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河北事件
河北事件
時間
1935年05月02日 ~ 1935年07月06日
地點
河北
相關人物
何應欽
、
梅津美治郎
資料來源:中國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1935年5月初,天津日租界《國權報》社長胡恩溥和《振報》社長白逾桓相繼被刺殺,引發河北事件。
由於胡、白兩人是著名親日分子,日本中國駐屯軍參謀長酒井隆與駐華使館武官高橋坦,隨即會見國民政府軍委會華北分會代理委員長何應欽,聲稱此案「系中國排外之舉動,若中國政府不加以注意改善,則日方將採取自衛行動」。酒井等日軍高層還指揮駐天津日軍在河北省政府門前,進行連日武裝示威,並舉行巷戰演習,對中方進行威脅。5月31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電令何應欽與日方談判,需「妥善辦理」。6月4日,何應欽與日本中國駐屯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談判。雙方議定的備忘錄全部條件,通稱《何梅協定》。
背景:
九一八事變後,河北富農孫永勤出任防匪護村的民團團總。熱河事變後,他於興隆縣黃花川發起抗日武裝暴動,建立抗日義勇軍,打起「天下第一軍,均富又濟貧」的大旗,不久即發展到5000多人。1934年5月,其部隊改為「抗日救國軍」,轉戰熱河、冀東數百里,搗毀日偽據點上百座,斃傷俘日偽軍5000多人。日軍對孫永勤部恨之入骨,認為是國民政府在背後操縱,認為中國政府援助義勇軍進入《塘沽協定》中規定的非武裝區,因此再次出兵南下,剛好遇上親日的國權報社社長胡恩溥、振報社長白逾桓被刺身亡,以此為藉口。
Top
發生過程:
1935年5月2日、3日,國權報社社長胡恩溥、振報社長白逾桓先後被暗殺。由於胡白兩人是著名親日分子,日本中國駐屯軍參謀長酒井隆與駐華使館武官高橋坦隨即會見國民黨軍委會華北分會代理委員長何應欽,聲稱此案「系中國排外之舉動,若中國政府不加以注意改善,則日方將採取自衛行動」。然後並指揮駐天津日軍在河北省政府門前連日武裝示威,並舉行巷戰演習,對中方進行威脅。當時河北省主席于學忠及天津市長張廷諤,均對日無好感。5月31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電令何應欽與日方談判,「妥善辦理」。6月4日,何應欽與日本中國駐屯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談判。6月11日梅津就華北問題提出備忘錄,7月6日何應欽復函全部承認日方要求,實際形成《何梅協定》。胡、白暗殺事件真相,至今未見準確的結論。日本人秦郁彥所著《日中戰爭史》中記載:據天津日本駐屯軍參謀石井嘉穗的回憶,白逾桓被暗殺,實出酒井嗾使,以便挑起事端,由日本租界裡的青幫分子下手。胡思溥被暗殺情形與白逾桓大體相同。
歷史影響:
由河北事件引發的中日爭端,在簽署《何梅協定》協定後告一段落,但根據《何梅協定》內的規範,中華民國在河北省和察哈爾省的主權大部喪失。日方要求國軍第五十一軍、第二師、第二十五師、憲兵第三團撤退河北省外,第二十五師學生訓練班之解;並取消河北省內的國民黨部,勵志社北平支部也需撤廢;取締藍衣社、復興社等有害於中日兩國邦交的秘密機關,不容許其存在;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政治訓練處及北平軍事雜誌社解散。同時禁止河北省內的一切反日活動。《何梅協定》與6月27日簽訂的《秦土協定》,實際使日本取得了對河北和察哈爾省的控制權。但中華民國政府表示,何應欽並未正式簽字,只是同意梅津備忘錄的條件。
Top
中外雜誌 106
‧
壇坫蜚聲一雋才──追懷保君建大使
中外雜誌 164
‧
抗戰縱橫談(二)
中外雜誌 225
‧
逆流與暢流(二)-外侮紅禍交侵
中外雜誌 319
‧
戰前何應欽在華北 忍辱負重備戰雪恥
Top
回上一層