張學良正在北平養病,下令東北軍不抵抗(傳統說法為蔣中正下令),事後轉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1933年日軍佔領熱河,張學良引咎辭職,出國考察;次年回國後出任鄂豫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武昌行營主任。1935年任西北剿匪代總司令,並晉升陸軍上將;然而東北軍在陝北作戰失利,又受中共宣傳影響,普遍對政府不滿,張學良也曾私下與周恩來接觸,希望說服蔣中正抗日。1936年12月,在楊虎城慫恿下,張學良突然扣押正在西安的蔣中正,要求暫緩剿共,一致抗日,是為「西安事變」。國共雙方談判後西安事變和平落幕,張學良與蔣中正至南京,遭判刑十年,隨即獲得特赦並軟禁於浙江奉化,抗戰時期又曾移往湖南、貴州,戰後則到重慶,1946年到臺灣新竹的清泉溫泉,後又轉到西子灣、北投,1964年與情婦趙一荻結婚,但直到1990年才恢復自由。1995年張學良遷居夏威夷,於2001年10月15日在當地病逝。編著有《張學良文集》。
Top
中外雜誌 3
‧
戴雨農先生
中外雜誌 5
‧
西安事變身歷記
中外雜誌 6
‧
西安事變身歷記(續)
中外雜誌 7
‧
我隨吳大師入川
中外雜誌 10
‧
潛往北平謁吳玉帥記
中外雜誌 20
‧
吳佩孚榆關喪師記(二)
中外雜誌 22
‧
吳佩孚榆關喪師記(續完)
中外雜誌 37
‧
戴笠先生二十四年祭
中外雜誌 39
‧
天津三寶張王李趙
‧
吳玉帥與我(續完)
中外雜誌 41
‧
「五省聯帥」孫傳芳
‧
六十年來的中國(四)
‧
沙場二十年(一)
中外雜誌 42
‧
六十年來的中國(五)
‧
將軍與詩人(四)-吳佩孚.楊雲史遇合悲歡
中外雜誌 43
‧
六十年來的中國(六)
中外雜誌 47
‧
危城北平與西安事變 抗戰採訪錄第二章
中外雜誌 48
‧
危城北平與西安事變(二) 抗戰採訪錄第二章
中外雜誌 49
‧
國璽的由來
中外雜誌 52
‧
三十年代當鋪滄桑
‧
抗戰初期縱目全局(下)─抗戰採訪錄第四章
中外雜誌 53
‧
「可欺以方」的劉峙將軍
‧
四十年來我的自述
‧
楊立奎昂然鬪學聯
中外雜誌 58
‧
狀元境有個活神仙──七十雜憶之五
中外雜誌 64
‧
艱難開濟十二年(續完)─中國現代史最重要之一章
中外雜誌 65
‧
馬占山和江省之戰
中外雜誌 69
‧
洛陽祝蝦 蔣委員長五秩大慶在洛陽
中外雜誌 79
‧
張宗昌的故事(二)
中外雜誌 85
‧
戎馬生涯(七)
中外雜誌 89
‧
不宣而戰的教訓─日本軍人筆下的侵華戰爭
‧
政海秘聞
中外雜誌 91
‧
懷李晉亭師﹙續完)
中外雜誌 92
‧
力行社、復興社史話 抗戰前夕的華北風雲─民族復興運動記之三
‧
長沙大火謎底─從兩篇日記看長沙大火真相
中外雜誌 93
‧
力行社‧復興社史話 抗戰前夕的統一運動﹙上)─民族復興運動記之四
中外雜誌 94
‧
力行社‧復興社史話 安內攘外統一禦侮─民族復興運動記之五
中外雜誌 95
‧
艷星艷聞錄(三)
中外雜誌 96
‧
小人物闖大禍?-西安事變前的一段秘辛
中外雜誌 97
‧
西安事變中的馮欽哉
中外雜誌 99
‧
一位平凡的偉人
中外雜誌 100
‧
從講堂到銀行(一)-教書.戀愛.結婚.銀行服務
中外雜誌 102
‧
從「九一八」到「七七」(上)──關山煙塵記第一章
中外雜誌 106
‧
馮欽哉鬥楊虎臣──四十年前往事漫憶
‧
憶說胡宗南
中外雜誌 107
‧
馮欽哉鬥楊虎臣﹙二)-四十年往事漫憶
中外雜誌 110
‧
蔣公德澤兩代同霑
中外雜誌 111
‧
我與同志好友戴笠﹙一)
中外雜誌 112
‧
吳佩孚的晚年
中外雜誌 113
‧
記祝紹周將軍
中外雜誌 114
‧
中原大戰中的驚險一幕
中外雜誌 115
‧
『九一八』前後
‧
吳鐵城張羣東北之行
‧
馮玉祥與西北軍(二)
中外雜誌 117
‧
西征‧討馮‧剿赤(一)
‧
汪兆銘的一生(二)
中外雜誌 118
‧
汪兆銘的一生(三)
中外雜誌 120
‧
西征.討馮.剿赤(四)-萬耀煌回憶錄第三部
‧
杜月笙的趣事
中外雜誌 122
‧
戎馬關山二十年
中外雜誌 123
‧
抗日情報戰(五) 戴笠將軍和他的同志
‧
馮玉祥與西北軍(九)-西北軍事史話之八
中外雜誌 124
‧
張作霖父子是非功過
中外雜誌 125
‧
幾番歷險舊萍蹤
‧
馮玉祥與西北軍﹙十一﹚- 西北軍事史話之八
中外雜誌 126
‧
抗日情報站-戴笠將軍和他的同志
‧
傀儡帝與東北王-溥儀與奉張之間
‧
馮玉祥與西北軍-西北軍史話之八
中外雜誌 128
‧
南口戰守與北伐軍事-馮玉祥與西北軍之十四
中外雜誌 129
‧
張作霖與王永江
中外雜誌 130
‧
南口戰守與北伐軍事-馮玉祥與西北軍之十五
中外雜誌 132
‧
唐生智鄭州叛變記
‧
張作霖父子與楊宇霆
中外雜誌 134
‧
田炯錦高風亮節
中外雜誌 135
‧
西北紅禍記-朱毛共軍擾甘竄陝紀略
中外雜誌 138
‧
參加抗戰準備工作之回憶
中外雜誌 140
‧
北伐經緯-馮玉祥與西北軍之二十三
中外雜誌 142
‧
西安事變見聞(一)
‧
鐵血精忠傳(五)-戴笠史事彙編
中外雜誌 143
‧
西安事變見聞(二)
中外雜誌 144
‧
西安事變見聞(三)
中外雜誌 145
‧
白崇禧別傳(二)
‧
西安事變見聞(四)
中外雜誌 147
‧
江山萬里行(四)-遊學歸國後的工作與生活
中外雜誌 148
‧
于役華北日報前後
中外雜誌 150
‧
中國民主同盟內幕(二)
中外雜誌 152
‧
奇人修廣漢
中外雜誌 155
‧
江山萬里行(十二) 遊學歸國後的工作與生活
中外雜誌 156
‧
江山萬里行(十三) 遊學歸國後的工作與生活
‧
馮玉祥逼宮「劫寶」內幕(上)
中外雜誌 157
‧
過年談對聯
中外雜誌 158
‧
滬上點滴(下)
中外雜誌 159
‧
敬悼「鐵軍將軍」張向公
中外雜誌 166
‧
生死榮辱總達觀(下)-從豪傑到裁縫奇人修廣翰之十二
‧
西安事變舊夢痕(上)-西安事變與西北視察
中外雜誌 167
‧
八十自述(下)
‧
西安事變舊夢痕(中)
中外雜誌 168
‧
千里眼順風耳(四)-通訊老兵憶當年
‧
西安事變舊夢痕(下)
中外雜誌 169
‧
細說張國燾(五)
中外雜誌 170
‧
馮庸的故事-東北壯遊之六
中外雜誌 171
‧
東北壯遊(七)
中外雜誌 175
‧
十不死回憶錄(四﹚
‧
臧啓芳傳
‧
憶說韓復榘
中外雜誌 176
‧
永懷 蔣公
‧
我與山西軍
中外雜誌 177
‧
江山萬里行(二十九)─遊學歸國後的工作與生活
中外雜誌 178
‧
西安事變側記─隨顧祝同上將處理西安事變善後紀實
中外雜誌 182
‧
楊宇霆常蔭槐被殺內幕-張作霖興亡記之三
中外雜誌 183
‧
皇姑屯事件始末-張作霖興亡記之四
中外雜誌 185
‧
康澤的生平與志事(二)
中外雜誌 186
‧
傅作義與東北之戰-東北壯遊之十六
‧
烟波浩瀚怒濤澎湃-青年革命復興運動在福建
中外雜誌 188
‧
「世界的日本通」王芃生(下)
‧
童年親歷「九一八」
中外雜誌 189
‧
「世界的日本通」王芃生(下)
‧
南京大屠殺目擊記
‧
蔣公介石的革命志操
中外雜誌 191
‧
三民主義力行社與中國國民黨(上)
‧
西安事變中叛軍小人物
中外雜誌 192
‧
三民主義力行社與中國國民黨(下)
中外雜誌 193
‧
宋子文的故事
中外雜誌 194
‧
孫中山病逝考述(上)
中外雜誌 195
‧
胡宗南在天水
中外雜誌 196
‧
『南天王』陳濟棠
中外雜誌 197
‧
陳誠與瀋陽會戰
中外雜誌 198
‧
畫傑人豪一大千(四)-從大千詩詞看大千心情與生活
中外雜誌 199
‧
畫傑人豪一大千(五)-從大千詩詞看大千心情與生活
中外雜誌 200
‧
張宗昌外傳(一)
‧
畫傑人豪一大千(終篇)-從大千詩詞看大千心情與生活
中外雜誌 202
‧
西安事變親歷記(上)
中外雜誌 203
‧
日本侵華內幕(一)-田中內閣與關東軍
‧
西安事變親歷記(下)
中外雜誌 204
‧
日本侵華內幕(二)-田中內閣與關東軍
‧
永懷康澤老師
‧
張宗昌外傳(五)
中外雜誌 205
‧
田炯錦的志操
‧
猶有黃花晚節香:張作霖被炸實錄
中外雜誌 206
‧
日本侵華內幕(四)-九一八事變陰謀
中外雜誌 207
‧
少年行(二)
‧
蔣公對憲政的貢獻
中外雜誌 208
‧
蔣鼎文口中的張學良
中外雜誌 209
‧
張宗昌外傳(九)
中外雜誌 210
‧
東征北伐抗日反共(下)-黃埔建校六十周年的回顧與前瞻
‧
張作霖的感情事件
‧
憂患七十年-一個小人物的所見所聞
‧
學生集訓記當年
中外雜誌 211
‧
苗培成高風亮節
‧
戴笠的幾個戰場(一)
中外雜誌 212
‧
江東才子楊雲史
中外雜誌 214
‧
仙女龍王小姐的傳奇
中外雜誌 215
‧
東北易幟前後風雲-談楊宇霆常蔭槐之死
中外雜誌 216
‧
傳奇人物周西成(下)
‧
閻錫山的豪情
中外雜誌 218
‧
居正高風亮節
‧
蔣公介石與現代中國
中外雜誌 219
‧
陳誠將軍二三事-人間閒話之六
中外雜誌 221
‧
煮酒論英雄-憶東北接收關鍵人物高惜冰
中外雜誌 222
‧
陳璧君的末路
中外雜誌 223
‧
大刀雄兵殲敵:宋哲元與二十九軍
中外雜誌 224
‧
逆流與暢流(一)-外侮紅禍交侵
中外雜誌 225
‧
當代人物趣事軼聞(四)
中外雜誌 226
‧
逆流與暢流(三)-國難期中的國家建設
中外雜誌 227
‧
長白山下多麗人(一)-閻家窩棚作客記
‧
為鄭介民辯誣(一)
中外雜誌 228
‧
影后胡蝶的故事-銀海豔星錄之一
中外雜誌 229
‧
袁寒雲反對父親稱帝
‧
謎中謎 刺汪案的始末(一)-孫鳳鳴刺汪精衛的真象
‧
懷念周鯨文先生
中外雜誌 230
‧
馮玉祥新傳(一)
中外雜誌 231
‧
關麟徵的傳奇(二)
中外雜誌 232
‧
西安事變空中待命記
‧
謎中謎 刺汪案的始末(四)-孫鳳鳴刺汪精衛的真象
中外雜誌 236
‧
閻錫山幡然歸中央-徐永昌將軍的傳奇之三
中外雜誌 239
‧
患難餘生錄(三)─曹德宣捉拿韓靜遠
中外雜誌 242
‧
一代報人張季鸞
‧
風蕭蕭兮易水寒
中外雜誌 244
‧
白崇禧傳(三)
‧
張大帥真面目(上)-我所知道的張作霖先生
‧
蕭振瀛其人其事
中外雜誌 245
‧
張大帥真面目(下)-我所知道的張作霖先生
中外雜誌 247
‧
多災多難也多采多姿(我的大學生活)
‧
閒話抗戰前的海軍
中外雜誌 248
‧
西安事變與劉湘
‧
齊世英風骨嶙峋
中外雜誌 250
‧
我所認識的何敬公
‧
悲劇時代英雄:神秘人物張冲(二)
中外雜誌 251
‧
少帥剪除老帥愛將-楊宇霆、常蔭槐被殺內幕
‧
悲劇時代英雄:神秘人物張冲(三)
中外雜誌 252
‧
張學良三位一體-濃厚傳奇性高度戲劇化的一生
中外雜誌 255
‧
西安驪山復興亭滄桑
中外雜誌 256
‧
何應欽秘錄
中外雜誌 257
‧
無所不談的箚記(二﹚
中外雜誌 258
‧
何應欽傳奇(二﹚
‧
東征北伐到統一
中外雜誌 261
‧
鬼話連篇-「宋氏朝代」書中有關戴笠記載的謊言
‧
關大成二三事
中外雜誌 262
‧
黑牢進出(一)-延安縣長歷險記
中外雜誌 264
‧
吳鐵城二三事
‧
張大千小傳
‧
莫斯科之行-五十年前接洽俄援記
中外雜誌 267
‧
川島芳子與溥儀
中外雜誌 268
‧
川島芳子在東北-我與川島芳子之四
‧
東北變色記(二)
中外雜誌 277
‧
東北變色記(十一)
中外雜誌 278
‧
于右任趣事
‧
歷史的傷口
中外雜誌 280
‧
名畫家逸事
中外雜誌 281
‧
部下看長官:張學良的愚忠(西安事變發動速,結束奇!)
中外雜誌 285
‧
空手天涯五十年(上﹚──燃燒自己照耀他人。
中外雜誌 286
‧
西安事變大手筆
中外雜誌 287
‧
白山蒙塵黑水吞聲-東北變色記終篇
‧
張羣傳奇
中外雜誌 288
‧
西安事變因果篇
中外雜誌 290
‧
東北風雲錄(一)-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
劉湘傳奇(二)
中外雜誌 291
‧
抗日救亡運動躍馬當先:章太炎傳奇
‧
東北風雲錄(二)-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
劉湘傳奇(三)
中外雜誌 292
‧
東北風雲錄之三:驚天動地一舉-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
領軍出川抗日-劉湘傳奇之四
中外雜誌 293
‧
也談張學良
中外雜誌 294
‧
東北風雲錄-張學良張作霖傳奇(五)
中外雜誌 295
‧
東北風雲錄(六﹚
中外雜誌 296
‧
東北風雲錄(七﹚
中外雜誌 297
‧
張學良話西安事變
‧
閒話張學良的功過
‧
彌留悔不當初
中外雜誌 298
‧
張學良與故宮情緣
中外雜誌 299
‧
東北風雲錄(十)-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
帥府滄桑
中外雜誌 300
‧
老華僑的最愛:阮玲玉再生
‧
東北風雲錄(十一)-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中外雜誌 301
‧
東北風雲錄(十二)-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
張學良的幽居歲月-于鳳至翼護少帥
中外雜誌 302
‧
東北風雲錄(十三)-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中外雜誌 303
‧
張學良與東北大學
中外雜誌 304
‧
東北風雲錄(十五)-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中外雜誌 305
‧
東北風雲錄 張學良、張作霖傳奇(十六)
中外雜誌 306
‧
東北風雲錄 張學良、張作霖傳奇(十七)
中外雜誌 307
‧
少年十五二十時
‧
東北風雲錄(十八)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中外雜誌 308
‧
五口通商話滄桑(二)-東南行腳見聞思
‧
東北風雲錄(十九)-張作霖、張學良外傳:局長明珠愛上少帥
中外雜誌 309
‧
汪精衛‧張學良‧宋子文-「九一八」事變後的熱河防守問題
‧
東北風雲錄之二十-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中外雜誌 311
‧
東北風雲錄(廿二)
‧
唐縱監視戴笠?
中外雜誌 312
‧
東北風雲錄(二十三)
中外雜誌 313
‧
東北風雲錄(終篇)
中外雜誌 317
‧
化解天津大暴動 吳鑄人回憶錄(四)
中外雜誌 322
‧
一段悲痛史事 五三慘案的真相
‧
西南風雲錄 戲說劉文輝(三﹚
‧
蔣經國新傳(二﹚
中外雜誌 323
‧
西北名將孫連仲(二﹚
中外雜誌 324
‧
我對孫立人的認識
中外雜誌 331
‧
張作霖新傳(上)
中外雜誌 332
‧
汪精衛兩度遇刺記
中外雜誌 334
‧
西安事變外一章:大總統與小工友的恩怨
‧
郭松齡倒戈──張作霖新傳外一章
中外雜誌 336
‧
陳布雷有筆如椽(上)── 我對二伯父的追憶
中外雜誌 337
‧
有話要說
‧
孫中山逝世前後
‧
現代孔明白崇禧(二)
中外雜誌 339
‧
台北「四人幫」之王:蔣經國的摯友王新衡
中外雜誌 340
‧
真善美的昇華:宋美齡救夫記
中外雜誌 341
‧
西安事變回憶錄(下)
中外雜誌 342
‧
民族英雄馬占山(一)
‧
東大四年的校園生活
中外雜誌 343
‧
掌故奇談(六) 張宗昌被殺真相
中外雜誌 344
‧
常勝將軍 劉安祺傳奇(上)
中外雜誌 345
‧
民族英雄馬占山(四)
中外雜誌 348
‧
名流雅士逸聞多
中外雜誌 353
‧
非凡名士 文壇才子楊雲史
中外雜誌 358
‧
張學良的是非功過
中外雜誌 363
‧
中外名傳(二十六)顧祝同戴陽潘錦瑞葉光黃基蔡維屏戴笠
‧
六十年見聞之四:東方兵學大師蔣百里的故事(下)
‧
浮生紀實(四)--一個砲兵中將的回憶
中外雜誌 365
‧
金蘭之交甘苦共嚐-蔣介石的盟兄弟(下)
中外雜誌 366
‧
鴛鴦蝴蝶圓功名-成舍我與小說家張恨水
中外雜誌 369
‧
中外名人傳(三十二)
‧
宋美齡與于鳳至(上)-西安事變中的幾段秘聞
中外雜誌 370
‧
宋美齡、端納、于鳳至(下)-西安事變中的幾段祕聞
中外雜誌 375
‧
中外名人傳(三十八)
中外雜誌 380
‧
智勇雙全一豪傑 張羣風雲(一)
‧
攜手不同心 抗戰時期國共合作簡記
中外雜誌 382
‧
中外奇緣 愛達墨索里尼女兒與齊亞諾.張學良
中外雜誌 383
‧
華人之光 軍事長才何世禮
中外雜誌 384
‧
宋藹齡與孔祥熙(下)
中外雜誌 387
‧
當東方碰到西方 張大千與畢卡索
中外雜誌 394
‧
中外名人傳(五十七)
中外雜誌 395
‧
大間諜土肥原 諜海遊龍集之一
中外雜誌 396
‧
宋美齡昆明歷險記
中外雜誌 397
‧
中外名人傳(六十)
‧
中國首位民選縣長 吳鐵城傳奇
‧
政壇變色龍楊度
中外雜誌 399
‧
我陶鵬飛神交卅年
中外雜誌 400
‧
紅粉巧助渡關山 傳奇人物張學良軼事(一)
中外雜誌 401
‧
長久的堅貞愛情 傳奇人物張學良軼事(二)
中外雜誌 402
‧
溫柔鄉是英雄塚?! 傳奇人物張學良軼事(三)
中外雜誌 403
‧
天涯坎坷麗人行 美人才女王瑩(二)
中外雜誌 406
‧
林風眠的繪畫世界
中外雜誌 408
‧
永懷王叔銘將軍
中外雜誌 410
‧
軍人政治家 陳大慶傳真
中外雜誌 412
‧
永恆的懷念和崇敬 謙稱馬前一卒的胡宗南上將軍
‧
軍事奇才 關麟徵縱橫沙場(下)
中外雜誌 413
‧
何人取得田中奏摺? 蔡智堪抑或林快青
中外雜誌 415
‧
不容「秘史」盡成灰 田中奏摺揭密實錄(一)
中外雜誌 417
‧
不容「秘史」盡成灰 田中奏摺揭密實錄(二)
‧
東北鄉親暢敘鄉情「九一八」七十週年參訪大連、瀋陽紀行
‧
愛國英雄張學良的毀譽(上)
中外雜誌 418
‧
不容「秘史」盡成灰 田中奏摺揭密實錄(三)
‧
英雄?!罪人?!張學良百年傳奇的一生
‧
愛國英雄張學良的毀譽(下)
中外雜誌 419
‧
北京、天津、承德爽暢遊
中外雜誌 420
‧
張學良口述歷史謎中謎
‧
電影皇后 翩翩胡蝶最當行(上)
中外雜誌 421
‧
中外名人傳(八十四)
‧
電影皇后 翩翩胡蝶最當行(下)
中外雜誌 422
‧
韓復榘張學良拜把兄弟
中外雜誌 423
‧
抗日英雄馬占山傳奇(上)
中外雜誌 426
‧
長壽老人談養生
中外雜誌 430
‧
怪傑鄧小平的戎馬生涯(終)
中外雜誌 431
‧
西安事變歷史補遺 萬周長臨臨危受命轉乾坤
‧
笑談「狗肉將軍」張宗昌
中外雜誌 433
‧
翻開生死簿 西安事變國際研討會劄記
中外雜誌 435
‧
張學良翹首雲天憶遼陽
中外雜誌 440
‧
馮庸大學與牛哥漫畫
中外雜誌 442
‧
真善美的昇華-宋美齡救夫記
中外雜誌 444
‧
張恨水的筆底世界
中外雜誌 449
‧
中外名人傳(一〇九)
中外雜誌 451
‧
永遠的隊長陳樹柏博士
中外雜誌 452
‧
華文報業史的一段紀錄 念何世禮.話工商報
中外雜誌 455
‧
文藝之旅.史跡回顧 牛哥漫畫東北行
中外雜誌 456
‧
前立法院長 梁肅戎的君子風範
‧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上)
中外雜誌 457
‧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下)
中外雜誌 458
‧
從文大看南開大學
中外雜誌 461
‧
馬占山在東北戲弄日軍
中外雜誌 462
‧
結婚證書珍藏展感言 希望推廣獨一無二漫畫結婚證書
中外雜誌 463
‧
梁肅戎風骨嶙峋浩氣長存
中外雜誌 464
‧
遼寧省正邁向繁榮興盛-二〇〇五年第四屆遼寧台灣周參訪紀實
中外雜誌 466
‧
抗戰勝利之痛
中外雜誌 469
‧
參加奧運第一位中國運動員劉長春
中外雜誌 471
‧
崢嶸歲月話稅警
中外雜誌 472
‧
張戎誣胡宗南為中共暗諜謬說
中外雜誌 475
‧
張學良口述九一八不扺抗真相
中外雜誌 498
‧
抗戰剿共前後,共諜無所不在:國府黨政軍機構早已百孔千瘡(下)
東方雜誌 432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33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34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35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36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37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39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40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44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46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49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50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51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52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53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54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55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71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76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79
‧
今日的滿州問題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80
‧
今日的滿州問題(續)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81
‧
東方論壇-樂觀論與悲觀論
‧
附錄-日本外相內田康哉關於滿州問題之演說 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五日
‧
附錄-國際聯合會調查團對於中日問題報告書節要 二十一年十月二日外交部發表
‧
時事日誌─接第二十九卷第三號─
東方雜誌 482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84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85
‧
東省事件之回顧與前瞻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89
‧
內田目中的熱河問題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91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92
‧
時事日誌
‧
熱河失陷後的嚴重形勢
東方雜誌 493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94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95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09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10
‧
從近二十年日本內閣之更迭觀察日本的對華政策
東方雜誌 511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15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17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18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21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22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23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24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25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31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54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61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62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68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70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78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80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85
‧
日本政潮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86
‧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東方雜誌 587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88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90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93
‧
英日的對立與中英的合作
東方雜誌 595
‧
沈鈞儒等案(二)
東方雜誌復刊 854
‧
「九一八」的回憶
東方雜誌復刊 899
‧
對中國大陸幾個問題的看法
東方雜誌復刊 905
‧
影印四庫全書珍本後序
東方雜誌復刊 936
‧
七七蘆溝橋事變四十年
東方雜誌復刊 945
‧
懷往哲;賀新任
東方雜誌復刊 973
‧
西安事變時的洛陽
Top
書名:
宋慶齡傳
‧
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 第七節 打通第二次國共合作之路
‧
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 第三節 宣佈國民黨「死亡」
‧
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 第五節 革命大纛護英華
書名:
人物春秋 第一集
‧
將軍外長吳鐵城
書名:
人物春秋 第三集
‧
抗俄殉國韓光第
書名:
人物春秋 第四集
‧
憶說胡宗南
書名:
少年行
‧
溫馨與苦難交織的童年
書名:
民國人物新傳
‧
汪精衛的悲劇
‧
細說張國燾
書名:
壯遊八十年
‧
九、服務浙贛鐵路滇緬路回憶
書名:
風流人物
‧
民國四大美人
書名:
神州見聞
‧
中原大戰中的驚險一幕
‧
懷李晉亭師
書名:
張大千傳奇
‧
三張一王的「轉轉會」
‧
大千名作「廬山圖」
‧
張大千小傳
‧
張大千的口福艷福
‧
張大千的興趣與煩惱
‧
畫傑人豪張大千
‧
楊宛君生死戀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二集
‧
中州奇俠樊鍾秀
‧
馬君武文采風流
書名:
傳記精華 第四集
‧
沙場二十年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五集
‧
徐永昌協調南北
‧
閻錫山執兩用中
書名:
戴笠和他的同志
‧
王撫洲策動經濟作戰
‧
民運長才劉培初
‧
總報告專家劉啟瑞
書名:
公元一九二七
‧
尾聲 光照人間
‧
第一章 躍馬談兵 鏖戰南昌
‧
第八章 風雲漫天 兩路出擊
‧
第五章 黃埔博奕 政變前奏
書名:
經典女人-孟小冬
‧
第二章 大器早成 ‧ 梅開二度
‧
第三章 活靈活現‧登上共舞台
‧
第四章 錯愛的绝世情缘‧金屋深藏
書名:
經典女人-陸小曼
‧
第八章 詩人的掙扎與隕落
書名:
經典女人-林徽因
‧
第二章 悲歡交錯
書名:
韓復榘與西北軍
‧
15.第一旅長
‧
16.赴日觀操
‧
30.彰德大戰
‧
31.首占北京
‧
32.鮑旅事件
‧
35.督師武勝關
‧
42.扣閻未遂
‧
43.大戰初起
‧
45.苦戰膠濟
‧
52.其人其事
‧
59.收容石友三
‧
61.驅逐劉珍年
‧
63.濟南南京
‧
64.濟南北平
‧
66.西安事變
‧
67.對日關係
‧
72.托體雞公山
書名:
成功的失敗者──張學良傳
‧
尷尬的四重奏
Top
一九三六年,張學良和楊虎…
一九三六年十月三十一日,…
一九三六年十月,張學良(…
一九三五年,張學良任西北…
一九三四年,張學良留影
一九三四年八月,張學良在…
一九三四年六月,張學良(…
一九三三年熱河抗戰失敗,…
蔣介石(右一)與宋美齡(…
一九三○年,張學良任全國…
一九二八年,張學良任東北…
一九二七年,張學良、于鳳…
一九二○年四月,張學良任…
一九一九年,張學良在東三…
張學良十五歲時
一九二二年春,張作霖之子…
張學良﹝中﹞、韓復榘﹝右﹞…
奉軍第三、四方面君總指揮…
張學良﹝右﹞、張宗昌﹝中…
直、奉聯軍進攻國民軍之南…
1901 年
6月3日
※出生於遼寧省台安縣桑樹林子鄉。
1916 年
是年
※與於鳳至結婚。
1918 年
是月
※張作霖在軍糧城成立奉天陸軍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副司令徐樹錚,參謀長楊宇霆。
9月
※北京政府任命張作霖為東三省巡閱使。
1919 年
3月
※張作霖下令恢復開辦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東北陸軍講武堂)。東三省巡閱使署衛隊旅第二團團長張學良也被調到講武堂受訓。張學良在奉天講武堂受訓期中結識戰術教官郭松齡,很快關係便亦師亦友。
1920 年
是月
※張學良由講武堂以砲兵科第一名結業。張作霖升他為東三省巡閱使衛隊旅旅長,張學良力薦郭松齡兼代第二團團長。衛隊旅負責保衛張作霖人身安全,以及奉天維持治安。張學良將郭松齡一同帶至奉軍服務。
7月9日
※直皖戰爭起。張學良衛隊旅改為奉天第三混成旅,仍由張學良任旅長,郭松齡為該旅第二團團長。
1921 年
是年
※張作霖兼任蒙疆經略使,奉天又添編4個混成旅,吉林和黑龍江各添編2個混成旅;張景惠為察哈爾都統,汲金純為熱河都統,張學良保薦郭松齡任奉天陸軍混成第八旅旅長。
1922 年
是月
※第一次直奉大戰爆發。
4月
※張作霖即陸續派軍入關,奉軍號稱鎮威軍,張自任總司令,孫烈臣副之,楊宇霆為參謀長,總部設軍糧城。張學良為東路軍第二梯隊司令,下轄自兼旅長之第三混成旅、蔡平本第四混成旅、郭松齡第八混成旅。經過霸縣戰鬥和山海關阻擊戰,成爲了第一次直奉大戰當中,奉軍唯一取勝的部隊。
5月10日
※北京政府下令張作霖撤職查辦,裁撤東三省巡閱使一職。
5月11日
※東三省省議會舉張作霖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
6月17日
※張學良和孫烈臣代表奉軍,和直軍代表王承斌,在秦皇島英國軍艦上簽訂停戰和約,終結第一次直奉戰爭。
是年
※張作霖為雪此戰爭失敗之恥,回到奉天成立東三省陸軍整理處,派孫烈臣為統監,張作相、姜登選為副統監,張學良為參謀長,實際由郭松齡代理。張學良負責整個東北軍調整與軍紀,史稱「整軍精武」。
1924 年
是年
※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張學良率領奉軍第三軍與姜登選的奉軍第二軍為東北軍入關的主力軍,經過張學良部隊的猛攻,奉軍突破山海關,直搗北平。直系全面潰敗,全軍覆沒,吳佩孚成爲張作霖手下,直系從此走出歷史。奉系由此一戰順利奪取了中央政權,張作霖成爲北洋軍閥領導人,奉系軍事實力此時達到頂點。戰後,張學良升為京榆地區戍衛總司令。
1925 年
11月
※張學良恩師、奉天講武堂教官郭松齡反奉。郭素稱東北軍第一猛將,率領7萬人直取奉天,張作霖猝不及防,準備撤守。據奉軍軍團長王鐵漢說,此時張學良率軍與郭松齡對峙在巨流河,郭手下官兵看見河對岸是張學良,紛紛棄走投奔,郭松齡頓成孤家寡人。郭又遭到日軍空襲,僅以身免,只得化裝逃跑。後被逮捕,張學良原本欲放了他,但張作霖已下令將其槍斃,郭夫婦暴屍三日。張學良痛哭失聲,幾至昏厥。
1928 年
6月4日
※張作霖因戰事節節失利,無法抵抗國民革命軍北伐,宣布由燕京退守山海關關外,乘火車返奉天,途經皇姑屯車站時,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史稱皇姑屯事件,張學良繼承父職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
同年
※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漢民族的利益,張學良宣佈「易幟」,與南京國民政府統一合作,結束了奉系軍閥的割據局面。
1929 年
1月10日
※楊宇霆、常蔭槐被張學良誘殺。處決二人後,張學良送楊、常兩家各銀元一萬元奠儀,作為撫恤金。
7月
※在蔣強力支持下,張執行蔣的「革命外交」政策,意圖廢除不平等條約,收回國家各項權益,「強硬對抗蘇俄」。故提出要取消蘇俄在東北特權,查封哈爾濱蘇聯商業機構,開始著手收回中東鐵路。
7月10日
※蔣在戰前強調:「以蘇聯在國際上的孤立地位,也不必擔心中蘇開戰。縱使萬一中蘇開戰,中央也可出手相助,出兵10萬,撥幾百萬元軍費不成問題」。
8月14日
※史達林命令蘇聯軍隊沿中東路一線向東北進攻,張領導的東北軍敗給蘇軍。張被迫在伯力簽訂議定書,恢復蘇聯在中東鐵路的特權,一切回到原點。由於中原大戰隨即發生,蔣為穩住內政,也默許張對蘇妥協,以換取其對蔣中原大戰的支持。
1930 年
3月
※北伐結束後,蔣見各軍閥派系依在,希望削弱中國國民黨其他軍人兵力。反蔣派聯名通電,推舉閻錫山為全國陸海軍總司令,馮玉祥、李宗仁、張學良為副司令。
4月
※中原大戰爆發,張學良發表「通電」,擁護中央,宣導和平,並進行武裝調停,使蔣介石的地位得到鞏固。任陸海空軍副司令。
8月
※反蔣派在北平召開「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擴大會議」,另立「中央」,與南京政府對抗。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決意聯軍合取蔣,雙方戰鬥激烈,死傷慘重。戰爭僵持階段,雙方試圖爭取奉系支持。最終張與蔣協調,選擇站在蔣一邊。
9月18日
※張發表「巧電」,宣布反對內戰,支持蔣,希望各方立刻停戰。張建議被聯軍拒絕。兩日後,張派兵東北軍幾萬人入山海關,武裝調停,反蔣聯軍失敗。
9月20日
※蔣再電張催即日就副司令職。
11月4日
※閻錫山、馮玉祥通電下野,張收編接管西北軍,並入主燕京,進軍華北,勢力大增,中原大戰結束。蔣獲勝,對各地軍閥控制能力大增,而張奉系對中國影響力也廣受人知。
1931 年
5月28日
※張因傷寒病住進北平協和醫院。
7月6日
※張密電東北政務委員會:「此時如與日本開戰,我方必敗。敗則日方將對我要求割地償款,東北將萬劫不復,亟宜避免衝突,以公理為周旋」。
9月6日
※張從北平發「魚」電給東北邊防長官公署軍事廳長榮臻,與東三省政務委員會代主席臧式毅:「查現在日方對外交漸趨吃緊,應付一切,亟宜力求穩健,對於日人無論其如何尋事,我方務當萬方容忍,不可與之反抗,免滋事端。希迅即密電各屬切實注意為要。」
9月18日
※日本關東軍炮擊東北軍北大營,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事變發生後,張學良奉蔣介石密令不許抵抗,退出瀋陽,日軍佔領東三省,張由此背上「不抵抗將軍」的罵名。
1932 年
10月
※北平綏靖公署主任張學良轉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副委員長。
1933 年
2月25日
※熱河戰役爆發,國民政府中央力促張抵抗,並協助調動八個軍組編為八個集團軍,未料熱河省政府主席湯玉麟(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五軍軍長,張旗下東北軍系)放棄職守,再次不戰而退。
3月7日
※張學良電呈中央:自東北淪陷之後,效命行間,妄冀待罪圖功,勉求自贖,詎料熱河之變未逾旬日,失地千里,固有種種原因,釀成惡果,要皆學良一人誠信未孚,指揮不當,以致上負政府督責之殷,不無以對國民付託之重[36]:543……學良雖粉身碎骨,亦無補於國家,無補於大局,應懇迅賜命令,准免各職,以示懲儆。
3月10日
※張發出辭職通電。
5月31日
※因為張無心抗日,中華民國被迫與日軍簽定《塘沽協定》停戰。
是年至1934
※張學良戒毒、遊歐,身形從過去清瘦而增胖。遊歐半年回國後,在廣州見了胡漢民,胡漢民勸他不要跟蔣介石合作,但當時張學良認為,法西斯才能救中國。胡漢民還對他說,汪精衛是辦外交的人,不會說真話,而胡自己則是亂說話,因此出了亂子。張學良認為,中國只能有一個領袖,那就是蔣介石。
1934 年
2月
※張任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
6月
※正當蔣第五次圍剿紅軍在江西激戰時,張在報刊上公開提出國共合作、共同救國主張。
1935 年
3月
※任武昌行營主任。
4月
※,蔣命令張圍剿中國工農紅軍,但卻遭到挫折兩個整編師被全殲,逐漸對蔣的調遣有所反感。
9月20日
※蔣在西安設立「西北剿匪總司令部」,統帥陝、甘、寧、青四省軍隊「圍剿」在西北之紅軍。蔣再次推張到「剿共」第一線,擔任西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代行蔣之總司令職務。
同年秋
※東北軍調入西北,在剿共戰役中損兵折將。此時,日軍侵華日亟,中國分離主義更是猖獗,中國共產黨反蔣反日等口號,全國要求停止內戰實行抗日呼聲日益高漲。
11月13日
※張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奉共產國際指示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簡稱「八一宣言」)中,被中共形容為:「不抵抗將軍賣國賊」、「日本帝國主義忠實的走狗」。
11月
※張在南京參加完中國國民黨五全大會曾去上海,秘密會見因「新生事件」而獲罪之東北籍人士杜重遠。張、杜是老朋友。此次見面,張向杜傾訴自己因「剿共」接連失利之苦悶,杜則勸張放棄「剿共」,走西北大聯合道路,即聯合共產黨、楊虎城和新疆之盛世才,取得蘇聯援助,共同抗日。
11月下旬
※張到上海會見尚在獄中之老友杜重遠,杜深受中國共產黨秘密黨員胡愈之等人影響。
12月
※張學良在南京開完會後,曾到上海找東北義勇軍將領李杜,提出要找中共負責人聯繫,又找杜重遠商談抗日救國之道;中共中央認為經過努力,是可以爭取張學良和東北軍參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李杜和宋慶齡有聯繫,提出過此事,宋慶齡知道劉鼎住在國際友人路易·艾黎家中,她對剛到過瓦窰堡同中央聯繫之地下黨員董健吾説,艾黎家中就住了一個共產黨員,可介紹他到張學良那裡去工作;董健吾見了劉鼎,告訴他到張學良急於找共產黨之關係,共商抗日救國大計,希望他能去西安見張學良;劉鼎經過考慮後表示同意,並在上海做許多準備工作,認真研究《八一宣言》
1936 年
1月初
※在榆林戰役中被俘之東北軍第一〇七師第六一九團團長高福源回到王以哲軍部駐地洛川;王以哲聽了高福源報告,立即表示接受中共主張並秘密報告張學良。1月初,張學良剛從上海回到西安,正急於找到中國共產黨;他得到電報後就飛到洛川會見高福源。
1月17日
※中共中央社會局長李克農去洛川與張學良、王以哲見面。
1月19日
※李克農在高福源引導下,到洛川同張學良、王以哲會談;張學良表示願意為成立國防政府奔走。
1月21日晚
※張與李克農在洛川會談3個小時。張密晤中國共產黨代表李克農,李表示擁張為西北抗日聯軍總司令,並暗示能獲得蘇聯軍火援助。
1月
※在第一次洛川會談,中國共產黨已得知張「同意抗日,但不同意討蔣」。
1月25日
※中共方面以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名義發表《紅軍為願意同東北軍聯合抗日致東北軍全體將士書》,肯定東北軍大多數是愛國,「是願意打日本帝國主義的」。中國共產黨重視宣傳,在1月25日向在東北軍公開信中成功挑撥東北軍與中央的關係。
2月初
※中央再次派李克農到洛川談判。
2月10日
※周恩來指示李克農按照瓦窰堡會議精神,先談局部合作抗日和通商問題。
2月20日
※周恩來在瓦窰堡接到中央及軍委從東征前線發給李克農之訓令,指出張學良同意抗日,願意和他們訂立互不侵犯協定,但不同意討蔣;不反對國防政府、抗日聯軍口號,但不同意馬上實行。
2月21日
※李克農一行在高福源陪同下,由瓦窰堡出發,於2月25日到達洛川。
2月25日
※李克農到達洛川。
2月26日
※張學良原來打算親自參加會談,因臨時去南京,就由王以哲和參謀長趙鎮藩先談局部合作問題,重大問題由他回來談。
2月28日
※於2月28日達成幾條口頭協議,主要內容是:一、為一致抗日,紅軍與六十七軍互不侵犯,各守原防;二、恢復六十七軍在膚施、甘泉兩城六十七軍部隊所需糧、柴進城出售,恢復正常通商關係;四、恢復紅白兩地區通商,雙方有保護對方採購人員安全之責;五、紅軍同意被困在甘泉城內之部隊換防。
3月2日
※張學良由南京回到西安,當日即親自駕機飛到洛川和李克農會談;會談一開始,張學良即表示已聽過王以哲、趙鎮藩之報告,完全贊同雙方之口頭協議,並希望全面合作;接著他請李克農先談中國共產黨對時局之看法。
3月4日
※張便趕到洛川,與李克農會談。
3月
※張到洛川與李克農會談,對其他問題談得很順利,很快取得一致意見;唯獨在對蔣態度問題上雙方意見相左,誰也沒有說服誰。雙方商定:一、和蘇聯聯繫,雙方可各派代表,赴蘇路線,張學良答應他可與新疆之盛世才商量;二、中共派一代表常駐西安,以便保持聯繫,由張給以名義掩護;最後,張學良提出,為了進一步商談抗日救國大計,請毛澤東或周恩來親自來一次,地點在膚施,具體時間由中共方面定;李克農表示,立即向中央報告。當時,毛澤東、彭德懷、張聞天等駐在山西石樓城指揮紅軍東征,周恩來和博古、鄧發由瓦窰堡趕到石樓。
3月16日
※李克農到石樓向中國共產黨中央滙報洛川會談情況;中央立即決定周恩來為代表到膚施同張學良談判,李克農也同去。張再晤李克農,請中國共產黨介紹自己代表與蘇聯直接商談軍火援助問題。李杜從董健吾處了解情況後,打電報給張學良:「尋找的朋友已經找到了」;張學良很高興,即派高級參謀趙毅到上海把劉鼎接到西安,秘密住在金家巷張學良公館之東樓內。張向中國共產黨黨員劉鼎反覆請教紅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之根本原因和戰略戰術。劉鼎到西安第二天,張學良在家裡接見他;張學良嚴肅地向劉鼎提出三個問題:一、我張某人與日本人有殺父之仇,毀家之恨
3月20日
※周恩來參加3月20日之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認為不排除蔣介石允許與共產黨建立聯繫之可能,沒有再次談反蔣之問題。
3月27日
※會議上,毛澤東談到與張談判問題時,仍堅持反日與反蔣不可分離。
4月6日
※毛、彭聯名致電張學良,提出:甲、敝方代表周恩來偕李克農於8日赴膚施,與張學良先生會商救國大計,定7日由瓦窰堡啟程,8日下午6時前到達膚施城東北二十里之川口,以待張學良先生妥為布置;乙、雙方會商之問題,敝方擬定;丙、張先生有何提議,祈預告為盼。
4月
※張到膚施(今陝西延安)密晤周恩來,周勸張反蔣,張則勸周聯蔣。
4月9日
※周恩來與張在膚施會談。
4月22日
※周恩來寫親筆信給張學良,和李克農一起同劉鼎談話。
4月25日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為創立全國各黨各派的抗日人民陣線宣言》,第一次把中國國民黨列入抗日民族統一陣線行列[41]:427。劉鼎到西安積極設法架設秘密電台,著手建設從西安到蘇區、天津、北平、上海等地秘密交通,利用關係在西安東城中國銀行蓋的七賢莊住宅區租一個兩進四合院,做為秘密交通站;通過東北軍關係買商用交通車,把宋慶齡介紹之美國記者斯諾和馬海德大夫、潘漢年、丁玲、張子華等去蘇區,經過西安七賢莊交通站,送往洛川轉陝北;中央從陝北派鄧發或王稼祥等到新疆或轉蘇聯,葉劍英、汪鋒、張文彬、張經武等由保安到西安,也是
6月30日
※張主動提出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張積極學習共產主義思想,由於父親張作霖有殺共歷史,入黨申請被拒絕。
7月
※張學良籌建「抗日同志會」。
9月
※抗日同志會正式成立,作為秘密核心組織團結東北軍,吸收有積極抗日思想分子,開始主要成員是孫銘久、應德田、苗劍秋、盧廣績、車向忱、劉瀾波、苗勃然(兩人都是中共秘密黨員)等,劉鼎也參加;以後向軍、師、旅長發展,共達70多人,張學良自任會長,聯共抗日、培養抗日幹部。
9月
※張向紅軍提供大量過冬棉花,藥品、新鮮食物等物資,解決紅軍過冬燃眉之急。
10月20日
※在蔣來西安前夕,張密赴太原,向閻錫山坦述自己聯共聯蘇以便抗日之內幕,閻答應與張袂勸蔣聯共,「倘蔣不幹,閻決不顧一切犧牲,聯晉軍、紅軍、東北軍全力抗戰」,並表示把固陽等5個縣讓給紅軍。同時,蔣來前,為確保安全,已指定以西安城東之臨潼華清池為其行館,錢大鈞已提請前派張玉蓀到該處安排布置,但楊虎城以「華清池離西安太遠,往來不便」為由,建議以城內九爺府為行館,張學良贊同此議。
10月22日
※蔣一行人飛抵西安機場,張學良要張玉蓀向蔣報告,已在城內九爺府和城外華清池準備好兩處行館,請蔣指示前往何處,蔣「楞了一下,便回頭望著」錢大鈞,錢說到華清池。當晚,張懇勸蔣聯共抗日,「歷時甚久」,兩人爭辯。蔣連駡不止,「響遏雲霄」。
10月29日
※蔣由西安前往洛陽。蔣決定如張、楊不服從「剿共」命令,就把東北軍、十七路軍調離陝甘,由蔣鼎文任西北剿匪前敵總司令,任命衛立煌、朱紹良、陳繼承為一個方面之總指揮。
10月31日
※張邀閻同赴洛陽,為蔣祝壽,並聯袂勸蔣。張飛洛陽為大壽祝壽,勸蔣聯共抗日,遭蔣拒絕。
11月17日
※蔣自洛陽親赴太原晤見閻錫山。
11月18日
※在綏靖公署召集各機關公務員訓話,大意一切應以堅固守靜之態度沉著處理。張後來以「如不抗日,東北軍將士恐怕難以指揮」為理由向蔣要挾,再次提出強烈的北上抗日願望,但再被蔣拒絕。
11月27日
※張給蔣一份「請纓抗敵書」,遭到蔣拒絕。張請求率部增援綏遠東部,蔣未准其請。禁不住張一再懇求,始准派騎兵第七師開往綏遠作戰(該師實際上並未開去),仍未允東北軍全部出動,張深感不滿。
12月4日
※為部署新之「剿共」內戰,蔣從洛陽再次來到西安。蔣抵西安,仍住華清池。蔣向張、楊表示:一是進剿紅軍;二是如不願剿共,則將東北軍調往福建,十七路軍調往安徽,陝甘兩省給中央軍剿共。
12月7日
※下午,張到華清池同蔣單獨會談,説當今抗日是第一大事,紅軍問題可用政治方法解決只有一致對外,才能安內,一旦抗日,就能統一;又説東北軍將士抗日情緒不可壓制;他表示對蔣一貫忠誠,面臨國家民族之生死存亡,不能不據理力爭,希望委員長慎重考慮;兩人爭執很久,最後蔣對張大發火説:「現在你就是拿槍把我打死,我的剿共計劃也不能改變。」
12月8日
※上午,楊在張勸說下,去華清池向蔣進諫。蔣命令楊要「放手撤換」十七路軍中「不主張剿共而主張抗日的軍官」。楊見蔣態度無法挽回,便返回西安。張回到西安把見蔣之情況告訴楊,兩人認為蔣不會改變主意張、楊見「苦諫」徹底失敗,商定對蔣「兵諫」。
12月9日
※西安各校學生舉行紀念「一二九」運動一周年遊行請願活動,以推動團結抗日。在中共地方黨和救國團隊領導下,西安一萬多名大、中、小學生舉行聲勢浩大之示威遊行和召開紀念大會。蔣得知學生請願隊伍前來臨潼之消息,急令張派兵制止,說如果學生不聴,可採取武力行動。張擔心學生運動影響自己之「運動」,前去勸阻,說東北是從他手裡丟掉,他也要親手收回來。張追上學生隊伍。張立即趕到去臨潼之路上對遊行學生講話,指出「前面不是坦途」。他說大家太辛苦了。他對學生説:「請你們相信我,我張學良和你們是一樣的思想,一樣的心,你們的要求就是我的
12月12日
※「西安事變」爆發前數小時,他在西安召集幹部會議,宣布這項驚人陰謀。
12月12日
※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逼蔣抗日。張、楊對蔣兵諫之目的是要求停止剿共,進行抗日[58]:11。
12月25日
※宋子文去新城大樓懇求楊虎城同意放蔣,楊仍堅持沒有保證條件不能放走蔣。\楊一向尊重張,便慨然同張一起送蔣去機場。下午3時半,他們乘汽車從蔣住處出發,直奔西郊機場。張送蔣乘機離開西安,先把宋美齡送上飛機,再讓蔣喬裝到張的部隊中登機脫逃,周恩來甚至趕到機場想把他們追回來。當日抵洛陽。離開西安前,張留下手令,把東北軍交給楊指揮。事變結果,蔣最終獲釋,而國民政府提前停止剿滅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則宣布停止推動分離主義與土地革命,建立蘇聯所期望的形式上中國抗日戰爭統一戰線。
12月30日
※國民政府任命李烈鈞為審判長,對張學良軍法會審。同日,張交付軍事法庭審判,判決如下:「張學良首謀夥黨,對於上官暴行脅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褫奪公權五年」。
12月31日
※張學良從宋子文公館移住南京中山門外孔祥熙公館。當天下午,蔣呈請國民政府「予以赦免」。蔣向國民政府呈請張「應得罪刑予以特赦,並責令戴罪圖動,努力自贖」。
1937 年
1月4日
※林森主持召開第二十二次國民政府委員會會議,決定對張特赦,發布命令:「張學良所處十年有期徒刑,特予赦免,仍交軍事委員會嚴加管束。」「管束」令宣告張從此失去自由,過著被幽禁之生活。,國民政府委員會一致通過特予赦免張,仍交軍事委員會嚴加管束。\張被蔣幽禁大半輩。徒刑有期限;交軍事委員會蔣委員長嚴加管束,管束沒有期限。張的囚禁之地曾五次變更。
1月13日
※在戴笠陪同下,由南京乘專機往到浙江奉化溪口鎮雪竇山上中國旅行社招待所。
9月
※中秋節,張學良到妙高台過節,晚上寫信給蔣介石,請求抗戰。蔣要他「好好讀書」。
1938 年
1月
※遷移湖南郴州蘇仙嶺。
3月
※遷移湘西沅陵鳳凰山。
1939 年
11月下旬
※日軍進犯湖南,張又遷移貴州修文縣陽明洞。
1946 年
是年
※國共兩黨召開政治協商會議上,中國共產黨曾提出釋放張,但未獲蔣同意。隨即逐步發生第二次國共內戰。
10月
※先遷移重慶戴笠公館。
10月底
※張被帶離重慶。
11月底
※張與趙一荻被送達臺北松山機場,在臺灣繼續軟禁,限制人身自由。隔日就轉移至新竹縣五峰鄉井上溫泉。
1947 年
5月9日
※國民政府委員莫德惠赴台灣,以私人資格探視張學良。
1949 年
是月
※蔣介石撤退台灣之際,楊虎城全家被殺,張學良則是先押解到台灣。
1955 年
是年
※張皈依基督教。
1957 年
10月
※張移至高雄西子灣。二二八事件時,張學良住所被封鎖,命令有暴民來劫即殺掉張學良,缺乏食物,張學良曾回憶當時是靠原住民給蕃薯才有飯吃。
年初
※張尊蔣之命開始撰寫回憶錄,4月22日完成,命名為《雜憶隨感漫錄》。該文中,張指責中共「包藏禍心,別有所圖」,讚揚蔣在西安事變中「剛正嚴厲」,自貶「行動魯莽,思想幼稚,可恥而又可笑」。稿件上交時,張復函稱本人對稿件並不滿意,還請上峰修改指教。
5月5日
※蔣高度評價這本回憶錄,並親自對稿件做了修改,要張親筆再抄一份。
5月10日
※張收到退回的修改稿件,按蔣要求開始抄寫,稿件改名為《西安事變反省錄》,內容並無重大變動。
7月14日
※張將《西安事變反省錄》抄寫完畢。
12月7日
※張致函宋美齡,稱起居飲食,一切舒適,惟當前國勢艱難,同胞多處水深火熱,而張蒙此優厚待遇,實感不安,不知何以報國。[58]:75蔣氏父子先後接見,使張心頭升起希望。
1959 年
7月25日
※張與宋美齡長談。自此,張對自由不再抱幻想,也不再撰寫回憶錄。
1964 年
是月
※張正式受洗。依照一夫一妻規則,也為保全張學良在臺灣安全,于鳳至被迫提出離婚。
7月1日
台北《希望》雜誌刊登《張學良西安事變懺悔錄摘要》。「西安事變懺悔錄」,底下署名張學良。內容為蔣經國定稿的《西安事變反省錄》。張讀到後立即給蔣中正寫信,聲明「這東西不是我發表的」,「誰發表誰的責任」。蔣中正為此非常生氣,結果《希望》雜誌被查禁。
7月4日
※張在台北與趙一荻正式舉行婚禮。
1975 年
4月5日
※蔣介石逝世。蔣經國仍然沒有釋放張,是執行蔣遺志。
1988 年
1月13日
※蔣經國逝世。李登輝執政後,仍然扣押張三年。
1990 年
6月1日
※台灣各界人士為張重獲自由並於圓山飯店九十壽辰舉行隆重慶祝,在當時接受訪問,他說道,自己虛度了90年、對國家社會人民毫無建樹,慚愧萬分,哪有什麼壽可以做,他還引述聖經暗示自己是罪人之魁。
1991 年
3月10日
※張攜夫人赴美國探訪親友。
6月初
※返回台北。
1993 年
4月
※受聘為東北大學名譽校長。
5月
※受聘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名譽理事長。
12月15日
※張學良夫婦定居夏威夷。
1994 年
是年
※獲得綠卡,在那裡長居。
2000 年
6月22日
※趙一荻夫人逝世,享年八十八歲。
2001 年
10月14日
※14時50分(北京時間10月15日8時50分),在美國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勞比醫院逝世,享年101歲。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