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外蒙撤銷自治
外蒙撤銷自治
時間
1919年11月17日 ~ 1921年02月11日
地點
蒙古
相關人物
徐樹錚
、
段祺瑞
資料來源:新浪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辛亥革命之後,外蒙古卻在沙皇俄國的威逼利誘和部分王公的唆使下宣布獨立。儘管後來外蒙古取消了獨立,實行自治,但外蒙實際上已經淪為沙俄的殖民地,中國於塞北外蒙主權實際已喪失殆盡。
1918年秋天,中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段祺瑞所領導的督辦參戰事務處之下,成立了一個西北邊防籌備處,邊防籌備處成立后,剛巧遇上俄國革命,使外蒙古有心脫離俄國控制而傾向中國。
1919年,北洋政府以直系將領徐樹錚為西北籌邊使兼西北邊防軍總司令,派兵進入外蒙古,徐樹錚抓住有利契機,迅速和平地完成了撤治使命,使外蒙古最終於1919年11月17日正式呈請政府「情願撤消自治」。
背景: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蒙古的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等在俄國的武力支持下,宣布脫離清朝統治,建立「大蒙古國」。1913年沙俄與北洋政府簽訂了《中俄聲明》。聲明規定:外蒙古承認中國宗主權,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俄國承認外蒙古自治。中國承認外蒙古對科布多的管轄,同時不得在外蒙古派駐軍隊,不得移民。
1915年6月7日中俄蒙三方在恰克圖簽定《恰克圖協定》,將此聲明具體化。據此,同年6月9日,外蒙古宣布取消「大蒙古國」的獨立改為自治。但部分外蒙古王公向北洋政府求援,情願撤銷自治,恢復清代外蒙古舊制。1917年俄國革命爆發後,蘇俄忙於內戰,無暇東顧。
Top
發生過程:
1919年,中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德戰爭。徐樹錚被段祺瑞任命為參戰處參謀長兼西北國防籌備處處長。徐從日本借得巨款和武器,編練參戰軍。1919年,德國戰敗,參戰軍被改編為西北邊防軍,徐樹錚任西北籌邊使兼西北邊防軍總司令,為徹底解決外蒙問題作準備。
由於俄國發生十月革命,以哲布尊丹巴為首的外蒙王公貴族失去靠山,因此決定回歸中國以維護自身利益。於是,經過北京政府駐庫倫都護使陳毅與外蒙王公談判後,終於達成了《改善蒙古未來地位六十四條》,但條約遭到了外蒙議會的否決,這使北京政府意識到必須加快速度解決蒙古問題。
1919年10月,徐樹錚率領步兵二旅,騎兵一團,揮師出塞,向庫倫進發。晉商等大商團體亦受徐樹錚之請派到達外蒙各地,以商業促進外蒙之經濟建設。徐樹錚一到庫倫,立即讓陳毅回內地,也否定了《六十四條》。他把外蒙古的內閣總理巴德瑪多爾濟請到了自己的司令部,並將其他王公及哲布尊丹巴活佛加以軟禁。
1919年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書中華民國總統徐世昌,呈請取消自治,廢除中俄蒙一切條約、協定,回歸中華民國懷抱。同時為了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徐樹錚將軍隊派駐外蒙各地,如恰克圖、烏裡雅蘇台、科布多、唐努烏梁海,完成了對外蒙古的統一。
徐樹錚驅軍入蒙後,軟硬兼施,迫外蒙的黃、黑兩黨上書北京要求撤銷自治。1920年1月,他主持了撤治儀式,將中華民國總統像挂在皇帝哲布尊丹巴寶座上,勒令其三鞠躬,代表大總統冊封其為呼圖克圖汗,並解除了外蒙的武裝。然而其鐵腕作風引起外蒙上層不滿,四處尋求外援,欲趕走中國人。
歷史影響:
徐樹錚在撤治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外蒙古的回歸,保證了中華民國的領土完整與主權統一。徐樹錚的外蒙古治理政策對外蒙古的政治穩定、經濟文化的恢復和發展均產生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其中,孫中山對徐樹錚收復外蒙古就做出了極高的評價。
但徐樹錚駐兵外蒙古後,無視外蒙古當地的文化宗教傳統而強行改革,招致了外蒙古人民的強烈民族情緒,從而引發了新一輪的獨立運動,其中以求助於白俄軍援的哲布尊丹巴,和求助於蘇俄軍援的蒙古人民革命黨的新興共產派這兩大民族獨立勢力,都將中國北洋政府的軍隊視為侵略者。1921年2月11日,恩琴指揮的俄國白軍攻入庫倫,驅逐了中國守軍;同年3月18日蘇赫-巴托爾、喬巴山領導的軍隊擊敗了買賣城的中國守軍。蘇俄軍隊於同年5月開進外蒙古,與蒙古人民革命黨軍一道於7月6日進入庫倫,擊敗了恩琴的白俄軍隊,同年也將中國軍隊逐出外蒙古。此後,蘇聯將唐努烏梁海改組為獨立的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1944年直接併入蘇聯,成為俄羅斯聯邦的一個自治共和國。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