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風流才子
風流才子
時間
1889 ~ 1931年03月22日
地點
北京、上海、天津
相關人物
袁克文
、
袁世凱
、方爾謙、
張伯駒
、
張學良
、
溥侗
、劉梅真、情韻樓、小桃紅、唐志君、於佩文、亞仙、棲瓊、袁家嘏、袁家彰、
袁家騮
、袁家驥、袁家華、袁家宜、袁家藏、
吳健雄
、
袁克定
、
黃金榮
、
杜月笙
、金碧艶、金玨屏、余叔岩、方地山、宣古愚、張丹斧、馮小隱、范君博、余大雄、
張作霖
、
張宗昌
、
徐世昌
、
于右任
、
周瘦鵑
、
包天笑
、劉山農、孫東吳、劉襄亭
資料來源:必應搜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袁克文,袁世凱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朝鮮人)生於朝鮮漢城(今首爾),5歲那年,適逢甲午中日戰爭,袁克文隨父回國。師從方爾謙,熟讀四書五經、八比文,精通書法、繪畫,頗能詩詞歌賦,極喜收藏書畫、古玩等,昆曲名票,和張伯駒、張學良、溥侗並稱“民國四公子”。
背景:
袁克文是袁世凱的三姨太朝鮮人金氏所生,因為大姨太沈氏未生子女,所以袁克文從小便被過繼給大姨太收養。沈氏對這個兒子十分疼愛,他提出任何要求都會得到滿足。袁克文小時候很頑皮,既沒有正正經經地唸過書,也沒有正正經經地練過字,但是他聰明過人,有著“過目不忘”的“本領”,所以儘管他像呆霸王薛蟠那樣不好好讀書,可他填詞、作詩、作文章,卻件件皆精,寫的字也風流瀟灑。因此袁世凱對他有些偏愛,甚至一度想立他為“太子”。
大姨太的驕縱,加上袁世凱的偏愛,造就了袁克文的揮霍、任性、驕奢的花花公子性格,吃、喝、嫖、賭、抽(鴉片)樣樣都幹。後因生活放浪不羈,妻妾成群,又反對袁世凱稱帝,觸怒其父,逃往上海,加入青幫,並在上海、天津等地開香堂廣收門徒。
慈禧太后一度要把自己的侄女指婚給袁克文,袁世凱不願因此受制於慈禧就立刻謊稱袁克文從小便和一戶人家的女兒有了婚約。
17歲時,袁克文和長蘆鹽的富商劉尚文的女兒劉姌(字梅真)結婚。此時,袁世凱正在直隸總督任上,總督的公子結婚,自是賓客盈門熱鬧非凡。袁克文是才子,劉梅真工於詩詞,熟悉音律,彈得一手好箏,寫得一手漂亮小楷,曾有《倦繡詞》一冊行世,是不折不扣的才女。婚後,二人琴瑟和鳴,十分恩愛。
袁克文生性風流,新婚尚有新鮮勁兒,不久後再度徘徊在風月場裡,很少住在家裡,不是在旅館,就是住在戲班子,有時候連最低級的‘老媽堂’,他也照樣住。起初和他舉案齊眉的劉梅真日漸心灰意冷,夫妻感情趨於淡漠。他在外風流過後回到家中,劉梅真忍不住要和他吵架,他既不回嘴,也不辯解,只是哈哈一笑,笑完了,拂拂衣袖,揚長而去。用袁靜雪的話說:“繼續過著他那荒唐的生活”。
如此風流的袁克文還娶了五個姨太太,她們是:情韻樓、小桃紅、唐志君、於佩文、亞仙,沒有名分或「一度春風」的情婦那就更多了。在袁克文的《寒雲日記》中,他曾多次提到‘瓊姬’,也就是棲瓊。棲瓊也是風月女子,溫婉多姿,善解人意,一時深得袁克文寵愛。然而日久生卷,袁克文準備撒手,他的結髮妻卻出面了。劉梅真對棲瓊喜愛無比,從自己的私房錢裡取了三千大洋為棲瓊贖身,接回袁府。
袁克文有4子3女,袁家嘏、家彰,家騮、家驥,女家華、家宜、家藏。家嘏1961年死去,三子家騮留學美國,成為有名高能物理學家,他的名片上只有自己名字三個字,是父親的手跡;家騮之夫人吳健雄也是核子物理學家。
袁克文有詩文傳世,亦喜愛名人故事,亦喜研究蒐集葉子戲資料,撰有《雀譜》一卷,由余大雄作序,又編《葉子新書》,登載在《半月》雜誌上,另還有《沿革表》、《角戲志》、《鴛鴦局圖經》。他說:「得明代葉子一局,從而略窺古法,復搜集天津、丹徒、臨沂、歙縣諸地之葉子,附以雀牌,作《沿革表》,紀其嬗變,作《角戲志》,疏其法例,合為一編,命曰《葉子新書》。戲雖無益,亦一代之文物也。」
Top
發生過程:
袁世凱、袁克定父子熱衷帝制,袁克文冷眼旁觀。他寫了一首詩《感遇》:“乍著微綿強自勝,陰晴向晚未分明。南回寒雁掩孤月,西去驕風黯九城。隙駒留身爭一瞬,蜇聲催夢欲三更。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高層。”正是各方的解讀,使得袁克文名聲大噪,卻惹得父親大怒,兄長嫉恨。
1912年,袁克文避至上海。他主動造訪黃金榮,給黃金榮帶去的見面禮是10枚英國人鑄造的黃金紀念幣——袁世凱請英商專門造的,用來紀念他成為大總統。袁克文加入了青幫,輩分比黃金榮、杜月笙還高。
袁克文除了作詩畫、愛藏書、賞古玩、唱京昆之外,他的愛好是出入青樓。在上海灘,有了青幫老大的護身符,出入歡場,醉生夢死。
當籌安會緊鑼密鼓進行秘密復辟的活動時,袁克文明確表示反對。進諫的結果可想而知,被袁世凱斥為書生之見,不足以論天下事。袁世凱不聽這位書生之見,當了八十三天的皇帝,遭到全國的反對,便一命嗚呼了。家事國事,一片蒼涼。此後的人生,如同一場大戲,急轉直下,榮華富貴,生死枯榮,袁克文已經看破紅塵。
1922年9月12日,袁克文在《晶報》上登了一篇《門人題名》的文章,列舉了16位門徒姓名,著名京劇演員金碧艶、金玨屏、余叔岩都在其中。袁克文既沒有打入工商界,又缺少與地方軍閥的聯繫,也沒有從事販毒之類的黑色事業謀取暴利,撰文賣字維持日常開支,完全不像青幫大佬做派。之後袁世凱消氣讓袁克文回京,他也就答應了,因為離家時攜帶的10萬元已經揮霍光了。
成就藝術,七分天賦三分勤奮。袁克文生於權臣官宦之家,其文化氛圍為其藝術的成長造就了難得的條件,而他天生聰穎,勤奮好學,藝術天賦很高,從小就打下了良好的詩詞書畫藝術基礎,18歲時書法已臻成熟,享譽京、津、滬。
一方面因為他的特殊身份,一方面也是因為袁克文的字的確到了火候,所以無論他走到哪裡,總是有人找他求字。袁克文的字體清俊超逸,毫無匠氣,既有雲霞意氣,又抱泉石襟懷,自然不同凡響。他興致所來,遂到處留墨,囊中羞澀了,便掛筆單,煮字療饑。他每次南遊,都是來時肥馬輕裘,回去時典當俱盡,他是公子哥的脾氣,不願開口向人告幫,便只有賣字一途。有一年他在上海時,住在大東旅館,看看過不下去,登報鬻書,由方地山、宣古愚、張丹斧、馮小隱、范君博、余大雄等代訂筆單小引云:寒雲主人好古知書,深得三代漢魏之神髓,主人愈窮而書愈工,泛游江海,求書者不遐應,爰為擬定書例。
在他錢袋最緊的時候,從不向那些政壇上的過客們伸手、張嘴,“打抽豐”。當時的“東北王”張作霖和山東督軍張宗昌都曾經聘他做高級參議或顧問之類的官員。當然,不過借重他的資格和名氣,並非要他做什麼事,但都被他一一回絕——二爺不伺候!
克文從天上降落人間,嘗盡世上甘苦滋味,看盡人世炎涼百態,所以他是豁達的。他身邊總是裙釵環繞,勝友如雲,盡情享樂人生。他或在絲竹弦管中粉墨登場,或在古物今玩中消磨歲月,或填詞度曲中打發時光。他少有憂傷,甚或沒有時間去憂傷。但克文雖然超脫,也終不能完全脫離塵世。隨年華老去,回首往事,時有悲從中來的感嘆。如在<吾生>一詩中,就流露出這種心境。
吾生能自棄,與世已學忘。猶懼為名累,何須辟谷方。
此身宜放浪,此意獨彷徨。老去經愁慣,星星鬢欲蒼。
1931年正月,袁克文染上了猩紅熱。3月22日,猩紅熱還沒痊癒,這位風月盟主就去會了一次舊相好,可謂“躺著風流,抵死纏綿”。回天津英租界58號後舊病復發,不治身亡。
袁克文短暫的一生極為複雜矛盾,就像一場猩紅熱;在猩紅的戲台幕布上,中宵拔劍為起舞,誓搗黃龍一醉呼,戲台的大幕緩緩合攏。一生散金無數,而身後家人翻箱倒櫃,只在筆筒裡翻出了20塊錢,那是他的所有財產。
喪事由青幫包辦,轟動一時;送袁克文最後一程,有自發組織起來的僧尼道士達4000多人,另一隻自發的隊伍是上千妓女,她們髮繫白頭繩、胸戴袁克文頭像徽章,統一裝束。而名人雅士中還有前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國民黨元老于右任,與津門呼應的上海,公祭者中有生前好友周瘦鵑、包天笑、劉山農、孫東吳、劉襄亭等,都是當時知名的文人。
歷史影響:
看袁克文的一生,就像看一段最香豔又最清淡的傳奇。他‘守得貧,耐得富’,眉目間自有一份從容篤定氣度。他風流,不放蕩,喜青樓,不齷齪。據張伯駒《春遊記夢》載:1930年冬歲夜,以某義務事共演戲於開明戲院,卸妝後,余送寒雲至靄蘭室(妓館)飲酒作書,時秘密灑灑,飛雪漫天,室內爐暖燈明,一案置酒肴,一案置紙墨,寒雲右手揮毫,左手持盞,即席賦《踏莎行》詞云:
“隨分衾裯,無端醒醉。銀床曾是留人睡。枕函一晌滯餘溫,煙絲夢縷都成億。
依舊房櫳,乍寒情味。更誰肯替花憔悴。珠簾不捲畫屏空,眼前疑有天花墜。”
可想當年情致的婉轉。克文納妾多是名妓,兩情相悅則暫結琴瑟,厭煩則者流分釵,甚至為友來往。
在出殯的隊伍中,因為僧道和妓女的出現,搶了前來公祭的徐世昌、于右任、周瘦鵑等名流的風頭。生前風流,死後仍導演這麼一齣戲,這個好似不食人間煙火卻又在紅塵翻翻滾滾入世極深的男子,這樣一個又熱鬧又淒涼的男子,42歲的袁寒雲,不枉瀟灑走一回。
(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百度百科、廣州日報、新浪網)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