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楊常事件
楊常事件
時間
1929年01月10日 ~ 1929年01月10日
地點
遼寧瀋陽
相關人物
張學良
、
楊宇霆
、
常蔭槐
、
劉多荃
、
張作相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楊常事件是1929年1月10日晚,張學良槍殺其父張作霖在世時的得力幹將楊宇霆和常蔭槐的事件。
張作霖死後,奉系將領楊宇霆與黑龍江省省長常蔭槐看不起年紀輕輕繼承父業的張學良,便攬握東北軍政大權。楊宇霆自以為老臣,時常對少主張學良不假辭色,動輒譏諷,諸將深以為大不敬。楊攬權自重,目中無人。加上張學良當時有鴉片癮,開會時也要抽身片刻去吸鴉片,因此對他毫不敬重。
當時張學良主張與國民政府的蔣中正合作,以實現中國統一,而楊則反對東北易幟。楊宇霆還逼迫張學良成立「東北鐵路督辦公署」,以常蔭槐主其事。
結果張學良於1929年1月10日,邀約楊宇霆和常蔭槐在大帥府老虎廳議事,趁機槍斃了楊、常。處決二人後,張學良送楊、常兩家各銀元一萬元奠儀,作為撫恤金。而此後東北軍政大權則回歸張學良手中。
事件背景:
楊宇霆為遼寧法庫人,卒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第八期。其人自視甚高,擇字「鄰葛」,自詡才華出眾與諸葛亮相似。事實上他的確十分幹練,屢立戰功,奉系首領張作霖對他寵信有加,成為了奉軍元老。而常蔭槐則是楊的左右手。
1925年10月,張作霖之子張學良的恩師、曾任奉天講武堂的教官郭松齡叛變,郭素遭楊宇霆排擠,亦為郭叛變之因,郭隨即被奉軍討死,楊宇霆甚喜,張學良從此深恨楊宇霆。
張作霖死後,奉系將領楊宇霆與黑龍江省省長常蔭槐看不起繼承父業的張學良,掌握東北軍政大權。楊宇霆自以為老臣,時常對少主張學良不假辭色,不稱軍銜,直呼名諱,還動輒譏諷、目中無人。
在東北易幟典禮當天,反對易幟的楊宇霆絲毫不給張學良面子,拒不參加集體留影,又甚至隱匿公事自行批閱,張學良隱忍不發,但已認定楊欲奪取東北軍政大權。
Top
發生過程:
1929年1月10日下午,楊宇霆、常蔭槐來到帥府老虎廳求見張學良。他們以中東鐵路系中蘇合辦的鐵路,一向不接受東北交通委員會的指揮為理由,要求成立東北鐵路督辦公署。楊宇霆極力推薦常蔭槐為督辦。
張學良表示,此事涉及外交問題,應該慎重考慮,從長計議,切不可草率從事,並推託要將此事上報南京政府後,方可執行。對於楊、常的這個提議,張學良是不贊成的,所說慎重考慮等,不過是推託之詞。
素來飛揚跋扈的楊宇霆和常蔭槐根本沒把張學良放在眼裡,堅持要即刻決定,並拿出事先就已擬好的文件遞給張學良簽字。
楊、常二人的強硬態度,讓張學良怒火中燒,決定剷除二人。楊宇霆和常蔭槐走後,張學良立即將警務處長高紀毅召進客廳,稱楊宇霆、常蔭槐欺人太甚。東北易幟時,他們想盡辦法,阻撓易幟。又強逼成立東北鐵路公署,發布常蔭槐為鐵路督辦的任命。
張命令高紀毅立刻將楊、常處死,由高率衛隊行,並決定處決地方就在老虎廳。高紀毅馬上進行準備,他挑選了4名衛士,由他和張學良的侍衛副官譚海率領。此外,還安排劉多荃負責帥府內外的警衛工作,只許人進來,不許人出去。一切布置妥當,只等楊宇霆、常蔭槐前來。
大約過了兩個多小時,楊宇霆和常蔭槐,還像往常一樣大搖大擺地來到老虎廳就座,拿出文件,只等張學良簽字。這時,在門外守候多時的高紀毅和譚海率領4名全副武裝的衛士奪門而入,將楊宇霆和常蔭槐分別按住。
高紀毅宣布:「奉長官命令,你們二人阻撓新政,破壞統一,將你二位處死,立刻執行。」
楊宇霆和常蔭槐聽後,頓時面如死灰,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高紀毅一揮手,衛士舉槍就打,隨著幾聲槍響,楊、常二人倒地身亡,鮮血流了一地。
張學良處死楊、常之後,並無意株連其族。給兩人家屬天價奠儀,各贈銀元一萬元,並親筆寫信給時在法國留學的楊宇霆長子楊春元,以示安慰。張學良也親題輓聯與楊家:「詎同西蜀偏安,總為幼常揮痛淚;淒絕東山零雨,終憐管叔誤流言。」
歷史影響:
殺死楊、常後,張學良即癱倒在床,緩了一會兒才開始著手處理善後工作。他一面用長途電話指示駐天津代表胡若愚,令他立刻向蔣中正報告處死楊、常的原因和經過;一面組織人連夜草擬善後的有關文字材料。
天還未亮,張學良又召集張作相、翟文選、王樹翰、臧式毅、鄭謙、孫傳芳等東北保安委員會委員進府,宣布已將楊宇霆、常蔭槐處死。聞聽此訊,幾人驚愕萬狀,面面相覷。
張作相對張學良說:「此舉未免過甚。」張學良回答說:「我此事如果辦得不對,可向東三省父老請罪,但我沒有辦錯。」
但年方28歲的張學良,在父親張作霖於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後時隔僅七個月零六天就處決楊、常二人,真正樹立了這位少帥的權威,此後東北軍政大權盡歸張學良,下屬無人再敢冒犯。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