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安內攘外政策
安內攘外政策
時間
1932年06月09日 ~ 1936年12月12日
地點
南京、西安、瑞金、瀋陽
相關人物
蔣中正
、
閻錫山
、
馮玉祥
、
張學良
、
馬占山
、
溥儀
資料來源:互動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安內攘外,全稱為「抗日必先勦匪,攘外必先安內,安內以攘外,剿匪以抗日」,首先由蔣中正在1931年7月23日,九一八事變前夕,發布的《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一文提出的政治導向內容,以保持國家的領土完整與獨立為優先,完成對日抗戰之戰略準備為最終目標。
蔣中正有鑑於中華民國當時所處的環境情況,於1932年6月9日,一二八事變停戰後,正式發表「安內攘外」作為當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國策,以剿共治標,建設治本,實行先安內後攘外的政策。直到1936年12月12日發生西安事變,蔣放棄先安內後攘外政策,被迫與共產黨合作抗日。
背景:
1928年北伐告成,中國名義上又統一在國民政府之下,但當時中國國內外的情勢都極不穩定。對內主要有兩大隱憂:中國共產黨的武裝分離運動,地方勢力的叛變。對外亦有兩大隱憂:蘇聯的入侵,日本的入侵。
一、 對內:
1927年8月,中國共產黨即在江西發動南昌暴動。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軍攻佔中國東北諸省,乘國軍北調之機,中共於11月7日在中華民國江西省瑞金縣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製造「兩個中國」,更趁一二八事變全國上下抵抗日本軍閥侵華時,擴大湘贛粵閩「蘇區」,組織「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造成社會動盪不安。
國民政府於北伐完成後實行裁軍政策,閻錫山、馮玉祥、桂系等地方軍事領袖,不滿裁軍明為軍隊國家化,實為削弱地方派系勢力,於1930年4月聯合發動中原大戰,挑戰國民政府。此戰爭數月後以蔣中正所領導的中央軍全面勝利而告終。經此戰役,國民政府始有效深入各派系軍閥的根據地,稅收始能中央處理,實施全國幣制統一,發行法幣。
二、 對外:
1929年,當國民政府名義上統一全中國,準備要收回東北中東路(中國東北鐵路)的路權時,史達林背信棄義,下令八萬蘇聯紅軍,強佔中國東北104個縣市,當時國民政府東北陸軍第17旅中將旅長韓光第將軍率軍抵抗,於11月19日戰死沙場。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趁東北軍司令官張學良調動東北軍主力入關參加中原大戰留駐華北之機,由司令本庄繁親自策劃,在瀋陽附近的柳條湖破壞了一小段南滿鐵路,誣蔑此為中國軍隊所為,當夜向瀋陽北大營之中國軍隊發動進攻,「九一八事變」爆發。駐防瀋陽的中國東北軍參謀長榮臻,奉張學良「不抵抗」之命嚴禁部下對日作戰,但旅長王鐵漢等仍率部進行了抵抗,因作戰失利,翌日晨全城即告陷落。東北主要軍事負責人張學良引咎降職,後赴歐洲。事變兩個月內,日本軍閥佔領中國東三省諸多主要城市,除在黑龍江遭到馬占山部等的強烈抵抗之外,並未遭受重大損失。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民眾自發組織了大量義勇軍抵抗日本軍閥侵略。1932年2月,在日本的扶持下「滿洲國」(第三個中國)建立,其傀儡政府名義上的領導人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這政權其實是關東軍擁有。
Top
發生過程:
中原大戰後,蔣中正取得決定性勝利,中國國內能與之對抗的軍閥已基本解決。但中國共產黨趁中原大戰的機會,迅速發展。到1931年,已擁有大小十多塊根據地和30多萬紅軍,成為國民政府的最大威脅。
1931年7月13日,蔣中正發表《告全國同胞—致安內攘外書》稱「攘外必先安內,去腐乃能防蠢」。此後不久,日本即發動九一八事變,中日矛盾上升,「攘外」問題不容回避,同時也加劇國內矛盾。對比著日本武裝設備之先進,中華民國國軍當時並無單獨對日作戰之條件。加上各國未納中國為盟邦,因此面對日本的步步進逼,國民政府只能一方面由國際聯盟力促各國干預日本的威脅,另一方面盡其所能延後中國全面對日開戰之時間表,以爭取時間備戰。其表現在於儘量疏導國民情緒,在軍事上儘量做有限度對抗,以和談為主軸,以避免日軍挑釁期間,軍民的傷亡擴大為戰端。
1932年5月5日,《淞滬停戰協定》簽訂,一二八事變解決。6月9日,蔣中正宣佈把「安內攘外」作為國民政府處理內外關係的基本國策。
歷史影響:
不論是中國歷史各朝代的興亡戒鑑,還是中國當時的情勢,安內攘外政策均有其必然、合理的一面。國民政府在爭取對日和平的同時,在財政、金融、交通、教育、精神文化等方面也採取一系列措施,意圖改造中國體質,使之有能力抵禦日本的侵略。
1936年下半年,不論南京國民政府還是蔣中正本人,其聲望都已達到高峰,共產黨紅軍僅餘2萬多人,盤踞在陝北一帶,國內統一大業正進入最後階段,安內攘外政策即將顯見初步成效。同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蔣中正被迫放棄安內攘外政策,國民政府統一中國的努力功虧一簣,共產黨得以延續下去,抗日戰爭亦提前爆發,影響日後中國歷史發展甚鉅。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