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天壇憲草
天壇憲草
時間
1913年07月22日 ~ 1913年10月31日
地點
北京
相關人物
天壇憲草
資料來源:檔案樂活情報
簡介:

《天壇憲草》,即《中華民國憲法草案》,為北洋政府為制定《中華民國憲法》而起草的第一部憲法草案,國民黨籍議員占多數的國會選舉出憲法起草委員,從而組成憲法起草委員會,於1913年7月22日開始草擬大綱,1913年10月31日完成。因該草案於北京天壇祈年殿起草,故稱作「天壇憲草」。

《天壇憲草》基本上為《臨時約法》增訂版,採用三權分立憲法原則,共11章,113條。國民黨與總統袁世凱在制憲問題上有分歧,袁世凱提案主張擴大總統權限,以利政務統一,但國會將大總統的提案置於勿庸討論之境地,國會無視《臨時約法》規定的臨時大總統向議會諮詢的權力,並在此後再三拒絕聽取袁世凱的陳述。在這種情況下,袁世凱通電全國各省都督及民政長官,對《天壇憲草》表示反對,各省都督及民政長官都支持袁世凱的意見。同時,北洋政府又查獲國民黨議員與贛寧內亂(即二次革命)有關,之後下令解散國民黨並取消國民黨籍議員資格,國會因不足法定人數而休會,《天壇憲草》也告停,北洋政府另行制定《中華民國約法》。

背景:

1912年後,中華民國進入北洋政府時期。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在國會中占多數的國民黨籍議員認為,南京臨時政府時制定的《臨時約法》內容太簡單,既不能有效的限制總統的專權,也未能賦予國會足夠的權力,因而主張盡快制定一部正式的《憲法》,取代《臨時約法》的作用。

袁世凱政府則認為《臨時約法》對總統權力限制太多,也主張制定一部新的《憲法》,以獲取更大的權力。由於《臨時約法》本身就是過渡時期的憲法,制定一部正式的《憲法》已是勢所必然。因此,在1913年4月國會成立後,制憲問題即被提上日程。同年7月,由國會參、眾兩院60名議員組成「憲法起草委員會」,開始正式憲法的起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